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爆控制型TBM系统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3780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638203.2

    申请日:2023-06-0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一种岩爆控制型TBM系统及施工方法。一种岩爆控制型TBM系统,包括:主梁、以及设置在主梁上的刀盘、梯级护盾系统、推进系统、支撑系统;刀盘可中心旋转地设置在主梁前端,用于破碎掌子面围岩,刀盘、主梁同轴设置;梯级护盾系统包括一级护盾、二级护盾,用以支撑围岩,一级护盾设置在刀盘后侧并固定套设在主梁外周,二级护盾设置可径向伸缩地设置在主梁外周;二级护盾的周向支撑范围与岩爆区域保持一致。通过缩短固定设置的护盾长度,二级护盾周向支撑范围与岩爆区域保持一致,一方面降低了因围岩变形挤压、岩爆造成的卡机风险,另一方面通过二级护盾,还可针对性的对岩爆区域进行及时支护,节约成本。

    一种采用微观NPR锚杆或锚索的支护方法及其支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6220769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498597.6

    申请日:2023-0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挖掘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采用微观NPR锚杆或锚索的支护方法及其支护结构,其改进之处在于,方法包括:S1:定位;S2:钻孔;S3:清孔;S4:注入高性能树脂锚固剂;S5:推入微观NPR锚杆或锚索;S6:搅拌,利用锚杆钻机带动微观NPR锚杆或锚索旋转,以进行搅拌;S7:等待高性能树脂锚固剂凝固;S8:支护构件安装;S9:施加预紧力利用张拉机具的张拉千斤顶对微观NPR锚杆或锚索进行反向张拉施加预紧力;S10:截去多余外露段。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微观NPR锚杆或锚索的支护方法及其支护结构,有效降低或避免软岩隧道和硬岩隧道面临的软岩大变形和岩爆灾害,保障施工进度和人员设备安全。

    一种大跨度隧道围岩瞬时变形的超前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60723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1560347.2

    申请日:2022-12-0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跨度隧道围岩瞬时变形的超前测量方法。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隧道的结构尺寸,在隧道横截面区域确定小导洞开挖位置;S2、在上一步中确定小导洞开挖位置沿隧道延伸方向进行开挖,以挖出小导洞;S3、在小导洞内进行钻孔,钻孔的深度需超过隧道设计边界;S4、在钻孔中安装传感器,传感器用于监测围岩发生位移的数据;S5、对隧道进行开挖,同时获取传感器监测数据。该超前测量方法可以较为精确的掌握隧道全截面开挖完成时,隧道围岩的瞬时变形规律和瞬时能量释放特征,可以为隧道后期的支护设计和监测方案的动态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

    高地温隧道及其施工方法
    20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875056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205558.2

    申请日:2023-03-0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地温隧道及其施工方法;该高地温隧道,包括第一衬砌、第二衬砌以及设置于第一衬砌和第二衬砌之间的隔水排水结构,第一衬砌设置于第二衬砌的外侧,隔水排水结构包括:防水层,设置于第二衬砌的表面;导水件,设置于防水层的表面,导水件具有开口朝向第一衬砌的导水槽以及与导水槽连通的渗水口;以及集水管,沿隧道的延伸方向设置,集水管具有与导水槽的输出端连通的集水孔,用于收集进入导水槽的水分,该高地温隧道可以对高温涌水进行有效防治,提高隔水效果,同时可以有效降低高温涌水造成的隧道内热害问题。

    一种用于岩爆隧道的防控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6220749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498734.6

    申请日:2023-05-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挖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岩爆隧道的防控结构,其改进之处在于,防控结构包括:吸能结构,包括由不同的NPR部件连接构成的隧道围岩初级支护层;以及包括由NPR钢筋和NPR钢纤维混凝土形成的二次衬砌结构;余量空间,设置在初级支护层和二次衬砌支护层之间,作为预留的隧道围岩变形空间;伺服路轨系统,置于地面;构成通过隧道的轨道;吸能结构能够为隧道空间提供高强度支护,提高隧道围岩自承载力,以及提高支护结构的抗冲击能力,进一步抵抗岩爆灾害;同时通过伺服路轨系统能够通过对路枕进行微观调控,达到隧道围岩毫米级变形的标准。

    高地温隧道及其施工方法
    20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875056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310205558.2

