-
公开(公告)号:CN103471798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310446678.8
申请日:2013-09-2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一种制冷机微振动物理仿真处理系统,包括制冷机系统、Z字形转接板、六边形转接板、六分量八传感器扰振力测试台、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制冷机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机支架、红外探头支架、红外探头;还包括了加速度传感器和激光非接触测试系统。制冷机组件、转接板和六分量八传感器扰振力测试台之间通过螺栓压紧连接。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根据需要布置测试各处微振动情况,各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连接,该物理仿真处理系统可以精确测量制冷机微小振动源的扰动力,并且测量的可靠性高。激光非接触测试系统还能够得到红外探头的扰振位移。本发明能够测量制冷机压缩机活塞往复运动时产生的微小振动。
-
公开(公告)号:CN107704424B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710864405.3
申请日:2017-09-22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基于被动推扫成像模式下距离与所需时间的精确计算方法,涉及遥感卫星成像领域;为了提高卫星对地观测效率,合理、有效的编排卫星对地观测任务,如何精确计算被动推扫一定长度条带所需工作时间,在卫星任务规划中极为重要。针对这一技术难点,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计算卫星被动推扫成像一定长度条带所需时间的精确计算方法,首先计算出地面成像点在地固系中当地水平面内的速度,然后再利用牛顿迭代法对推扫时间的非线性方程进行数值求解。本方法已应用于某在研遥感卫星对地成像仿真规划软件中,为被动条带推扫时间的计算以及卫星工作效能的提升提供了技术保证,效果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7757950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710829212.4
申请日:2017-09-14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nventor: 张立新 , 刘国青 , 白刚 , 阮剑华 , 李竞蔚 , 赵华 , 余快 , 赵煜 , 李果 , 杨文涛 , 王成伦 , 张胜 , 杨国巍 , 沈中 , 刘凤晶 , 李响 , 王丽俐
Abstract: 一种高轨光学遥感卫星结构,包括承力筒(1)、燃料箱(2)、氧箱(3)、卫星平台(8)、太阳翼(11)、载荷适配结构(14)、相机(15)等;氧箱(3)安装在承力筒(1)内;各燃料箱(2)分别通过位于燃料箱(2)两端的燃料箱支架(4)和燃料箱顶部拉板(5)安装在承力筒(1)两侧;承力筒(1)、燃料箱(2)、氧箱(3)、燃料箱支架(4)、燃料箱顶部拉板(5)安装在卫星平台(8)内;相机(15)通过载荷适配结构(14)安装在卫星平台(8)顶部;太阳翼(11)分别安装在卫星平台(8)两侧。本发明实现了卫星整体质心降低、载荷安装面环境条件改善,同时满足燃料箱、氧箱等控制推进设备安装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506892B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710580623.4
申请日:2017-07-17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静轨光学遥感卫星星地一体化智能操控系统,包括:任务输入模块、任务解析模块、地面任务规划模块、星上任务规划模块和任务调度模块;其中,任务输入模块从用户获取任务信息后输入任务解析模块;任务解析模块接收任务信息并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离散的赋值函数和指令块;地面任务规划模块将多个离散的赋值函数编排成卫星操控指令序列;星上任务规划模块将地面任务解析模块提供的指令块编排成成像任务指令序列,并将成像任务指令序列发送到任务调度模块;任务调度模块将卫星操控指令序列和成像任务指令序列分发到每个控制器。本发明辅助提升遥感卫星在轨工作时可靠性和对地观测效能,更好的满足用户成像任务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8681617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271672.4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器多星敏感器布局优化设计方法,(1)确定由地球公转、自转引起的太阳光直射点赤纬、赤经的变化范围,定义星敏光轴矢量,建立太阳光约束表达式;(2)解析卫星椭圆轨道与地球相对位置关系,确定卫星在运行至近地点时星敏感器光轴方向与星地连线之间的夹角,建立地气光约束表达式;(3)用圆锥体集合描述星敏感器遮光罩内部以星敏感器为起点的射线,将卫星中立方体部件及圆柱体部件用集合形式描述,通过解析表达式描述星敏感器遮光罩圆锥范围内的射线不被遮挡;(4)构造多星敏感器布局的优化问题指标函数,获得多星敏感器最优指向,确定多星敏感器最优布局。
-
