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402815C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610104725.0
申请日:2006-10-1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型燃气轮机用环形原表面回热器加工工艺,对原表面板的边缘进行两次冲压加工,使得组成单元组件的两个原表面板的三个边缘在叠放时均能紧密接触,无需插入封条,利用滚焊技术快速对其密封。另外利用焊接模具可以把组成单元组件的两个原表面板夹成渐开线形状弯曲的曲面,点焊固定边缘后,完成单元组件滚焊焊接,直接获得渐开线形状弯曲的单元组件,便于组装成整体。本发明能够减少封条的数目,相应地减少亚弧焊面积,通过焊接直接获得渐开线形状弯曲的单元组件曲面,使工艺简单,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327999C
公开(公告)日:2007-07-25
申请号:CN200510041940.6
申请日:2005-04-1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B23K9/02 , B23K37/0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焊接单元组片和由其组成原表面回热器芯体的方法。包括以下逆向分段焊接步骤:(i)在第一长边上,从两个端点开始沿边长向内各焊接出一个焊缝段;(ii)在与第一长边相对的第二长边上,从两个端点开始沿边长向内各焊接出一个焊缝段;(iii)在第一长边上,从所述步骤(i)的两个焊缝段向内分别继续接出一个焊缝段;(iv)在第二长边上,从所述步骤(ii)的两个焊缝段向内分别继续接出一个焊缝段;(v)按照上述步骤(i)到(iv)的顺序继续接出若干焊缝段,直到在两个长边上各形成一条连续的密封焊缝。采用的逆向分段焊接方法保证了焊缝的熔合与气密性,而且换热单元组片在焊接后不会产生明显的翘曲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318817C
公开(公告)日:2007-05-30
申请号:CN200410025911.6
申请日:2004-03-0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燃气轮机的回热器,具体地说是一种为提高燃气轮机的热效率而使用的一种原表面换热器,能够提高紧凑度及回热器使用寿命。在回热器主体的右下角及左上角安装气体进出口通道,高压空气自空气进口通道流进回热器主体,从空气出口通道流出,通过间隔焊接换热板的左、右边框形成空气进出口,通过间隔焊接换热板的上、下部边框而形成燃气进出口,燃气从燃气进口流进回热器主体,从另一侧燃气出口流出,换热板的中心呈平行四边形的换热波纹片,位于换热波纹片左右两侧的三角形踏平区,踏平区用来安放导流片,换热板留有用来焊接及密封的边框条。采用改进的波纹板,使两侧流体流速相差不大,两侧介质的换热效果达到最佳,提高换热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936302A
公开(公告)日:2007-03-28
申请号:CN200610104725.0
申请日:2006-10-1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型燃气轮机用环形原表面回热器加工工艺,对原表面板的边缘进行两次冲压加工,使得组成单元组件的两个原表面板的三个边缘在叠放时均能紧密接触,无需插入封条,利用滚焊技术快速对其密封。另外利用焊接模具可以把组成单元组件的两个原表面板夹成渐开线形状弯曲的曲面,点焊固定边缘后,完成单元组件滚焊焊接,直接获得渐开线形状弯曲的单元组件,便于组装成整体。本发明能够减少封条的数目,相应地减少亚弧焊面积,通过焊接直接获得渐开线形状弯曲的单元组件曲面,使工艺简单,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821700A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200610041949.1
申请日:2006-03-2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壳程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包括一个壳体,位于壳体中心的一根中心管,壳体两端的两个管板,管板分别连接两个封头,管侧进、出口管,一束换热管束,壳侧进出口管,螺旋折流板分为外螺旋折流板和内螺旋折流板,外螺旋折流板与内螺旋折流板之间有一个内套管。由壳体、外螺旋折流板和内套管围成外螺旋壳程,由内套管、内螺旋折流板和中心管围成内螺旋壳程,形成两壳程的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内套管为一个或多个,形成两个螺旋壳程或多个螺旋壳程。本发明可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使换热器结构更加紧凑,可大大减少换热器运行时的振动,提高安全性,不易结垢,增加了换热器的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719187A
公开(公告)日:2006-01-11
申请号:CN200510043033.5
