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裂缝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22880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381628.7

    申请日:2021-11-2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裂缝识别方法,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包括:构建深度卷积对抗网络;获取多张真实裂缝图像样本对深度卷积对抗网络进行训练,得到对抗裂缝图像样本;得到混合裂缝图像样本;对全部混合裂缝图像样本进行标注,并将标注信息文件和混合裂缝图像样本作为训练集;采用训练集对改进YOLOv4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直至网络收敛,并将收敛后的网络参数保存为裂缝识别模型;将采集到的待检测裂缝图像输入裂缝识别模型,输出识别信息。通过本申请的方案,构建深度卷积对抗网络实现了裂缝的自动化生成,并通过改进YOLOv4神经网络训练得到裂缝识别模型对待检测裂缝图像进行识别,提高了识别效率、精准度和适应性。

    一种围岩松动圈测试方法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345647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110005083.3

    申请日:2021-01-0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围岩松动圈测试方法,采用现场测试与室内试验的方法,分析隧道施工扰动对围岩的影响,定量确定围岩松动圈的大小及损伤程度。采用声波仪现场测量围岩波速,通过室内循环加卸载试验表征不同损伤程度围岩的波速演化规律。现场波速测试方案采用单孔测试法,测量不同深度处岩体的声波传递速度。采用岩石刚度的折减来描述岩石损伤,进而明确不同损伤程度下岩石的波速和围岩参数的演化规律。将现场测试得到的岩体波速与室内试验确定的波速随损伤演化曲线相比照,为围岩支护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本发明实用性好,不仅能够给出围岩开挖松动圈范围,并且能够对松动圈岩体质量进行定量评价。

    多级流变加载下的岩石气体渗透率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31376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306557.0

    申请日:2019-04-1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级流变加载下的岩石气体渗透率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进行压力室的气路连接;(2)将铁块置于压力室中,进行系统标定;(3)对岩样进行物性测量;(4)将岩样放置于压力室中,施加围压至设定值并保持恒定;(5)持续向气路中施加渗压至预设值;(6)逐级加载偏应力直至岩样破坏,每一级偏应力瞬时加载完成后进行流变加载,瞬时加载过程中采用流量法测量气体渗透率,流变加载过程中采用稳态法测量气体渗透率;最终得到多级流变加载各阶段的岩石气体渗透率。本发明开创了多级流变加载下的岩石气体渗透率测试方法,将加载过程划分为瞬时加载部分和流变加载部分,采用不同测试方法得到实现流变全过程的渗透率的测量。

    一种让压支护结构
    2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389576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110734051.7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让压支护结构。包括多个拱架单元和多个让压组件;相邻的拱架单元通过让压组件连接;所述让压组件包括让压管,沿所述让压管的轴线方向在让压管外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凹陷深度不同的凹纹区。本发明通过沿让压管的轴线方向在让压管外壁上设置至少两个凹陷深度不同的凹纹区,通过凹纹减小了让压管凹纹区的横截面积,导致让压管凹纹区的轴向抗压刚度降低,从而诱导让压管承受围岩压力时在凹纹区产生轴向压缩变形,达到主动让压的效果;而凹纹的切削深度越深,结构整体的抗压刚度就越低,通过在让压管的外壁上设置至少两个凹陷深度不同的凹纹区,可以根据让压支护结构承受的围岩压力变化实现分阶段变阻的效果。

    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隧道衬砌空洞声学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94158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111607455.6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隧道衬砌空洞声学识别方法,首先采集衬砌空洞区域与非空洞区域在外部激励作用下产生的回声声压时域信息;然后,利用数据标准化程序对两种工况时域声压数据样本进行标准化处理。随后,使用短时傅里叶变换技术对两种工况标准化时域数据进行时频分析,获取两种工况声压信息在时域、频域两个维度的声压幅值信息,并得到声压信息随时间变化、反映声压物理特征的频谱特征向量。最后,构建基于长短时记忆的神经网络模型,将不同时间点声压的频谱特征向量用于对神经网络模型训练与测试,完成模型参数调整工作,得到成熟的衬砌空洞识别模型。最终通过对新样本数据的分析,精准判断衬砌是否出现空洞。

