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单宁介导的超疏水纤维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663330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567132.8

    申请日:2020-06-19

    Abstract: 一种植物单宁介导的超疏水纤维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配制植物单宁水溶液,使用碱性溶液调节单宁水溶液的pH值,然后将纤维素材料浸入单宁水溶液中,在室温下浸泡,取出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置于烘箱中烘干,得到植物单宁修饰的纤维素材料;将植物单宁修饰的纤维素材料浸入功能化POSS的四氢呋喃溶液中,在室温下浸泡,取出后置于烘箱中干燥,得到植物单宁介导的超疏水纤维素材料。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超疏水纤维素材料同时还表现出超亲油性能,可以应用于油水分离领域。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反应均可在室温下进行,且所用植物单宁来源广、价格低,对基材的种类、形貌要求不高,适用面广,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一种改性纳米木质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652971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1058383.7

    申请日:2019-11-01

    Abstract: 一种改性纳米木质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按比例,把1 g木质素悬浮于10-50 mL熔盐水合物中,加入50~500μL的无机酸,在90~150℃下,搅拌反应0.5~5 h;反应液冷却后,得到改性木质素;将改性木质素,加超纯水清洗,重复3次以上,离心,溶于100 mL有机溶剂中,在1 L超纯水中透析,重复3次,冷冻干燥得到目标纳米材料吸附剂。通过对DPPH的抗氧化和Cr(VI)的吸附研究表明:随着样品加入无机酸的含量增加,酚羟基随着增加,其抗氧化活性以及Cr(VI)吸附能力也随着增强,改性木质素纳米材料的吸附率较未改性木质素提高了2.5倍,而且Cr(VI)最高吸附率高达48%。因此,纳米木质素材料在废水处理方面作为金属吸附剂具有巨大的潜力。

    有机酚类物质-纳米二氧化硅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632937B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610851778.2

    申请日:2016-09-27

    Abstract: 有机酚类物质‑纳米二氧化硅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按比例以重量计,将硅源和有机酚类物质混合于四口瓶中搅拌,再通过恒压漏斗滴加碱性催化剂与水的混合液,即可得到有机酚类物质‑纳米二氧化硅体系。本发明与甲醇、乙醇、异丙醇等传统的溶剂相比,该有机酚类物质由于后期可以继续参加反应,因此不需要繁琐的溶剂分离程序和小分子醇的分离纯化回收过程,简化了实验工艺流程。在纳米二氧化硅的生成过程中还可以提高该有机酚类物质的反应活性,既降低了酚醛树脂的合成温度,又减少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反应效率,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一种木质素双氧化降解制备芳香单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64212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896591.3

    申请日:2018-08-08

    Abstract: 一种木质素双氧化降解制备芳香单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按质量比,将木质素、氧化剂、无机酸悬浮于熔盐水合物中搅拌均匀,在90~150℃下反应0.5~5 h;待反应液冷却后,抽滤,水洗3~4次;再将其置于20 mL双氧水中,20~80℃反应5~24 h,待反应液冷却后,乙酸乙酯萃取降解产品,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真空干燥可得木质素单体化合物。本发明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迅速高效,通过断裂木质素的醚键(β‑O‑4)和碳碳键(Cα‑Cβ)从而实现木质素的高效降解;而且木质素单体化合物最高得率高达80%。

    马来松香四氢香叶醇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484396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438945.X

    申请日:2018-05-09

    Abstract: 马来松香四氢香叶醇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马来松香四氢香叶醇酯的合成以林产特色资源松香的衍生物马来松香和天然香精香料香叶醇或香茅醇衍生的四氢香叶醇为原料,通过催化酯化反应而获得。此增塑剂所用原料均天然可再生,无毒且环保,合成过程中未使用溶剂,整个合成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产品品质好,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制备的增塑剂马来松香四氢香叶醇酯与PVC具有较好的相容性,降低了PVC的Tg,通过TGA检测发现所得材料在200~400 ℃的热稳定性能与纯PVC比较增加了13.6 %,挥发性低、耐迁移性良好,可用于替代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