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962824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10348988.5
申请日:2015-06-24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先共析铁素体的纳米贝氏体钢,包括下列组分:C:0.68-1.08%,Si:1.9-3.0%,Mn:1.8-3.5%,Cr:1.5-3.1%,Co:1.2-2.8%,P≤0.01%,S≤0.01%,其余为Fe。本发明还公开了制备方法:首先将钢迅速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使钢件充分奥氏体化;然后将奥氏体化后的钢件在600~1050℃内以>50℃/s的冷速快速水冷至500~600℃,随着再空冷5~30s,再继续快速冷却至贝氏体转变温度;进行低温变形,变形完成后接着进行等温;最后再淬火到室温,最后获得了含有先共析铁素体的纳米贝氏体钢,所制备钢的韧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且保持了较高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560185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16541.4
申请日:2012-01-19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u(Mo)/Al2O3复合材料,以Cu,MoO3和Al粉为原料,按重量百分比的组成成分为:20%-30%的MoO3,5%-15%的Al,其余为Cu。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首先使MoO3和Al粉充分混合,进行预成型,形成由MoO3和Al组成的预成型坯体;然后使预成型件在700℃-900℃左右进行烧结1h-2h,形成由Al2O3和Mo组成的骨架;最后使低熔点的Cu在由Al2O3和Mo组成的骨架上进行无压浸渗,获得组织致密的Cu(Mo)/Al2O3新型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工艺简明,易于操作,成本低廉,适于工业化推广,制得的复合材料与Al2O3/Cu合金相比具有更优越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750288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811511867.8
申请日:2018-12-11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碳钢表面高耐氧化耐腐蚀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涉及金属表面涂层技术领域;具体步骤为:将石墨烯和镍的混合粉末在低碳钢表面进行一次熔覆;将熔覆后的低碳钢与渗铝混合剂进行表面渗铝处理;将经过球磨的石墨烯和铝的混合粉末在所述的渗铝处理后的低碳钢表面进行二次熔覆;将经过二次熔覆的低碳钢置于刻蚀溶液中进行刻蚀;本发明的增加了低碳钢的抗氧化和抗腐蚀能力,利用表面渗铝技术和表面超疏水处理,在低碳钢表面形成隔绝腐蚀和氧化元素的涂层,在高温条件下对低碳钢的抗氧化,抗腐蚀等性能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本发明在保证钢强度的同时,扩大了低碳钢的应用领域、使用条件和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9355547A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11204086.4
申请日:2018-10-16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70-TiC增强高品质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合金材料制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奥氏体不锈钢耐磨性较差、耐腐蚀性不足的问题;本发明所述不锈钢由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成分组成:Cr:18%~22%,Ni:8%~12%,N:1%~1.5%,TiC:3%~5%,C70:0.3%~1.2%,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通过将Cr粉、Ni粉、氮化铬铁粉、TiC、C70和铁粉进行球磨后,再冷压制块、热压烧结,在经过反复升温降温变形处理得到;本发明所制得的超细组织不锈钢,具有高硬度、高塑韧性、高耐磨性和优异的耐腐蚀性,可以运用在塑料注射成型工业和食品工业等特殊环境下。
-
公开(公告)号:CN107227433A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710383298.2
申请日:2017-05-26
Applicant: 中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38 , C21D6/002 , C21D6/005 , C21D6/007 , C21D6/008 , C21D2211/001 , C21D2211/008 , C22C38/06 , C22C38/30 , C22C38/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马氏体奥氏体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下列组分:C:0.15‑0.38%,Si:1.6‑2.8%,Mn:1.8‑2.7%,Cr:0.6‑1.5%,Al:2.5‑3.8%,S:≤0.01%,P:≤0.01%,其余为Fe。制备方法为:将钢迅速加热到(Ac3+20)℃,等温5‑30min;再快速淬火到(Ms‑10)℃的温度,停留时间为5‑10s;然后在(Ms‑10)~(Ms+10)温度之间以0.2‑1.0℃/min的速度升温,且进行持续升温碳分配,持续时间为10‑100min;再淬火到室温,在室温获得高性能马氏体奥氏体双相钢。该技术在较大尺寸产品生产中保证工艺稳定性与组织强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463307B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510820758.4
