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1647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68073.4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碳化硅3D打印的反应堆堆芯及其制造工艺,涉及反应堆设计技术领域,为解决由传统设计方案与制造工艺获得的反应堆堆芯,其热工流体特性和结构可靠性均较差的问题而设计。该反应堆堆芯包括碳化硅壳体、碳化硅基体和堆芯燃料,碳化硅壳体为两端敞口的空心柱状结构,碳化硅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贯通其两端的冷却剂流道,碳化硅壳体通过粘结剂喷射或光固化成型的3D打印工艺制备而成;碳化硅基体固设于碳化硅壳体的内部,所述堆芯燃料嵌设于所述碳化硅基体。本发明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碳化硅壳体,可以突破传统的堆芯燃料成型方式和流道设计限制,使得反应堆堆芯的热工流体特性和结构可靠性均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4662375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210330670.4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5 , G06F30/28 , G06F30/10 , G06F17/11 , G06F119/08
Abstract: 一种快中子堆芯异形燃料结构的生成式设计方法,利用粒子离散化方法结合瞬态传热理论构造快中子堆芯温度场仿真求解工具;借助等几何映射对控制粒子的物理参数施加改变来推动燃料结构形状尺寸变化,并通过循环迭代寻找出最优结构;本发明采用等几何分析法设计异形燃料结构,避免了繁杂的网格划分过程,节约了计算时间;能够自适应网格细化以得到最佳传热结构;设计边界采用函数描述,其结构轮廓更清晰,设计精度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29702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653653.0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泡行为与泡底微液膜的测量方法,涉及热工水力试验技术领域,为解决尚无法充分研究沸腾相变引起的复杂气泡界面行为的问题而设计。汽泡行为与泡底微液膜的测量方法包括从气泡底部方位观测并记录微液膜;监测气‑液‑固三相接触限区域液体温度;获得泡底加热面温度分布;监测气泡动力学行为与泡底干涸区时空分布特征。本发明提供的汽泡行为与泡底微液膜的测量方法可以为研究沸腾相变引起的复杂气泡界面行为提供有效的帮助。
-
公开(公告)号:CN115862907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49414.8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拟失重环境热工水力试验装置和模拟失重环境热工水力试验方法,涉及换热测试技术领域,为解决尚无有效的模拟失重环境水力试验方法的问题而设计。模拟失重环境热工水力试验装置,包括无人机、下落舱和试验舱,所述试验舱包括失重环境热工水力试验平台,所述无人机与所述失重环境热工水力试验平台可拆卸连接,所述下落舱中设有降落伞。本发明提供的模拟失重环境热工水力试验装置可以提高模拟失重环境热工水力试验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185600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68900.1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钟元章 , 曹锐 , 胡雪飞 , 王庆田 , 陈仕龙 , 王仲辉 , 李燕 , 赵伟 , 罗英 , 李浩 , 何培峰 , 邓朝俊 , 李娜 , 杨平 , 饶琦琦 , 王尚武 , 吴冰洁 , 舒翔 , 陆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下腔室阶梯式流量分配装置及分配结构,包括压力容器、吊篮和堆芯下支撑板,吊篮和堆芯下支撑板于压力容器内,所述吊篮安装在堆芯下支撑板上,吊篮和压力容器之间形成环形的下降腔,压力容器内在堆芯下支撑板下方形成下腔室,堆芯下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分流通孔,还包括设置在下腔室内的流量分配结构,流量分配结构包括N个横向围板和N个纵向围板,N个横向围板和N个纵向围板相互正交构成阶梯式结构,横向围板上设置有若干横向通孔,所述纵向围板上设置有若干竖向通孔,其中,N≥2。本发明所述流量分配装置不仅流量分配效果好、阻力系数小,且结构紧凑,用于对进入压力容器下腔室的冷却液进行消涡和均匀分配流量。
-
