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373665C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310108351.6
申请日:2003-10-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作为镍氢化物(Ni-MH)电池的负极材料的储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合金组成为Ti100-x-y-zVxMnyNizMK,其中15≤x≤50,5≤y≤30,0<z≤10,0<K≤30,50≤x+y+z+k≤80(x,y,z,k均为原子百分含量)。M至少为Cr,Fe,Mm(混合稀土)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合金形成单一的BCC固溶相或者是BCC相包含部分的C14Laves相的两相结构。合金的生产包括一个表面修饰过程。即用部分AB5合金或ZnO粉与之混合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球磨。本发明所生产的储氢合金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放电容量,最大放电容量可达1000mAh·g-1,活化性能和循环寿命明显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00373168C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610025206.5
申请日:2006-03-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R31/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充放电过程的X射线衍射原位(in-situXRD)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XRD原位测试样品架和平板电池组成。XRD原位测试样品架为用绝缘材料加工的长方体板,它由平板电池槽、平板电池引线槽及带有四个固定孔的用于固定平板电池的盖板。所述的平板电池是由被测电极、辅助电极和环形辅助电极组成,被测电极置于两个辅助电极之间并用隔膜隔开。将组装好的平板电池浸泡电解液后,安装在XRD原位测试样品架上并用保护膜及盖板密封和固定,连接外电路,即可进行XRD原位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265482C
公开(公告)日:2006-07-19
申请号:CN200310109376.8
申请日:2003-12-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氢化物/镍电池的一种镍电极——电化学浸渍纤维镍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镍电极的主要特征是用纤维镍作电极的导电基体,用电化学浸渍法制备电极,并在活性物质氢氧化镍中加入0.1-10WT%氢氧化钴。在制备方法中先电化学浸渍,然后再在0.05-1.0mol/l Co(NO2)2的水溶液中浸泡处理。按照本发明制作的镍电极包括基体在内的重量比容量可以达到220mAh/g,大电流放电性能良好,而且循环寿命长,能满足混合电动汽车运行时对动力金属氢化物/镍电池中镍电极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614801A
公开(公告)日:2005-05-11
申请号:CN200310108524.4
申请日:2003-11-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91 , C01G45/1228 , C01G45/1242 , C01G51/42 , C01G51/50 , C01G53/42 , C01G53/50 , C01P2002/54 , C01P2002/72 , C01P2006/40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安全性的锂离子电池用多元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正极材料的组成为LiCoxNiyMn1-x-yO2(其中0.1≤x≤0.6,0.1≤y≤0.5,x+y≤1)。在2.8V~4.4V的充放电位区间首次放电比容量超过160mAh/g,循环50次后比容量仍高于150mAh/g。本发明采用的制备工艺综合了固相法和液相法的优点。首先选用镍、钴、锰化合物为原料,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后与配好的碱溶液混合,同时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连续搅拌使生成均一的沉淀。然后将此沉淀烘干,与锂化合物按比例混合球磨后在高温下煅烧,再经细化后即得到最终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多元复合正极材料。创新点在于突破了掺杂量的限制。该材料能用作手机电池和电动汽车用锂动力电池等。
-
公开(公告)号:CN1560295A
公开(公告)日:2005-01-05
申请号:CN200410016461.4
申请日:2004-02-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钒基BCC相储氢合金储氢性能的改善方法。其方法步骤为:首先在真空磁悬浮感应炉内熔炼出铸态的钛-钒基合金,然后将该合金在氩气保护条件下进行快淬处理,快淬速度为10m/s~40m/s。采用本发明所得的钛-钒基BCC相合金具有极好的吸放氢平台特性,同时放氢量增大。从而改善了该合金的综合储氢性能。且在快淬合金中出现100nm左右的微晶颗粒,或由铸态合金的C14 Laves和BCC两相结构变成单一的BCC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556551A
公开(公告)日:2004-12-22
申请号:CN200310122880.1
申请日:2003-12-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的表面包覆材料及工艺,可以在2.8V-4.8V更大的电位区间内进行充放电。本发明采用的包覆工艺特征在于:将正极起始物质—LiCoO2、LiNi1-xCoxO2、LiMn2O4或其他复合正极材料作为反应物与包覆金属的化合物以及锂化合物一起加入到溶剂中,调节pH值介于6-14之间使金属盐或氧化物水解并吸附在正极材料上,形成类溶胶。然后将此混合物在60-200℃下烘干,再在300-1200℃下焙烧1-30小时,即可得到电化学性能更好的LiMeO2。锂化合物式中Me=Al,Sn,Zn,包覆在正极材料上。克服了已有ZrO2、Al2O3包覆引起材料比容量降低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540783A
公开(公告)日:2004-10-27
申请号:CN200310108351.6
申请日:2003-10-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作为镍氢化物(Ni-MH)电池的负极材料的储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合金组成为Ti100-x-y-zVxMnyNizMk,其中15≤x≤50,5≤y≤30,0<z≤10,0<K≤30,50≤x+y+z+k≤80(x,y,z,k均为原子百分含量)。M至少为Cr,Fe,Mm(混合稀土)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合金形成单一的BCC固溶相或者是BCC相包含部分的C14 Laves相的两相结构。合金的生产包括一个表面修饰过程。即用部分AB5合金或ZnO粉与之混合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球磨。本发明所生产的储氢合金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放电容量,最大放电容量可达1000mAhg-1,活化性能和循环寿命明显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404179A
公开(公告)日:2003-03-19
申请号:CN02137246.2
申请日:2002-09-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燃料电池,特别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Pt/多壁碳纳米管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催化和领域。其制备方法通过碳载体活化预处理和液相浸渍法,通过控制碳纳米管悬浮液的吸附条件、产物的洗涤条件以及合成后电催化剂的热处理条件制备出Pt/MWCNTs电催化剂。用本方法制备的电催化剂的颗粒分布比较均匀,粒径6.5~7.5nm,Pt的含量为10~20wt%,Pt均匀分散在载体MWCNTs的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15207311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847600.6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烯烃改性的电池高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材料包括高镍三元材料、高镍三元材料表面包覆的多孔聚烯烃包覆层。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高镍材料改性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在高镍材料热失控前及时关闭正极离子通路,进而有效切断电流回路,阻断热失控的反应链,提高电池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072135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750169.4
申请日:2020-07-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M8/0234 , H01M8/0247 , H01M12/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电极用集流体,所述集流体包括泡沫炭。由于浆料在泡沫炭上可以被均匀地涂覆,被负载在集流体上的炭材料、催化剂等的量可以适当减少,而且涂上去的厚度可以减薄,这大大增加了催化剂等的利用率,并且有利于氧气在空气电极中的输运,最终达到提升放电容量,降低极化并且提高功率特性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