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试验加强紧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878878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137452.X

    申请日:2023-09-05

    摘要: 本发明涉及轴承试验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轴承试验加强紧固装置。包括旋转装置、第一连接组件、轴承试样、紧固单元、第二连接组件、底座;旋转装置位于第一连接组件上方,第一连接组件位于轴承试样上方,紧固单元套设于轴承试样外部,轴承试样位于第二连接组件上方,第二连接组件位于底座上方;旋转装置与第一连接组件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组件与轴承试样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组件与紧固装置固定连接,轴承试样与第二连接组件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组件与底座固定连接;轴承试样具有第一工作部;紧固单元具有第二工作部,第一工作部和第二工作部适配。这样就解决了在进行大试验载荷的旋转弯曲共振试验时,试验机容易损坏的问题。

    一种汽车轮毂轴承低温水侵入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06653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365181.9

    申请日:2022-11-03

    IPC分类号: G01M13/04 G01M3/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轮毂轴承试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轮毂轴承低温水侵入试验方法。该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浸没轮毂轴承试样;2)降低试验舱的温度;3)保持试验舱处于低温状态;4)向轮毂轴承试样施加负载;5)检测轮毂轴承试样内部油脂的含水率。本试验方法能开展汽车轮毂轴承低温水侵入试验,考核轮毂轴承低温、潮湿、负载状态下密封性能,满足汽车特殊状态使用要求。

    一种轮毂轴承耐久性试验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89677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401788.7

    申请日:2024-10-09

    摘要: 本发明涉及耐久性测试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轮毂轴承耐久性试验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获取轮毂轴承温度参数、转速参数、加载力参数、位移参数和振动参数;若第一时间内,各参数超出相应阈值的次数小于预设值,发出第一等级警报,响应于第一等级警报,不停机。若第一时间内,参数超出相应阈值的次数大于等于预设值发出第二等级警报,响应于第二等级警报,进行校准,若下一第一时间内,参数未超过相应阈值,不停机。若相应时间内,一种参数超出对应阈值且另一特定参数超出对应阈值,发出第三等级警报,响应于第三等级警报,停机检查,试验停止。这样就解决了现有轮毂轴承耐久性试验持续性差,易被异常情况打断持续试验的问题。

    一种轮毂轴承连接工装夹具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7599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375858.6

    申请日:2024-09-30

    IPC分类号: B25B11/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轮毂轴承连接工装夹具,其包括:连接轴组件以及下连接盘;所述下连接盘用于固定轮毂轴承的下侧,连接轴组件与所述轮毂轴承的内环体相连接,并用于对其施加测试作用力,所述连接轴组件包括上连接盘以及连接轴,所述上连接盘包括呈倒圆台体的第一连接盘体,所述第一连接盘体的下侧抵接于所述内环体的上顶面处,所述第一连接盘体的中心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轮毂轴承的中心孔同轴设置,所述连接轴包括本体轴,所述本体轴的直径各处相同,所述本体轴用于依此穿过所述连接孔以及所述中心孔。这样就解决了轮毂轴承连接工装夹具容易在实验过程中损坏的问题。

    一种传动轴静扭转试验机对标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603542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077089.1

    申请日:2024-08-07

    IPC分类号: G01M13/025

    摘要: 本发明涉及扭转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传动轴静扭转试验机对标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获取第一扭矩和第一扭转角度;根据第一扭矩得到第二扭矩;根据第一扭转角度得到第二扭转角度;获取第一目标参数,第一目标参数为第二传动轴在第一静扭转试验机上进行试验且达到第一指标时的目标参数;获取第二目标参数,第二目标参数为第二传动轴在第二静扭转试验机上进行试验且达到第一指标时的目标参数;根据第一目标参数和第二目标参数对第一静扭转试验机和第二静扭转试验机进行对标。这样就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开展两台传动轴静扭转试验机对标工作的问题。

    一种传动轴静扭转试验机对标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603542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1077089.1

