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14504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458133.X
申请日:2021-12-02
Applicant: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东南大学
IPC: C02F9/14 , C02F101/16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生物/超声强化吸附去除系统及其应用,所述系统包括以下结构:场地土壤、原位观测井、可渗透反应墙、超声观测井、修复后观测井、超声电极、超声板、抽水泵、填土;所述的可渗透反应墙置于场地土壤内;所述的原位观测井设置在可渗透反应墙上游;所述的修复后观测井设置在可渗透反应墙下游;所述的填土覆盖于修复场地上方;所述的抽水泵连接原位观测井、超声观测井、修复后观测井;所述超声观测井均匀分布在可渗透反应墙中,连接于超声板、超声电极,超声发生器连接超声电极,将超声波通过超声电极、超声板、超声观测井的侧壁传至可渗透反应墙中。附载在树脂表面的反硝化细菌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通过超声强化树脂表面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脱除,疏通可渗透反应墙通道,构建吸附‑生物再生体系,延长树脂的使用寿命,避免填料频繁更换,实现可渗透反应墙体长期高效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2705563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011384793.3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B09C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段双源一体化土壤热脱附装置,包括进料单元、热脱附单元、燃烧单元和尾气净化单元;热脱附单元包括第一回转体和第二回转体,第一回转体下游部分外侧设有密封壳体,壳体入口与燃烧单元出口连接,壳体出口与进料单元入口连接,进料单元出口与尾气净化单元入口连接;第一回转体由热管和第一鳍片连接成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热管沿物料的进料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每根热管两端封闭内部填充有相变材料;第一鳍片内壁上设有电加热片;第二回转体由冷却水管和第二鳍片连接成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第二回转体的入口与第一回转体的出口对接。热脱附单元热源来自烟气和电加热,双热源内外布置方式可以大大节约能耗、提高土壤热脱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847820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651348.2
申请日:2020-07-08
Applicant: 中建中环工程有限公司 , 南京师范大学 , 东南大学
IPC: C02F11/06 , C02F11/13 , C02F11/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水热法的污泥脱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污泥中投加氧化剂和活化剂,搅拌混合均匀;将搅拌混合均匀的污泥进行水热反应;对水热反应后获得的污泥浆进行机械脱水。本发明水热法以及高级氧化技术协同作用下,污泥中表面吸附水转换为间隙水和自由水,污泥脱水性能得到改善,将所得泥饼的含水率降低至50%左右,铁铜磁性复合材料可通过磁选回收,不影响污泥后期资源化利用。本发明涉及的预处理方法简单、处理条件温和,安全环保,可为高效污泥脱水手段提供一条全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04826632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510198909.7
申请日:2015-04-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B01J23/80 , B01J23/889 , B01J23/887 , C10K3/02 , C10L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燃气甲烷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所述的甲烷化催化剂以NiO为活性组分;采用Mg和Zn共同改性的γ‑Al2O3作载体,有效改善载体结构,提高催化剂的高温稳定性;加入适量的Cu,Fe,Mn,Mo等金属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助剂,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和耐热稳定性。催化剂采用浸渍法制备,γ‑Al2O3经一次浸渍Mg、Zn可溶性盐溶液,干燥、焙烧,得到改性载体;再次浸渍活性组分及助剂的可溶性盐溶液,干燥、焙烧得到催化剂。与现有甲烷化催化剂相比,本催化剂具有变换和甲烷化反应双重催化作用,且活性和甲烷化选择性较高,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06391029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920829.2
申请日:2016-10-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 B01J23/78 , B01J23/08 , B01J23/34 , B01J35/06 , C01B3/40 , C01B2203/02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碳纤维-双金属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具体涉及将碱土金属盐混入纺丝液中进行纺丝,再将原丝混合硝酸,过渡金属盐进行浸渍。所得双金属复合原纤维经预氧化、碳化后即得纳米碳纤维/双金属复合催化剂。本发明利用纺丝过程中嵌在纤维上的碱土金属与过渡金属高温时的相互作用固定活性组分,保证了载体表面活性组分的高度分散及高温抗烧结性,同时利用碱土金属在CH4/CO2重整过程中吸附活化CO2的特性保证了800℃95%左右的转化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896134B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210279187.4
