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605649A
公开(公告)日:2005-04-13
申请号:CN200410066299.7
申请日:2004-09-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改性的钛锰系储氢合金,其特征在于它是由锆、钒、铁三元素同时掺杂改性,组成通式为Ti1-XZrXMn(P-M-N)FeMVN,其中0<X≤0.2,1.0≤P≤1.5,0<M≤0.2,0<N≤1.0,且P-M-N>0。合金经锆、钒、铁改性后,其储氢质量比可达到2.0wt%以上,而且有良好的常温吸放氢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552934A
公开(公告)日:2004-12-08
申请号:CN200310122606.4
申请日:2003-12-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改性的钛铬基储氢合金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使用Zr取代合金中的部分钛元素与V和Fe两种元素取代合金中的部分铬元素,经改性的钛铬系合金的组成为:Ti1-XZrXCrM-N-PVNFeP。其中X的范围为:0.05≤X≤0.6,M的范围为:1.75≤M≤2.1,N的范围为:0<N≤1.2,P的范围为:0<P≤0.5。经改性的合金储氢量均超过2.0wt%,最高可达2.4wt%,可作为大规模氢源的储氢材料,应用在燃料电池等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552927A
公开(公告)日:2004-12-08
申请号:CN200310122610.0
申请日:2003-12-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改性的钛铬基储氢合金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使用Ni、V和Fe三种元素取代合金中的部分铬元素,经改性的钛铬系合金的组成为:TiCrM-N-PVNFePNiJ。其中M的范围为:1.75≤M≤2.1,N的范围为:0<N≤1.2,其中P的范围为:0<P≤0.5,J的范围为:0.05≤J≤0.6。本发明提供的改性钛铬基储氢合金储氢量均超过2.0wt,最高可大于2.6wt%,可作为大规氢源的储氢合金,应用在燃料电池等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438341A
公开(公告)日:2003-08-27
申请号:CN03115828.5
申请日:2003-03-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易活化的钛基储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组成分别为TiFex-yMeyVj和Ti1-xZrxMnyMezVj,前者0.7<x<1.5,0≤y<1,0.1≤j≤0.3,Me为Mn、Cr、Al、Cu、Ni或Zn中一种;后者0≤x≤1,0.8≤y<2.5;0≤z<0.5,0.1≤j≤0.3,Me为Cr、Al、Cu、Ni或Zn中一种。其制备是在磁悬浮高频感应炉氩气保护下反复熔炼3-4次,熔炼后所得的铸态合金在900-1300℃惰性气体保护下退火5-20小时。经改进后的储氢合金不仅具拥有高的储氢容量,而且在温和条件下很容易被活化,具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385546A
公开(公告)日:2002-12-18
申请号:CN02111213.4
申请日:2002-03-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类经改性的钛锰系储氢合金,属于储氢合金领域,其特征在于在TiMn2合金中添加V、Fe、Cr三种改性元素,设计出新合金组分通式为:TiFexVyCrzMn(2-x-y-z),其中0≤x≤0.15,推荐范围0.05-0.1;0≤y≤0.30,推荐范围0.10-0.25;0≤z≤0.10,推荐范围为0.05-0.08。Fe、Cr、V三种元素或以其中任意二个或三种元素同时取代TiMn2合金中的Mn元素。由于Fe、Cr、V新元素的引入使合金中出现了新相,从而导致新合金的吸氢最高原子比(H/M)达3.0,吸氢量较未改性的TiMn2明显增加,储氢量可达2%以上,有望作为大规模氢源的储氢材料,应用在燃料电池等方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