    申请日:2024-08-07

    IPC分类号: G01M13/025

    摘要: 本发明涉及扭转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传动轴静扭转试验机对标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获取第一扭矩和第一扭转角度;根据第一扭矩得到第二扭矩;根据第一扭转角度得到第二扭转角度;获取第一目标参数,第一目标参数为第二传动轴在第一静扭转试验机上进行试验且达到第一指标时的目标参数;获取第二目标参数,第二目标参数为第二传动轴在第二静扭转试验机上进行试验且达到第一指标时的目标参数;根据第一目标参数和第二目标参数对第一静扭转试验机和第二静扭转试验机进行对标。这样就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开展两台传动轴静扭转试验机对标工作的问题。

    一种轴承表面变色失效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47467B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404872.X

    申请日:2023-10-27

    摘要: 本发明涉及变速箱机械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轴承表面变色失效检测方法。检测流程包括:清洗,宏观检测,微观扫描电镜检测,能谱仪EDS面分析检测,火花直读光谱仪分析检测,材料显微镜非金属杂物检测,洛氏硬度计检测,材料显微镜金相检测。获取检测结果后,根据第一规则进行判定待检测轴承样品失效原因是否为轴承烧伤;根据第一规则进行判定待检测轴承样品失效原因是否为润滑介质恶化;根据第三规则进行判定待检测轴承样品失效原因是装配过盈配合失效;根据第四、第五、第六规则进行判定待检测轴承样品失效原因是否为轴承样品的原材料原因。解决轴承表面变色失效原因

    一种轴承偏载失效检测方法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4760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404875.3

    申请日:2023-10-27

    摘要: 本发明涉及变速箱机械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轴承偏载失效检测方法。检测步骤包括:清洗,宏观检测,微观扫描电镜检测,火花直读光谱仪分析检测,材料显微镜非金属杂物检测,洛氏硬度计检测,材料显微镜金相检测。根据第一规则判定失效是否为偏载原因;根据第二规则判定失效是否为样品原材料原因,不符合第二规则,失效原因需做进一步判断;根据第三规则判定失效是否为非金属夹杂物原因,不符合第三规则,失效是原材料的原因;根据第四规则判定失效是否为样品原材料原因,不符合第四规则,失效是设计或受力或行驶环境原因。解决了轴承偏载失效原因检测准度低难度大及技术缺陷的问题。

    一种轮毂轴承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990021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1228045.X

    申请日:2023-09-22

    IPC分类号: G01M13/04 G01M13/04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毂轴承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及装置,通过对目标轮毂轴承进行第一预设次数的加载测试和第二预设次数的振动测试,获得目标轮毂轴承的振动测试数据;根据目标轮毂轴承的振动测试数据,使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获得目标轮毂轴承的疲劳寿命评估值。本发明通过疲劳寿命预测模型求解获得目标轮毂轴承的疲劳寿命评估值,模型的输入数据仅为目标轮毂轴承的振动测试数据,而且目标轮毂轴承的振动测试数据也无需是轮毂轴承疲劳寿命试验机对目标轮毂轴承进行试验直至失效所获得的全部数据,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提升效率的同时还可降低试验成本。

    一种轮毂轴承轴向刚性试验方法及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839907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1127044.6

    申请日:2023-09-04

    IPC分类号: G01M13/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轴承试验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轮毂轴承轴向刚性试验方法及试验装置。疲劳实验前,将第一轴向加载力Fi加载至轴向加载力第一设定值,并获取第一位移值数据Si,基于第一轴向加载力Fi、第一位移值数据Si生成第一刚性值Ki;将第二轴向加载力Fj加载至轴向加载力第二设定值,获取第二位移值数据Sj,生成第二刚性值Kj;根据第一刚性值Ki、第二刚性值Kj生成第一刚性曲线Kc;疲劳试验后,按照上述过程获取第二刚性曲线Kd;并将第二刚性曲线Kd与第一刚性曲线Kc的30%进行比较,对疲劳试验状态有效性进行判断。这样就解决了检测疲劳试验是否属于异常失效时,检测速度慢且检测方法复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