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役镍钴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再生回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10239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205234.5

    申请日:2020-0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退役镍钴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再生回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退役锂离子电池放电、拆解,获得正极片;(2)将步骤(1)所得正极片放入煅烧炉中,煅烧、过筛,得到纯度较高的正极材料;(3)在步骤(2)得到的正极材料中加入锂盐进行球磨混合;(4)将步骤(3)球磨混合后的混合材料进行高温煅烧、水洗,得到修复的正极材料;(5)在步骤(4)所得正极材料中加入锂盐,球磨混合后,在800~850℃下,高温煅烧6~10h,得到再生镍钴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本申请通过直接再生修复的方法,完成对材料的修复再利用,避免了用酸、碱处理材料带来的成本增加及环境的污染。

    一种电池箱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403643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163922.X

    申请日:2020-0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箱,涉及电池箱领域。电池箱包括箱体和电池单体,箱体包括底板、侧板以及顶板,底板、侧板以及顶板围成供电池单体安装的容纳空间;底板上设有与电池单体定位配合的定位结构,所述顶板为中空结构,顶板的内部具有气体腔室,顶板的下侧面设有导气孔,气体腔室与容纳空间连通;侧板上相对布置有进气孔和排气孔,进气孔与气体腔室连通,排气孔与容纳空间连通,进气孔安装有进气风扇,排气孔安装有排气风扇。通过从顶板的导气孔中排出的气体与电池单体接触换热,顶部进气能够使气体更均匀地流经内部的电池单体,解决了箱体内部流道通畅性差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对箱体中的电池单体由内而外的进行充分、有效的散热。

    悬浮细胞株及其驯化方法
    2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987554B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710248949.7

    申请日:2017-04-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浮细胞株及其驯化方法。该悬浮细胞株的驯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贴壁型细胞在含9.5‑10.5%血清的培养基中复苏后,接种于含4.5%‑5.5%血清的培养基的方瓶中传代培养1‑3次,再将其从方瓶中依次转移接种到血清含量依次为3.0%‑3.6%、1.8‑2.2%及0.8‑1.2%的培养基的摇瓶中进行摇瓶悬浮培养1‑4代后,再转移至无血清培养基的摇瓶中传代培养1‑3次,即得。相对传统驯化方法,本发明的悬浮细胞株驯化方法在降血清含量的同时进行悬浮驯化培养,每个血清梯度对应的细胞传代次数保持在1‑3次即可,整体上控制贴壁型细胞的驯化周期在一个月内完成,显著缩短驯化周期,节省驯化成本。本发明的悬浮细胞株的驯化方法获得的悬浮细胞株的分散性好、活率高、生长速率高。

    微滴生成装置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013680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269741.9

    申请日:2019-12-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滴生成装置,包括:机架,具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设有用于安装微流控芯片的芯片安装槽,所述芯片安装槽贯穿所述工作台;加压机构,可活动地设于所述机架,所述加压机构能够移动至所述微流控芯片的顶部,用于向所述微流控芯片的蓄液池内通气加压;以及孔板移位机构,可活动地设于所述机架,所述孔板移位机构能够将孔板移送至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底部,直至所述微流控芯片底部的出液口与所述孔板上的收集孔对应并连通。本发明的微滴生成装置无需借用移液设备,便可实现微滴的自动转移和收集,可有效避免微滴大量损失。

    用于试管溶液的混合搅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93818B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710042549.0

    申请日:2017-0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试管溶液的混合搅拌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电磁铁、磁性件及控制模块。第一电磁铁为两个以上,第一电磁铁用于绕试管外侧壁周向设置。磁性件用于设置在试管内部,磁性件与第一电磁铁相配合。控制模块与第一电磁铁电性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第一电磁铁是否通电。上述的用于试管溶液的混合搅拌装置,试管中的待混合溶液若需要进行混合时,可以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各第一电磁铁是否通电,来吸引试管内磁性件使得磁性件在试管内快速来回、旋转动作,磁性件在试管内快速、旋转动作时便可以带动溶液旋转从而实现溶液的混合。另外,磁性件对试管侧壁冲击力较小、不足以使试管破裂,如此能够避免溶液混合时试管震碎破裂现象。

    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9698901A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710994453.4

    申请日:2017-10-2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图像清晰度评价函数获取待处理图像的评价曲线,得到清晰的图像画面,获取通过损失函数完成拟合训练的BP神经网络模型,将评价曲线中的物体位置数据输入BP神经网络模型,确定待处理图像的对焦点,使用损失函数对BP神经网络进行拟合训练,可以使误差达到最小,使用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焦点的预测,提高了自动对焦的速度;细对焦期间,使用模拟退火算法对对焦点进行优化处理,得到全局最优的对焦位置,避免了局部峰值的影响,提高了对焦的准确度,从而实现了快速准确地得到全局最佳对焦位置,完成自动对焦。

    超级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3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686590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910099298.9

    申请日:2019-01-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11/74 H01G11/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级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包括:壳体和电芯,电芯包括电芯主体、正极全极耳、负极全极耳、正极集流板、负极集流板和芯轴,正极全极耳和负极全极耳分别设于电芯主体的两端,正极集流板设于正极全极耳上,负极集流板设于负极全极耳上,芯轴包括芯轴主体、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分别固定安装在芯轴主体的两端,第一连接柱依次穿过正极全极耳和正极集流板,且穿出壳体外,第一连接柱与正极全极耳和正极集流板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柱依次穿过负极全极耳和负极集流板,且穿出壳体外,第二连接柱与负极全极耳和负极集流板固定连接,上述超级电容器可提高引出端子的电流承载能力,解决大电流引出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