    一种差异条件橡胶密封垫老化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40662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79815.4

    申请日:2024-02-1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差异条件橡胶密封垫老化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涉及密封垫老化测试技术领域;该试验装置采用双层密封箱结构,配合使用可调节盖板组件、环境调节组件和环境监测组件,满足多种环境参数的模拟和监测,实现差异条件下橡胶密封垫的老化试验测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测试方法,通过本发明提供的试验装置实现差异条件下橡胶密封垫老化试验,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装置实现老化过程橡胶密封垫接触应力的监测,通过物理、力学等试验对比分析老化试验前后橡胶密封垫物理、化学性能变化;本测试方法简单易操作,多方面结果综合分析,更为准确全面地研究橡胶密封垫压缩变形状态下的差异环境老化试验后其物理及化学性质的变化。

    一种用于密封垫的安全度评估方法及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876681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310179035.5

    申请日:2023-03-0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密封垫的安全度评估方法,根据密封垫试验结果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数据构建分布模型,例如失效时间或接触应力,在此基础上利用加速模型处理试验加速条件与数据分布模型的关系,从而通过建立可靠性评估模型进行密封垫正常工作条件下长期防水性能的安全性评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测试装置,通过限位组件模拟密封垫复杂变形条件,通过水压加载组件真实模拟密封垫工作环境水压,通过加热组件进一步加速密封垫长期防水性能演化过程,从而实现力场‑流场‑温度场耦合的试验模拟,克服现有密封垫老化试验装置存在的缺陷。

    一种基于固相表面填充层定制的混杂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二次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31269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0746308.5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固相表面填充层定制的混杂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二次设计方法,在无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基础配合比上,引入钢纤维并通过二次设计包络曲线进行二次配合比设计,最终得到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最终配合比。该设计方法可囊括不同纤维直径、骨料体系等材料变化性,并可实现纤维的混杂掺入,减少了材料、纤维掺量造成的拌合物工作性能波动,大幅提升稳定性,优化了新拌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控制,极大减少配比调试数量,可实现自密实纤维混凝土的快速调配,对于实际工程中纤维混凝土的应用和配合比的针对性定制具有指导性作用。

    一种成槽钻头及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65164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111520173.2

    申请日:2021-12-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槽钻头。包括连接管和沿连接管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弧形切割部和锥形切割部,锥形切割部包括多个沿连接管周向分布的切削组件,切削组件与连接管之间沿连接管径向滑动连接,切削组件在收缩状态时,弧形切割部凸出于锥形切割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将成槽钻头垂直钻入接缝中,钻进设定距离后,将切削组件从连接管中伸出,使成槽钻头沿接缝长度方向移动,在接缝中制备出防水槽;在防水槽中塞入充气式止水带,使充气式止水带膨胀至外表面紧贴防水槽的内壁。本发明可通过成槽钻头在已运营的隧道接缝上进行花瓶形防水槽的成槽作业,通过花瓶形防水槽的收缩颈部结构实现对充气式止水带的固定,且便于更换。

    一种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02274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0424563.8

    申请日:2022-04-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包括步骤S1、测定和/或计算原材料的性能参数;步骤S2、构建过剩砂层模型以及过剩浆体模型,利用过剩砂层模型确定参数ts,所述ts表示粗骨料表面的过剩填充砂层厚度,用于反映固相材料在不同细骨料占比下的滚动效应,实现对粗骨料和细骨料体积比例间的关联;利用过剩浆体模型确定参数tp,所述tp表示粗骨料和细骨料表面的过剩浆体填充层厚度,用于反映自密实混凝土在不同浆体材料占比下的润滑效应,实现对粗骨料、细骨料和浆体体积比例间的关联;步骤S3、确定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本发明能够实现动态调整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进而适应了对不同地域原材料和施工环境变化的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