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800303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685603.8
申请日:2018-06-2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F24D1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式识别的精细化节能供热方法。该供热方法包括:获取供热中心与各热交换站的基础数据和运行过程中的运行数据;根据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得到各热交换站的负荷响应特性,建立室内温度响应模型;根据温度响应模型得到各换热站的温度响应函数,建立响应函数数据库;根据温度响应函数以及各热交换站换热设备的传热能力,得到各换热站的最大允许温降Δtmax,计算各换热站的最小流量Gi,min=0.86Qi,min/Δtmax;根据各换热站最小流量综合各换热站的流量需求,确定各换热站的分配流量;对各换热站进行供热调节,并实时更新温度响应识别数据库中的运行数据、室内温度数据以及供热功率数据。该发明能保证供热效果和供热系统的安全,对室温进行精确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422690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0916018.0
申请日:2022-08-0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6F30/18 ,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30/27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3/08 , G06F11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住宅最优新风量的确定方法,包括:采用EnergyPlus模拟软件建立住宅建筑模型,并基于住宅建筑模型建立通风模型;设置住宅建筑模型围护结构构造,并设置住宅建筑模型的内外扰;设置目标函数;设置GenOpt优化工具;启动GenOpt优化程序,调用EnergyPlus模拟软件迭代模拟,得到最小目标值;确定各目标不同重要性权重下的住宅最优新风量。本发明基于仿真模拟及多目标优化方法,针对典型住宅建筑提出一种最优新风量的确定方法,解决了室内空气品质与能耗的双目标优化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42268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0905837.5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6F30/18 , G06F30/13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住宅新风系统气流组织优化设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住宅建筑房间模型;S2:构建响应值与设计变量之间的函数模型;S3:确定仿真模拟的实验设计工况;S4:基于试验设计工况,根据仿真模拟实验获得响应值;基于获得的响应值构建各工况设计变量与响应值之间的响应曲面模型;S5:基于获得的响应曲面模型,得到设计变量参数范围内各设计变量的最佳组合,从而获得气流组织优化设计方案。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较方便的获得气流组织的最佳设计方案,满足室内空气品质的设计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844354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010683412.5
申请日:2020-07-1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再生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参数的设定;二、再生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中再生混凝土基材配合比的确定;三、再生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中再生混凝土基材与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的获取;四、再生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中通孔分布的设定;五、再生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热工性能的有限元分析;六、再生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的制作。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优化再生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的再生混凝土基材和砌块的块型结构,以满足75%建筑节能标准下对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外墙保温性能的要求,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2781834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110181.3
申请日:2021-01-2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辐射供冷下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测试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机架、Y向调节机构、X向调节机构和Z向调节机构、水平转动机构和竖向转动机构,竖向转动机构上设置有净辐射计,机架内设置有实验台,实验台上铺设纯铝反射膜;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测试前准备;二、净辐射计的调节;三、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顶面扫描测试;四、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前侧面扫描测试;五、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右侧面扫描测试;六、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后侧面扫描测试;七、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左侧面扫描测试;八、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的获取。本发明测试过程简单高效,测试结果更直接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112781833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109284.8
申请日:2021-01-2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辐射供冷下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测试系统及方法,该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水平转动机构和设置在水平转动机构上的竖向转动机构,水平转动机构和竖向转动机构均由控制模块控制,竖向转动机构上安装有净辐射计,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箱、设置在控制箱内的电子线路板和集成在电子线路板上的控制器,机架上设置有固定圆盘,固定圆盘上铺设纯铝反射膜,待测设备安装在纯铝反射膜上;该测试包括以下步骤:一、测试前准备;二、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顶部虚拟网格扫描测试;三、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表面虚拟网格扫描测试;四、设备的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的获取。本发明设计合理,测试过程简单高效,测试结果更直接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108800303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810685603.8
申请日:2018-06-2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F24D1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式识别的精细化节能供热方法。该供热方法包括:获取供热中心与各热交换站的基础数据和运行过程中的运行数据;根据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得到各热交换站的负荷响应特性,建立室内温度响应模型;根据温度响应模型得到各换热站的温度响应函数,建立响应函数数据库;根据温度响应函数以及各热交换站换热设备的传热能力,得到各换热站的最大允许温降Δtmax,计算各换热站的最小流量Gi,min=0.86Qi,min/Δtmax;根据各换热站最小流量综合各换热站的流量需求,确定各换热站的分配流量;对各换热站进行供热调节,并实时更新温度响应识别数据库中的运行数据、室内温度数据以及供热功率数据。该发明能保证供热效果和供热系统的安全,对室温进行精确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9268928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060231.6
申请日:2018-09-12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F24D19/10 , G05B19/0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供热监控系统。所述供热监控系统包括:嵌入式主机、图像采集装置、显示器和多路智能模拟信号采集装置。图像采集装置用于实时采集换热站中的地面图像,且图像采集装置通过多路智能模拟信号采集装置与嵌入式主机连接,显示器与嵌入式主机连接,嵌入式主机用于根据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地面图像确定换热站是否存在漏水,显示器用于实时显示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可见,本发明将图像采集引入换热站监控系统中,嵌入式主机根据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地面图像能够确定所述换热站是否存在漏水及爆管情况,进而能够有效保证无人值守换热站的安全运行。同时,监控系统集成度高、安装方便、工作可靠,便于推广实施。
-
公开(公告)号:CN12001221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411875846.X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非匀质相变复合自保温砌块墙体房间热环境预测方法及系统,属于非匀质相变复合自保温砌块技术领域,具体步骤包括:建立模拟非匀质相变复合自保温砌块传热过程的动态传热模块;将动态传热模块与建筑热过程/能耗模拟软件中各个功能模块进行耦合,得到非匀质相变复合自保温砌块墙体房间仿真模块;基于非匀质相变砌块房间仿真模块,对非匀质相变复合自保温砌块墙体房间热环境进行预测。本发明建立能模拟计算非匀质相变复合自保温砌块传热过程的动态传热模块,并将其耦合于建筑热过程/能耗模拟软件,能够实现非匀质相变复合自保温砌块墙体房间热环境的模拟预测,解决了非匀质相变复合自保温砌块墙体房间热环境无法仿真预测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93842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458722.1
申请日:2024-10-1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车站能源墙复合热泵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系统中,土壤区毛细管换热器包括毛细管能源墙和车站底板毛细管换热器,隧道区毛细管换热器包括车站隧道壁面毛细管换热器、轨顶风道毛细管换热器、区间隧道壁面毛细管换热器和活塞风井壁面毛细管换热器;土壤区毛细管换热器、隧道区毛细管换热器、空调末端设备和生活热水水箱分别与车站机房热泵机组通过管路形成多个换热循环。本发明通过站厅层毛细管能源墙和车站底板毛细管换热器与土壤进行换热,实现提取地下可再生能源供冷及供热的目的,并通过设置在隧道、风道、活塞风井中的毛细管换热器有效回收隧道余热,降低隧道内温度,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促进地下车站的节能减排。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