公开(公告)号:CN219832198U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222581090.0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组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压水堆堆芯燃料组件的具有横向波纹形轮廓的新型包壳,所述新型包壳由包壳主体、燃料芯体和横向波纹形窄流道构成;所述燃料芯体包容于新型包壳内部;所述横向波纹形窄流道由上、下两新型包壳的间隙构成,形成流体介质的通道;所述新型包壳具有沿宽度方向的正弦波纹曲线形外部轮廓;所述新型包壳的顶部与底部轮廓可完全拼接嵌合;所述新型包壳沿宽度方向的左右两端预留有水平段;所述新型包壳的内部为矩形中空结构,以包容燃料芯体。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堆芯燃料组件的新型包壳,可实现压水反应堆在低雷诺数运行工况下的高效换热,同时可降低包壳与燃料芯体内部的热点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219800483U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222587978.5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组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堆芯燃料组件的具有仿生鱼鳞形轮廓的新型包壳,所述新型包壳由包壳主体、燃料芯体和仿生鱼鳞形窄流道构成;所述燃料芯体包容于新型包壳内部;所述仿生鱼鳞形窄流道由上、下两新型包壳的间隙构成,形成冷却剂的通道;所述新型包壳分为入口段、仿生鱼鳞段和出口段三部分;所述仿生鱼鳞段由单个仿生鱼鳞结构周期性层叠而成;所述新型包壳的顶部与底部轮廓可完全拼接嵌合;所述新型包壳的内部为矩形中空结构,以包容燃料芯体。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堆芯燃料组件的新型包壳,增强了上、下两新型包壳间窄流道内的横向与垂向的湍流交混效应,可实现压水反应堆低雷诺数运行工况下的高效换热。
-
公开(公告)号:CN219085664U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22582469.3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组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压水堆堆芯燃料组件的具有纵向波纹形轮廓的新型包壳,所述新型包壳由包壳主体、燃料芯体和纵向波纹形窄流道构成;所述燃料芯体包容于新型包壳内部;所述纵向波纹形窄流道由上、下两新型包壳的间隙构成,形成冷却剂的通道;所述新型包壳具有纵向波纹形外部轮廓;所述新型包壳的顶部与底部轮廓可完全拼接嵌合;所述新型包壳的左右两端预设有水平段;所述新型包壳的内部为矩形中空结构,以包容燃料芯体。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堆芯燃料组件的新型包壳,增强了上、下两新型包壳间窄流道内的横向湍流交混效应,可实现压水反应堆低雷诺数运行工况下的高效换热。
-
公开(公告)号:CN219696084U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222903452.3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组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纵向波纹形轮廓的并联流道结构,所述并联流道结构由纵向波纹形窄流道与并联连通流道构成;所述纵向波纹形窄流道具有沿宽度与长度方向的正弦波纹曲线形外部轮廓;所述纵向波纹形窄流道的顶部与底部轮廓可完全拼接嵌合;所述并联连通流道采用阵列式圆柱形流道,用于连接上、下两纵向波纹形窄流道,可实现两水隙间的并联连通。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有纵向波纹形轮廓的并联流道结构,增大了传热壁面与冷却剂间的传热面积,增强了上、下两窄流道水隙间的横向湍流交混效应,可实现压水反应堆低雷诺数运行工况下的强化换热,增加了核反应堆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219696086U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222903435.X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组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仿生鱼鳞形轮廓的并联流道结构,所述并联流道结构由仿生鱼鳞形窄流道与并联连通流道构成;所述仿生鱼鳞形窄流道分为入口段、仿生鱼鳞段和出口段三部分;所述仿生鱼鳞段由单个仿生鱼鳞结构周期性层叠而成;所述仿生鱼鳞形窄流道的顶部与底部轮廓可完全拼接嵌合;所述并联连通流道采用阵列式圆柱形流道,用于连接上、下两仿生鱼鳞形窄流道,可实现两水隙间的并联连通。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仿生鱼鳞形轮廓的并联流道结构,增大了传热壁面与冷却剂间的传热面积,增强了上、下两窄流道水隙间的横向湍流交混效应,可实现压水反应堆低雷诺数运行工况下的高效换热,增加了核反应堆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