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340370B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1610537808.2

    申请日:2016-07-08

    Abstract: 一种线圈部件,改善线圈部件的绝缘耐压。本发明的线圈部件具备:构成卷绕于卷芯部(11a)的第一卷绕层及卷绕于第一卷绕层上的第二卷绕层的多个包覆导线(S1~S4)、覆盖包覆导线(S1~S4)的树脂包覆层(20)。构成第一卷绕层的包覆导线(S1、S4)的最大空间(W1)比包覆导线的线径窄。本发明的线圈部件抑制包覆导线的移动,且第一卷绕层的最大空间(W1)比包覆导线的线径窄,因此,可以确保较高的绝缘耐压。

    线圈部件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4591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710068855.1

    申请日:2017-0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部件,其在磁性顶板的表里具有互不相同的特性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对应于目的的优选特性。该线圈部件具备:具有卷芯部(21)和凸缘部(22、23)的鼓形芯(20);卷绕于卷芯部(21)的绕线(W);分别设置于凸缘部(22、23)并接线于绕线(W)的端部的端子电极(E1~E4);固定于凸缘部(22、23)并且由含磁性粉树脂构成的磁性顶板(30)。磁性顶板(30)具有下表面(31)和上表面(32),下表面(31)侧的表层部(30A)中的粘合剂树脂(34)的密度比上表面(32)侧的表层部(30B)高。本发明通过磁性顶板(30)提高鼓形芯(20)的耐冲击性,从而可以得到可靠性高的线圈部件。

    线圈部件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45912A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710068987.4

    申请日:2017-0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部件,其在磁性顶板的表里具有互不相同的特性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对应于目的的优选特性。该线圈部件具备:具有卷芯部(21)和凸缘部(22、23)的鼓形芯(20);卷绕于卷芯部(21)的绕线(W);分别设置于凸缘部(22、23)并接线于绕线(W)的端部的端子电极(E1~E4);固定于凸缘部(22、23)并由含磁性粉树脂构成的磁性顶板(30)。磁性顶板(30)具有下表面(31)和上表面(32),上表面(32)侧的表层部(30B)中的粘合剂树脂(34)的密度比下表面(31)侧的表层部(30A)高。通过本发明可以防止由磁性顶板(30)的上表面(32)与其它电子部件接触而导致的短路故障。

    线圈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16625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575138.3

    申请日:2023-05-22

    Inventor: 杉本聪 芦泽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感特性优异的线圈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线圈装置(1)具有芯(2);线圈(3),其具有配置于芯(2)的内部的卷绕部(30)和从卷绕部(30)引出的引出部(5a);以及端子(4a),其具有与引出部(5a)接合且配置于芯(2)的内部的接线部(40a)。引出部(5a)具有与接线部(40a)接合的接合部(50a)和与接合部(50a)分离的非接合部(51a)。接合部(50a)的第一厚度(L1)小于非接合部(51a)的第二厚度(L2)。

    线圈装置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141499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0935882.0

    申请日:2021-08-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耦合充分大的线圈装置。线圈装置(10)具有:第一导体(30)、配置于第一导体(30)的内侧且至少一部分沿着第一导体(30)延伸的第二导体(40)、将第一导体(30)和第二导体(40)配置于内部的芯(20a、20b),至少在第一导体(30)与第二导体(40)之间形成有绝缘层(70)。

    线圈部件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379607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288453.1

    申请日:2019-04-11

    Abstract: 一种使端子电极和导线的位置关系稳定的线圈部件,其具备:端子电极(31~34),它们设置于凸缘部(11);端子电极(35~38),它们设置于凸缘部(12);导线(W1~W4),它们卷绕于卷芯部(13),且一端与端子电极(31~34)中的任一个连接,另一端与设置于凸缘部(12)的端子电极(35~38)中的任一个连接。端子电极(31、34、35、38)的y方向上的位置与卷芯部(13)不重叠。在凸缘部(11、12)设置有槽(41~44),导线(W1~W4)的引出部通过槽(41~44)的对应部位沿y方向进行定位。根据本发明,因为在凸缘部(11、12)设置有定位用槽(41~44),所以可以使位于离开卷芯部的位置的端子电极(31、34、35、38)和导线(W1~W4)的位置关系稳定。

    线圈部件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712771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811249002.9

    申请日:2018-10-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部件,其通过螺旋状的缝隙将平面导体在径向上分割为三部分以上,能够降低位于内周侧的导体部分与位于外周侧的导体部分的电气长度之差。第一线圈部的最内周匝包括通过螺旋状的缝隙在径向上被分隔的三个以上的导体部分,第二线圈部的最内周匝包括通过螺旋状的缝隙在径向上被分隔的三个以上的导体部分。第一线圈部中的、从位于最内周侧的导体部分至位于最外周侧的导体部分的各自的内周端,与第二线圈部中的、从位于最外周侧的导体部分至位于最内周侧的导体部分的各自的内周端连接。根据本发明,因为将各导体部分的径向上的位置进行了调换,所以能够降低位于内周侧的导体部分与位于外周侧的导体部分的电气长度之差。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340373A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610527706.2

    申请日:2016-07-06

    Abstract: 一种线圈部件,在线圈部件的外侧面容易地形成端子电极。本发明的线圈部件(10A)具备:鼓形芯(20);形成于鼓形芯(20)的凸缘部(22、23)的多个端子电极(E1~E8);卷绕于鼓形芯(20)的卷芯部(21),且端部分别与对应的端子电极(E1~E8)接线的绕线(S1~S4)。凸缘部(22、23)具有与卷芯部(21)连接的内侧面(Si)和位于内侧面(Si)的相反侧的外侧面(So)。外侧面(So)具有凸部及凹部,端子电极(E1~E8)至少形成于外侧面(So)的凸部,由此,形成于外侧面(So)的端子电极(E1~E8)被外侧面(So)的凹部相互分离。根据本发明,外侧面(So)具有凹凸形状,因此,可以在外侧面(So)容易地形成端子电极。

    线圈组件
    19.
    外观设计

    公开(公告)号:CN303492003S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30174574.6

    申请日:2015-06-02

    Abstract: 1.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线圈组件。2.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产品是一种线圈组件。3.设计要点:本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在于产品的形状,特别是在卷芯部使金属线呈十字交叉的形状。4.指定图片:设计1立体图。5.基本设计:设计1为基本设计。6.省略视图:各设计右视图分别与其左视图对称,故省略各设计右视图。

    线圈组件的垫片
    20.
    外观设计

    公开(公告)号:CN308679658S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230055770.1

    申请日:2022-01-26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线圈组件的垫片。
    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产品的整体用作能够应对高电流值等的薄型电感元件,产品的局部用于提高绝缘性和设置稳定性。
    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
    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5.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形其他说明:视图中用实线示出的部分是要求保护的外观设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