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068185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855309.4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T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球谐函数和近似Chapman函数的电离层层析方法,步骤:确定电离层待反演区域及待反演时段;将待反演区域在经纬度方向进行网格化;利用球谐函数表示Chapman函数系数NmF2和hmF2;构造近似Chapman函数;确定近似Chapman函数系数,再采用最小二乘法迭代计算球谐函数系数。本发明的函数拟合方式保证了电子密度在水平向和垂直向都是连续的,各个方向受到拟合函数的束缚,不再需要对待反演区域进行过度离散化。本发明相比像素基电离层层析算法,待求参数大量减少,且精度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539455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239319.5
申请日:2020-03-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一次差分的全球电离层电子总含量预测方法,包括训练阶段和预测阶段,训练阶段包括:1、采集全球电离层电子总含量热力图,经调整水平位置后构成原始图像序列;2、构建训练样本集;3、构建基于卷积长短时记忆网络的全球电离层电子总含量预测模型,并利用训练样本集进行训练;预测阶段包括:4、每天采集K张全球电离层电子总含量热力图,连续采集t天;对采集的图像调整像素的水平位置,建立预测样本,将预测样本作为全球电离层电子总含量预测模型的输入,得到预测热力图;5、对预测热力图进行经度排序,得到预测的全球电离层电子总含量热力图。该方法结合了电离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充分有效的利用现有观测数据,提高了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273318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2010116479.0
申请日:2020-02-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S19/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抛物线的区域对流层湿延迟计算方法,包括:1、采集目标区域中每个探空站点的探空数据、年积日和空间位置数据,根据采集到的探空数据计算每个探空站点的对流层湿延迟真值;2、建立对流层湿延迟抛物线函数模型;3、将步骤1中获取的探空站点的对流层湿延迟真值、年积日、纬度值、海拔高度值代入对流层湿延迟抛物线函数模型中,确定各项系数,得到目标区域内对流层湿延迟抛物线函数模型;4、获取目标区域内待测地的纬度值、海拔高度值和年积日,根据目标区域内对流层湿延迟抛物线函数模型得到待测地的对流层湿延迟计算值。该方法适用于无法获取探空数据的位置,且考虑了季节的影响,能够获取较为精确的对流层湿延迟。
-
公开(公告)号:CN105787556B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610097004.5
申请日:2016-02-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aastamoinen模型的BP神经网络对流层延迟改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的步骤:S1:依据Saastamoinen模型,计算测站处的对流层湿延迟值ZWDSAAS;S2:建立表示测站处湿延迟的BP神经网络,使用BP神经网络来表示测站湿延迟与气象参数和Saastamoinen模型湿延迟的非线性关系;S3:使用高精度IGS对流层延迟产品数据训练BP神经网络;S4:通过BP神经网络计算测站处湿延迟;S5:计算修改后的对流层天顶延迟。本发明方法的精度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807442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064440.8
申请日:2015-02-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C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多维粗差探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布设水准网,设计水准测量方案;2)野外水准测量;3)利用观测数据建立数学模型;4)依次进行WK诊断,直至没有强影响点探测出来。经过大量的实际水准测量数据显示,该方法只要对原始水准观测数据进行数次WK诊断,挑选出强影响点放入第二组,进行部分最小二乘法,可大大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本发明方法大大提高了水准观测中粗差探测的速度,也易于编程实现,在工程应用上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776827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10159639.9
申请日:2015-04-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GPS高程异常数据的粗差探测方法是基于异常点集多维粗差定位方法,具体为:1)数据采集;2)利用数据建立模型;3)计算Cook距离,根据各观测值的Cook距离D(i)和平均值D平均之差,确定强影响点号4)计算wk距离并依据分位值确定强影响点号;5)将Cook距离及Welsch—Kuh距离确定的强影响点号组成并集,得异常点集。令不重复的强影响点号个数m为粗差的维数;6)做粗差的定位。经过大量实例应用结果分析,在粗差维数达到总样本的19%时,本发明仍能将粗差准确的定位。本发明对提升测量数据的应用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明显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197340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310112461.3
申请日:2013-04-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T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格网化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实时监测方法。首先利用连续运行参考站网中多站的数据,建立全天电离层延迟多项式模型,解算前一天接收机硬件延迟和卫星硬件延迟。然后根据硬件延迟稳定性的特点,利用前一天的硬件延迟来修正监测当日卫星传播路径上的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从而建立单历元多站多项式模型来实时监测格网化后的格网点天顶方向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变化。本发明整天所有历元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内符合精度平均优于1TECU,外符合精度平均为1TECU。
-
公开(公告)号:CN104007479A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410265257.X
申请日:2014-06-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剖分的电离层层析技术和电离层延迟改正方法,将区域电离层的三维空间按不同的“像素”尺度进行剖分,由此得到了多个不同的单尺度电离层层析模型,将这些模型的未知变量进行统一解算,并根据不同的权重因子,最终加权得到多尺度层析模型的解,重构区域的电离层电子密度分布,获得区域的电离层延迟。本发明重构的电离层空间活动规律拟合程度高,时效性强,使用方便;根据本发明获取的区域电离层延迟量解算结果精度高,使得CORS测量成果的应用范围扩大。经过大量工程实例应用结果分析,经本发明重构的电离层电子密度分布较之传统的单尺度电离层层析模型更加平滑和合理,且电离层延迟改正精度平均提高了30%。
-
公开(公告)号:CN102607513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210031972.8
申请日:2012-02-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C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缝分区技术的超大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数据采集;步骤2:整个区域格网划分;步骤3:依次计算格网模型中各格网点的高程异常ξ;步骤4:建立格网模型;步骤5:格网内插;采用本发明方法,无需进行人工分区,也不存在“区域接边问题”。该模型在应用时,直接进行格网内插即可。如图2所示,采用双线性内插的方法可以内插计算出该区域某网格内任意点的高程异常。
-
公开(公告)号:CN101476885A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910028010.5
申请日:2009-01-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基于单张数码像片的建筑物高度测量方法提出了利用单张数码像片测量建筑物高度的原理和方法,广泛应用于数字城市建设,属于摄影测量和计算机视觉领域。该方法在直接线性变换公式基础上,采用逆向直接线性变换计算方法实现建筑物高度的测量方法,其步骤如下:第一步:拍摄建筑物的数码照片;第二步:在数码照片上测量建筑物高度线上各点的图像坐标(u,v);第三步:将各点的图像坐标(u,v)转换成以数码照片中心为原点的右手系像平面坐标系C1-xy;第四步:以建筑物高度线建立物方高度坐标轴,物方高度坐标轴的原点为建筑物的低点,高度方向为坐标轴的正向;第五步:将建筑物高点的像方坐标轴坐标代入一维逆向直接线性变换公式,计算出建筑物高点的物方坐标轴坐标,其值就是建筑物的高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