    申请日:2023-03-0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地温隧道及其施工方法;该高地温隧道,包括第一衬砌、第二衬砌以及设置于第一衬砌和第二衬砌之间的隔水排水结构,第一衬砌设置于第二衬砌的外侧,隔水排水结构包括:防水层,设置于第二衬砌的表面;导水件,设置于防水层的表面,导水件具有开口朝向第一衬砌的导水槽以及与导水槽连通的渗水口;以及集水管,沿隧道的延伸方向设置,集水管具有与导水槽的输出端连通的集水孔,用于收集进入导水槽的水分,该高地温隧道可以对高温涌水进行有效防治,提高隔水效果,同时可以有效降低高温涌水造成的隧道内热害问题。

    岩爆模拟试验装备与方法
    20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452599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1411820.0

    申请日:2022-1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岩爆模拟试验装备与方法,属于岩爆试验技术领域。该岩爆模拟试验装备包括加载装置、至少一个自动开挖成巷装置、监控设备以及控制台。加载装置包括X轴方向加载机构、Y轴方向加载机构以及Z轴方向加载机构,X轴方向加载机构、Y轴方向加载机构以及Z轴方向加载机构均设置有载荷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自动开挖成巷装置包括设置于加载装置上的开挖驱动主体、与开挖驱动主体传动连接的连接组件以及安装于连接组件上的钻具,通过钻具对岩石试件开挖模拟开挖过程。监控设备用于实时监测岩石试件的加载、卸载以及开挖的状态。控制台包括控制器和显示器,其中,控制器电连接加载装置、开挖成巷装置、高速摄像系统以及显示器。

    无煤柱自成巷平衡开采方法与装备

    公开(公告)号:CN115559728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401770.8

    申请日:2022-11-1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煤柱自成巷平衡开采方法与装备,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当工作面的采矿高度大于预设的采矿高度阈值时,确定顶板垮落矸石的碎胀控制系数,根据采矿高度、碎胀控制系数、充填高度影响参数和切顶高度影响参数,确定切顶高度和充填高度。如果切顶高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一次切顶实施高度阈值,则按照切顶高度进行一次切顶作业,按照充填高度进行充填作业;如果切顶高度大于一次切顶实施高度阈值,则按照切顶高度进行一次切顶作业和二次切顶作业,按照充填高度进行充填作业;二次切顶作业包括在一次切顶的顶板切缝上方掘进一条切顶巷道,以及在切顶巷道内对顶板进行二次定向切缝。采用本申请可以实现采矿活动的平衡控制。

    一种跨断层隧道围岩抗震变形与监测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788590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310046660.2

    申请日:2023-01-3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跨断层隧道围岩抗震变形与监测的控制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基于各风险评估因子以及各风险评估因子对应的评估权重,构建风险评估矩阵,以建立风险值与破坏程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风险评估因子至少包括:围岩相对变形量、强度应力比和震中距;获取目标隧道的风险评估因子的取值,并基于风险评估矩阵,计算目标隧道的风险值,以根据风险值与破坏程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隧道所属的破坏程度;基于不同破坏程度采用隔震减震措施、吸能支护措施联合防治,当隧道严重破坏时,在施加减震措施的基础上运用高应力NPR锚网索强化支护效果,通过模型相似试验对地震破坏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反馈并优化支护方案。

    支护体系抗爆炸动力冲击的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85231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110970391.X

    申请日:2021-08-2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护体系抗爆炸动力冲击的试验方法,支护体系抗爆炸动力冲击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主巷道划分为:锚杆/索支护试验段Ⅰ、锚杆/索支护试验段Ⅱ、锚杆/索支护试验段Ⅲ、试爆试验段;第二步,锚杆/索支护试验段Ⅰ、锚杆/索支护试验段Ⅱ、锚杆/索支护试验段Ⅲ分别采用不同的锚杆/索支护体系进行支护;第三步,在主巷道左上方或右上方开挖平巷,第四步,在平巷钻设单排炮孔;第五步,炮孔装药并在炮孔的孔口处填充堵塞物;第六步安装压力传感器,第七步,依次实施多孔齐爆,实时采集动态压力数据。本申请可以有效得出每种支护体系的抗爆炸动力冲击性能,并可以比较出每种支护体系抗爆炸动力冲击性能的优劣。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