申请日:2015-11-24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梯度组织的Q&P钢,由以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元素组成:C:0.14‑0.29%,Si:1.1‑2.8%,Mn:1.8‑3.0%,Cr:0.5‑1.9%,Al:1.5‑3.1%,S:≤0.01%,P:≤0.01%,其余为Fe。其制备方法包括:奥氏体化、渗碳、淬火、回火碳分配、淬火步骤。本发明可在较大尺寸产品生产中保证工艺稳定性与组织梯度性,增加钢的强度的同时又保证其具有良好的韧性,而且低合金化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06984814A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710251380.X
申请日:2017-04-18
Applicant: 中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95 , B22F3/1055 , B33Y10/00 , B33Y70/00 , C22C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增强3D打印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得到:(1)首先制备氧化石墨烯;(2)然后将纯铝粉冷冻在温度‑100~‑10℃之间且保持2.0~5.0小时;(3)将铝粉和石墨烯混合后进行球磨;(4)球磨过程中通入Ar气,使得石墨烯包覆铝粉界面结合进一步加强;(5)将制得的混合粉末进行3D打印,3D打印时首先通过刮板将粉体填充并刮平,然后激光选区粉末烧结。本发明使用的3D打印技术,变传统的立体加工为平面加工;只需花费传统加工方法10%‑30%的工时和20%‑35%的成本就能直接制造出产品模型或样品。适用于航空制造业、机械加工、医学工程、家庭消费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256229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10722912.4
申请日:2015-10-29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氮纳米贝氏体钢及其制备方法,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C:0.81‑1.09%,Si:1.7‑2.9%,Mn:1.8‑3.3%,Nb:0.04‑0.11%,V:0.13‑0.22%,N:310ppm≤N≤500ppm,P:≤0.01%,S:≤0.01%,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制备方法为:首先将钢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等温后淬火到室温;然后再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等温;再将钢快速淬火到温度Bs~Bf之间;然后保持在该淬火温度,在氮气气氛中保温,获得纳米级的贝氏体钢;最后再淬火到室温,获得稳定的纳米贝氏体显微组织。本发明避免了在炼钢过程中脱氮所采取的技术措施,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5256229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722912.4
申请日:2015-10-29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氮纳米贝氏体钢及其制备方法,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C:0.81-1.09%,Si:1.7-2.9%,Mn:1.8-3.3%,Nb:0.04-0.11%,V:0.13-0.22%,N:310ppm≤N≤500ppm,P:≤0.01%,S:≤0.01%,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制备方法为:首先将钢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等温后淬火到室温;然后再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等温;再将钢快速淬火到温度Bs~Bf之间;然后保持在该淬火温度,在氮气气氛中保温,获得纳米级的贝氏体钢;最后再淬火到室温,获得稳定的纳米贝氏体显微组织。本发明避免了在炼钢过程中脱氮所采取的技术措施,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5220066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723008.5
申请日:2015-10-29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珠光体钢,其包含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C:0.41-0.80%,Si:0.3-1.2%,Mn:1.8-3.1%,Al:2.9-6.8%,P≤0.01%,S≤0.01%,其余为Fe。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首先将钢迅速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等温,使钢件充分奥氏体化;再将钢件快速冷却至550~650℃之间等温,然后进行慢速变形,形变量为10-60%,变形完后再继续进行等温5-20min;最后通过空冷或喷水冷却到室温,在室温获得纳米级的珠光体显微组织。本发明碳含量有较大幅度降低,提高可焊性和冲击韧性而且也会缩短处理周期;钢中添加的合金元素价格低廉,降低了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