申请日:2012-08-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9
Abstract: 一种城市生活垃圾制取活性炭及热能综合利用方法的主要路线为:经初步分选、破碎后的城市生活垃圾送入流化床热解炉中发生快速热解反应,热解产物依次经旋风除尘、换热降温和过滤除尘后,得到粉末状热解残炭和热解气,粉末状热解残炭进入炭活化反应器中制备活性炭,热解气进入流化床焚烧炉内燃烧;垃圾热解所需的热量由焚烧炉提供,以惰性颗粒床料为热载体在流化床热解炉和流化床焚烧炉之间循环,流化床焚烧炉产生的烟气进入余热锅炉进行热交换,产生的过热蒸汽可用于汽轮发电机组发电或作为工业热源使用。本发明符合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系统规模灵活,无需添加辅助燃料,运行费用低,可严格控制二次污染物。
-
公开(公告)号:CN102313283B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110252874.2
申请日:2011-08-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J3/725 , C10J3/485 , C10J3/721 , C10J2300/093 , C10J2300/1603 , C10J2300/1606 , Y02E20/346
Abstract: 一种加压双回路循环流化床煤化学链燃烧的方法,具体为:1)煤颗粒和气化剂从加压高密度循环流化床燃料反应器(1)的底部区域进入,发生气化反应,然后气化产物和从返料入口C返回的再生载氧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气化产物被载氧体氧化成CO2和H2O;2)反应产生的烟气携带失活载氧体离开燃料反应器(1),进入旋风分离器(2),失活载氧体被分离出来进入空气反应器(5),烟气进入副回路Ⅱ;主回路Ⅰ中分离出的烟气经排气管(10)、阀门(9)横向进入副回路Ⅱ的错流移动床燃料反应器(11),被其中的高活性载氧体氧化;被还原的载氧体颗粒进入返料器(16),在由返料器进气口G进入的流化气体的作用下返回空气反应器(17)重获载氧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2658084B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210154804.8
申请日:2012-05-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硝酸镍改性污泥活性炭的制备方法,1)将含水率82%~87%的湿污泥用流化床干燥,使污泥的含水率降低到5%~15%,得到干污泥;2)将干污泥颗粒放入高温管式炉中,在400~600℃下炭化0.5~2h,3)将污泥炭化料用质量浓度为45%的浓硝酸等体积浸渍5h,室温过夜,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得到污泥活性炭;4)将污泥活性炭放入作为改性剂的硝酸镍中浸渍24h,搅拌4h,使硝酸镍负载到污泥活性炭上;5)对负载硝酸镍的污泥活性炭进行加热活化处理:将其在高纯氮气的保护下升温至300~400℃,然后持续数分钟直至尾气中检测不到氮氧化物为止,最后用高纯氮气继续吹扫,冷却至室温取出样品,得到硝酸镍改性污泥活性炭。
-
公开(公告)号:CN102936012A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210516100.0
申请日:2012-12-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污泥作为原料制备活性炭的方法,属于气态活化剂制备活性炭领域。目前工业化制备活性炭大多采用木材、煤等作为原料,而采用污泥作为原料制备活性炭,不仅能够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还可以做到资源化。本发明以城市污水厂污泥为原料,在低温条件下,采用流化床加热的方式,通过物理活化法制备污泥活性炭,反应条件是活化温度为500~700℃,活化时间为20min~1h。采用此法制得的污泥活性炭碘值在170mg/g以上,亚甲基蓝吸附值在50mg/g以上,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污泥来源广,价格便宜,该制备方法还能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经济效益较为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2732027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169974.3
申请日:2012-05-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石墨烯氧化物与聚乙烯亚胺(PEI)聚合物进行化学反应制备得到的产物和制备方法,得到产物是石墨烯氧化物-聚乙烯亚胺复合物,实验原料是石墨烯氧化物和聚乙烯亚胺,其中石墨烯氧化物是经化学氧化后制得的产物,可以是氧化石墨烯或者羧基化石墨烯,石墨烯的氧化物中含有羟基、羧基、含氧官能团等活性基团,有利于复合产物的形成。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石墨烯氧化物-聚乙烯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实验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褶皱结构,说明复合后的产物具有比石墨烯更大的比表面积,具有更多的吸附位点,可以用来吸附烟气中的CO2、NH3等气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