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舱顶部结构和便于船舶舱内施工的施工场所封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37409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1413966.X

    申请日:2020-12-03

    Inventor: 赵寅 朱越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舱顶部结构和便于船舶舱内施工的施工场所封闭方法,其中,船舱顶部结构包括顶部结构本体和支撑部件;装配状态下,顶部结构本体放置于或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支撑部件的上端。施工场所封闭方法包括:将支撑部件放置或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船舱侧壁的上端;将顶部结构本体放置于或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支撑部件的上端;舱内施工;以及舱内施工结束后移除支撑部件和顶部结构本体;向舱内移入设备或结构体;将顶部结构本体移回并固定连接于船舱侧壁的上端,形成船舱的完整状态。本发明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在舱室顶部建造大型临时风雨棚来封闭舱室,不利于重复使用且投资较大导致船舶建造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采用内燃机动力装置的气体船
    2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976941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988984.4

    申请日:2020-09-18

    Abstract: 一种采用内燃机动力装置的气体船,所述气体船为自航浮式储存及再气化装置、气体运输船、气体加注船或气体运输加注船;所述气体船的主推进器的数量为一台或多台;用以驱动所有或部分主推进器的主机为内燃机;驱动单台主推进器的主机的数量为一台或多台,主机和主推进器之间设有离合器;所述气体船上设有主机驱动的发电机,一台或多台主机直接与发电机连接;所述气体船还设有发电机组;当船舶航行或停泊时,主机驱动的发电机同发电机组并联运行。本发明由内燃机参与驱动所有或部分主推进器,主机除了驱动主推进器外,还可驱动发电机,并能同船上的发电机组并联运行,向全船提供电力;兼顾了较高的整体推进效率以及较小的总装机功率。

    综合性智能动态船机桨联合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89699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110082.4

    申请日:2019-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性智能动态船机桨联合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船体和螺旋桨的匹配分析程序;得到在该特定值的排水量下的最优的船舶纵倾TR、最优的船舶平均吃水T;步骤2、螺旋桨和主机的匹配分析程序;找出实时最低的主机油耗FOC值,即可得到此时最优的转速n及对应的螺距Pitch;步骤3、综合判断并发指令控制程序;判断船舶未来一段时间的航行状态,设定判断程序,以触发步骤1或步骤2。本发明立足于船、机、可调桨的统筹协调,实现综合分段、智能优化、动态实时的可调桨联合控制方法,在船舶的全寿命周期内,实现船舶实时航行的油耗最低。

    一种新型破冰船船首及破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27919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765179.X

    申请日:2014-12-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破冰船船首及破冰方法,属于破冰船技术领域。一种新型破冰船船首,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首具有后倾线型,船首上部具有向后上方倾斜的破冰刃,所述破冰刃与薄冰层的下侧边对应。本发明利用倾斜向后的船首线型,并在船首上方设置倾斜的破冰刃,破冰刃对于薄冰层具有自后下、往前上方向的破冰作用力,更有利于薄冰层的破碎。较传统的依靠船首重力向下压碎冰层的破冰方式,本发明可利用船舶主推进力和船首浮力的双重作用力来破冰;相比由上往下压的作用方式,由下往上的作用方式更容易使冰层破碎。这种形式的破冰船船首结构紧凑,体积更小,轻便性更好,破冰效率高。

    一种小尾鳍与螺旋桨轴支架的组合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473116U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20009249.9

    申请日:2015-01-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螺旋桨的固定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有效减小船舶阻力和降低船体振动的小尾鳍与螺旋桨轴支架的组合结构,属于船舶设计技术领域。一种小尾鳍与螺旋桨轴支架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桨,螺旋桨轴系,小尾鳍(4)、轴支架(3);受小尾鳍(4)保护的轴系长度位于轴系的前段,并约占轴系总长的三分之二;所述轴支架(3)设置在轴系后段、接近螺旋桨的位置处。本实用新型降低了螺旋桨振动引起的船体振动,提高了船舶舒适性;缩短了轴系长度,有效提高了轴系效率;合理的小尾鳍和美人架组合方式,有效降低了船舶阻力;相比大尾鳍线型,降低了线型设计和建造工艺难度。

    一种客滚船的舱体结构
    2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961505U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1020655616.X

    申请日:2010-12-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客滚船的船舱结构。一种客滚船的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每层船舱(4)的上下舱板(2)之间,密封固定设置若干垂直的横格舱壁(3),形成多个分割的舱室;每一块横格舱壁(3)上开设门洞(7),在门洞(7)上配置门扇(6),且门洞(7)与门扇(6)之间配嵌密封垫。针对贯通式客滚船货舱布置的缺点,在适当处增设自动开合式水密横格舱壁,使得传统的水密舱壁和贯通式船舱得以结合,使得客滚船拥有更好的破舱稳性及抗沉性。以期获得更优秀的船舶安全性,舱壁的开合可采用自动化控制以提高效率。

    采用内燃机动力装置的气体船

    公开(公告)号:CN212267817U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22055142.1

    申请日:2020-09-18

    Abstract: 一种采用内燃机动力装置的气体船,所述气体船为自航浮式储存及再气化装置、气体运输船、气体加注船或气体运输加注船;所述气体船的主推进器的数量为一台或多台;用以驱动所有或部分主推进器的主机为内燃机;驱动单台主推进器的主机的数量为一台或多台,主机和主推进器之间设有离合器;所述气体船上设有主机驱动的发电机,一台或多台主机直接与发电机连接;所述气体船还设有发电机组;当船舶航行或停泊时,主机驱动的发电机同发电机组并联运行。本实用新型由内燃机参与驱动所有或部分主推进器,主机除了驱动主推进器外,还可驱动发电机,并能同船上的发电机组并联运行,向全船提供电力;兼顾了较高的整体推进效率以及较小的总装机功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