申请日:2005-08-0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包括一个壳体,一个中心管,分别位于壳体两端的两个挡板,挡板分别连接封头,一封头上设置排液孔,另一个封头上连通有管侧进出口,一束换热管束,若干位于中心管和壳体之间的连续螺旋折流板,连续螺旋折流板是由多个周期螺旋片搭接而成,每个周期的螺旋片沿中心轴方向升高一个螺距,连续螺旋折流板可为单连续螺旋、双连续螺旋或多连续螺旋结构,也可采用带内套管的连续螺旋折流板结构,其连续螺旋可为左手螺旋或右手螺旋,壳侧进口和壳侧出口的外侧母线与壳体相切。采用本发明的结构方式,可以使得换热器更加紧凑,提高换热效率,减低流动阻力,减轻换热管的振动,减少壳侧结垢,提高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747378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64108.3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细通道换热器两相数值模拟方法,涉及换热器流动传热数值模拟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换热通道内的粘性阻力系数、惯性阻力系数、对流换热系数以及换热面积密度,并基于多孔介质的局部非热平衡传热模型,确定两相流区域和固体区域的控制方程;对所述控制方程进行迭代求解,以得到两相流的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以及固体区域的温度分布;重复对所述控制方程进行迭代求解,直至结果收敛,最终得到两相流区域的流场和温度场以及固体区域的温度场,并进行分析与后处理,得到两相流动区域的流动传热特性。本发明可用于解决常规两相流模拟难题,有利于推进两相流微细通道换热器的优化设计,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815590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110010213.2
申请日:2021-01-0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重力下的水基相变蓄冷装置,涉及相变储能领域,可应用于极端环境下如航天器内的温控系统。所述蓄冷装置的壳体设有循环液的进出口,所述蓄冷装置内部紧密排列有若干微管且连接到循环液进出口。所述微管换热段的外围空间被一层弹性液囊密封,微管、液囊与其内部密封的蓄冷介质构成了众多具有独立空间的蓄冷子单元。所述液囊外表面贴合有一层网架,微管、液囊和网架保持同轴心的位置并形成紧密的蜂巢结构。所述液囊和微管的两端分别设有节流齿并互相啮合以达到迷宫密封的效果,微管两端设有波纹结构的膨胀节。所述微管与液囊密封处设有微型肋片。本发明可有效解决极端环境下蓄冷装置蓄冷效率低、易泄露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355177B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0810150543.6
申请日:2008-08-0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一种双层连接体平板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包括多个由阳极、电解质层、阴极构成的单电池,以及连接体。多个单电池的布置形式为一片单电池的阳极正对另一片单电池的阳极,一片单电池的阴极正对另一片单电池的阴极,连接体由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构成的双层连接体,第一连接体横杆与第二连接体横杆为交错布置,气体受横杆扰动后蜿蜒流动。本发明可以从垂直于单电池的平面上来扰动燃料气体和氧化气体,有效地提高平板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靠近阳极侧的燃料气体浓度和靠近阴极侧的氧化气浓度,强化传质;在阳极气道内和阴极气道内都分别形成两侧反应界面,充分地利用燃料气体和氧化气体,大大提高平板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的功率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013009A
公开(公告)日:2007-08-08
申请号:CN200710017395.6
申请日:2007-02-0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组合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在同一螺距内,螺旋折流板沿壳体径向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在壳体内部空间的中心区域内采用非连续内螺旋形式;在中心区域外部采用连续曲面的环形螺旋折流板构成连续外螺旋形式,外螺旋折流板环绕内螺旋折流板布置。对于卧式安装的换热器,当壳侧介质容易积垢时,相邻外部连续螺旋折流板安装应使搭接位置处于换热器底部,且每块外螺旋折流板搭接处紧贴壳体的外边缘在搭接处切出一个缺口,本发明使壳侧流体流动合理,减小流动阻力,并能及时排污,提高换热效率,增加换热器的使用寿命。本发明还提出了两种连续螺旋折流板的加工方法,保证每块连续螺旋折流板上管束孔的同心性,便于换热管束的安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