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714621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191992.X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中国铁路总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B2/00 , C04B26/26 , C04B14/28 , C04B2103/008 , C04B14/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砟轨道结构防水减振的柔性防护结构及铺设方法,在无砟轨道基座板底部与基床表层/桥面板顶面之间,全宽铺设防水联接层和缓冲保护层。本发明利用全断面铺设的联接层与缓冲保护层实现全面立体防水与整体性,利用特种改性增强剂调整沥青混凝土防护层的动态模量、阻尼特性与变形适应能力实现刚度匹配与缓冲减振功能,利用特种改性增强剂增强沥青混凝土的荷载扩散能力、疲劳耐久性与抗水损害能力,有效解决现有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防水层过早破坏失效与层间唧浆、脱空甚至冻胀等问题,提高轨道下部基础结构的整体性、平顺性、均匀性和长期稳定性,为无砟轨道板提供良好的稳定支撑,以延长轨道板的疲劳寿命,是一种长效的防护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5350418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875886.9
申请日:2015-12-04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IPC: E01C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C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基加固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一:检测路基的下沉区域,步骤二:在横向于路基的延伸方向中,在路基内并且在下沉区域的下方挤入柱状加强体,以抬升下沉区域。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能够良好地修复下沉的路基,由此提高火车运行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275002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789003.2
申请日:2015-11-17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IPC: E02D1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10/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边坡防护结构。该边坡防护结构包括:边坡基体,沿边坡基体的坡面在边坡基体内设置多个增强体,相邻的增强体彼此接触而形成边坡基体的防护体,多个增强体的外露面形成了边坡防护体的防护面。边坡防护体和防护面同样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密实度和较低的渗透系数。增强体从边坡基体的内部延伸到外部,这保证了该边坡防护体具有较好的抗剪切的能力和较好的土体稳定性,避免发生滑坡和水土流失。增强体的外露面形成的防护面不但完全防止了边坡表层土体滑落,而且还能防止来自外界的对边坡基体的破坏作用,从而进一步加固了边坡基体。
-
公开(公告)号:CN104764486A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510032566.7
申请日:2015-01-22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 南京丰生永康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测量信息化系统,所述土木工程测量信息化系统包括测量仪器,智能终端,网络存储服务器和智能显示终端,所述的工作流程是首先利用智能终端获取测量设备所测数据,通过网络发送到网络存储服务器;其次网络存储服务器通过对信息进行存储,管理,并通过智能显示终端提供查询和分析服务;最后在智能显示终端上经过人工分析,将分析结果回馈给智能终端;本发明改变了原有传统的粗放型的土木测量模式,通过网络与计算机技术,在虚拟的空间中对土木测量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分析,监控和管理;工程的测量人员以及专家能通过系统随时随地查询、沟通测量信息,快速提高工程测量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4276786A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410487245.1
申请日:2014-09-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中国铁路总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IPC: C04B26/26
Abstract: 一种预拌沥青玛蹄脂制备自密实沥青混凝土的方法,适用于铁路路基面防水封闭层、公路铺装等,该方法利用后方基地内的沥青拌和楼预制沥青玛蹄脂;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将预制沥青玛蹄脂运至现场破碎重熔,利用Cooker车或可加热拌和的同类小型移动设备完成自密实沥青混凝土的拌制,便于自密实沥青混凝土的长距离运输,特别适用于沿线防水封闭层材料的需求分散、不适合建设沥青拌和站,以及建筑原材料匮乏等的地区,机动灵活,克服了传统建造需在工程沿线设立沥青拌和站的投入,节省建造拌和楼等工作的成本,并可租用现有拌和楼的空余时间生产预制,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且预拌沥青玛蹄脂的生产不受施工季节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108707460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810623050.3
申请日:2018-06-15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IPC: C09K17/32 , C09K10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固化剂,包含按质量份数计:磺化油30~100份;醇胺10~40份;多元醇10~80份;聚阴离子纤维素0.1~0.5份;水50~100份。使用本发明土壤固化剂制得的稳定土试件,能获得非常好的性能指标,包括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水稳性能高等特性。同时该土壤固化剂溶液为弱碱性,故使用更安全,更加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本发明还涉及该土壤固化剂的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7480374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710691509.9
申请日:2017-08-14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 中国铁路总公司
IPC: G06F3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ATIA的桥梁BIM模型创建方法,包括:确定桥梁BIM模型的总成和零构件名称及层级划分,采用Mindjet MindManager绘出思维导图,并以大纲形式导出.csv格式文件;将BOM表分成编码体系和编码列表,通过EXCEL编辑整理这两个表格,采用线分类法对桥梁BIM模型进行层级划分,生成总成和零构件的名称与编号,明确总成和零构件中需载入的属性信息;通过CATIA的二次开发接口,导入BOM表,自动生成结构树及构件文件夹;根据BOM表自动生成PRODUCT属性与PART内的参数属性信息;基于已生成的结构树与文件夹,进行CATIA几何模型创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批量完成非几何信息的载入与模型文件的自动生成,实现几何信息与非几何信息创建工作的分离,可根据某特定阶段的实际需求进行建模。
-
公开(公告)号:CN107245912B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710533817.9
申请日:2017-07-03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IPC: E01B2/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B2/006 , E01B2204/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泡沫轻质土铁路路基结构及工法。本发明中的路基结构中以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成框架,并在框架中浇筑泡沫轻质土;其中框架采用密度400‑500kg/m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路基中上层轻质土路基采用湿密度为550‑600kg/m3的泡沫轻质土浇筑,下层轻质土路基采用湿密度500‑550kg/m3泡沫轻质土浇筑,本发明中的路基结构比常规路基填料施工周期更短,在保存了单纯浇筑轻质土优点的同时,比单纯使用轻质土浇筑的路基具有更高的承载强度,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各材料自身的性能,并保持了良好的承载性能,能够减少路基后期病害,节约运行期间的维护成本,非常适用于铁路路基。
-
公开(公告)号:CN107527067A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710648746.7
申请日:2017-08-01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9/6269 , G01S13/885 , G06K9/4647 , G06K9/467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探地雷达的铁路路基病害智能识别方法,属于铁路路基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的实现步骤为:建立铁路路基病害智能识别软件系统,包括探地雷达数据采集、预处理、二维离散、特征提取、特征降维和构建识别模型;利用建立的智能识别软件进行铁路路基病害识别。本发明利用机器视觉、模式识别技术,代替人工判读探地雷达数据,可实现多种铁路路基病害的快速、准确、无损的智能识别,提升探地雷达检测的时效性,推动铁路路基检测的智能化。
-
公开(公告)号:CN107142794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611000351.8
申请日:2016-11-14
Applicant: 中国铁路总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IPC: E01B2/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B2/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路基建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获得施工地区的地基含水量;步骤二:在所述施工地区的地基上逐层向上依次填筑底防冻胀层、级配碎石层和顶防冻胀层;在所述步骤二中,所述级配碎石层由包括粒径在0.5mm‑30mm之间的第一类碎石颗粒、粒径小于0.5mm的第二类碎石颗粒和粘结剂的原料制成,其中,以重量计,所述第二类碎石颗粒在所述原料中的含量在6%‑30%之间。在本发明的方法中,扩大了原料中的细颗粒的含量范围,便于施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