公开(公告)号:CN108508918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116698.1
申请日:2018-02-0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一种静轨遥感卫星数传天线高精度实时对地指向控制方法,涉及高轨遥感卫星系统设计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计算地面站T点在地固坐标系中的精确位置;步骤(二)、计算t时刻,惯性坐标系到轨道坐标系的转换矩阵Coi;步骤(三)、计算东南坐标系到卫星本体坐标系的姿态转换矩阵Cbd;计算轨道坐标系到东南坐标系的转换矩阵Cdo;计算地固坐标系到惯性坐标系的转换矩阵Cim;计算地面站在本体坐标系下的位置矢量Tbm;步骤(四)、建立卫星天线方向角与地面站经纬度映射关系;本发明通过对星载数传天线高精度实时的指向地面站,确保地面站接收卫星信号的满足增益要求同时,完成载荷数据高速下传。
-
公开(公告)号:CN108454887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117071.8
申请日:2018-02-0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B64G1/40
Abstract: 一种平衡排放的双组元推进装置及控制方法,涉及光学对地观测卫星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贮箱、第二贮箱、第一自锁阀、第二自锁阀、第三自锁阀、第四自锁阀和气路自锁阀;气路自锁阀的下端与倒置的T字型管路的竖直顶端连通;T字型管路水平两端分别与第一自锁阀、第三自锁阀连通;第一自锁阀通过管路与第一贮箱顶端连通;第三自锁阀通过管路与第二贮箱顶端连通;第一贮箱底端通过管路与第二自锁阀联通;第二贮箱底端通过管路与第四自锁阀连通;T字型管路的水平两端分别与第二自锁阀、第四自锁阀连通;T字型管路的竖直底端与外部推力器连通;本发明工程实现简单、可靠性高,并已经过了在轨考核,可适用于后续采用并联贮箱的高轨遥感卫星。
-
公开(公告)号:CN108446457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169193.1
申请日:2018-02-28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卫星星架系统动力学响应分析方法和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支架的有限元建模结果对支架进行模态分析,并在支架模态分析结果满足设计需求时,对星架耦合系统进行模态分析,得到星架耦合系统的频率;并在星架耦合系统的频率满足设定频率时,对卫星进行模态分析,得到星架耦合体特征点处的加速度响应值;根据星架耦合体特征点处的加速度响应值确定支架安装处的加速度响应值,并计算得到支架安装处的拉拔力;若计算得到的支架安装处的拉拔力小于所述埋件拉拔力,则重新进行设计直至满足要求。通过本发明提高了卫星星架系统结构设计及动力学分析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7757950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0829212.4
申请日:2017-09-14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nventor: 张立新 , 刘国青 , 白刚 , 阮剑华 , 李竞蔚 , 赵华 , 余快 , 赵煜 , 李果 , 杨文涛 , 王成伦 , 张胜 , 杨国巍 , 沈中 , 刘凤晶 , 李响 , 王丽俐
Abstract: 一种高轨光学遥感卫星结构,包括承力筒(1)、燃料箱(2)、氧箱(3)、卫星平台(8)、太阳翼(11)、载荷适配结构(14)、相机(15)等;氧箱(3)安装在承力筒(1)内;各燃料箱(2)分别通过位于燃料箱(2)两端的燃料箱支架(4)和燃料箱顶部拉板(5)安装在承力筒(1)两侧;承力筒(1)、燃料箱(2)、氧箱(3)、燃料箱支架(4)、燃料箱顶部拉板(5)安装在卫星平台(8)内;相机(15)通过载荷适配结构(14)安装在卫星平台(8)顶部;太阳翼(11)分别安装在卫星平台(8)两侧。本发明实现了卫星整体质心降低、载荷安装面环境条件改善,同时满足燃料箱、氧箱等控制推进设备安装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610164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0812557.9
申请日:2017-09-11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T7/33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高分四号多谱段影像间自动配准,提出了一种鲁棒性、适应性更强的基于多特征混合的高分四号影像配准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先对基准影像和配准影像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和图像增强处理;2)对影像重叠区域按照地形数据高程特点进行区域分块处理;3)对两幅影像进行两种特征点提取和匹配,形成初始混合点对集;4)通过设定特征点之间的距离阈值来对初始混合点对集进行优化;5)根据配准精度要求,确定最终匹配点对集;6)将最终匹配点对分为控制点和检查点,再根据控制点对建立两影像配准的仿射变换模型,确定仿射变换参数;7)对配准影像进行图像重采样,输出配准结果,并进行配准精度评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