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837237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1022948.3
申请日:2021-09-01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6K9/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证据置信熵与相似性的多传感器融合目标识别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所属的多种预设类型;各传感器确定当前目标属于各个预设类型的第一概率,获得当前目标的多个目标识别证据;各传感器计算当前目标的多个目标识别证据的相似性及不确定度,并确定不确定度权重和相似性权重;根据不确定度权重和相似性权重对第一概率进行加权,得到当前目标属于各个预设类型的第二概率;获取每个传感器对应的当前目标属于各个预设类型的第二概率之后,对N个传感器进行K次融合,第k次融合时按照预设顺序选取(k+1)个传感器,并确定当前目标所属的预设类型。对于多传感器多源信息融合的目标识别问题,本发明有效提高了目标识别的正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789125B
公开(公告)日:2025-05-23
申请号:CN202510248606.5
申请日:2025-03-04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对角线可重构智能表面的无线感知与通信方法,涉及通信感知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构建ISAC系统模型,基于ISAC系统模型,利用传感通信基站接收的回波信号对感知目标进行跟踪定位,并根据跟踪定位结果提出最小化联合后验克拉美罗界的优化问题;基于所述优化问题,分解出用于优化传感通信基站波束赋形的第一子问题和用于优化超对角线可重构智能表面反射系数的第二子问题,利用半正定松弛算法将所述第一子问题转化成凸问题求解,利用增广拉格朗日乘子法和惩罚对偶分解框架向量化矩阵对所述第二子问题进行求解。本发明通过联合优化传感通信基站的波束赋形和超对角线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反射系数,实现了感知目标参数估计精度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9729557B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232354.7
申请日:2025-02-28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D‑RIS的通信定位一体化方法及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构建BD‑RIS辅助ISAC网络模型,并确定用于DoA估计的CRB;根据BD‑RIS辅助ISAC网络模型,建立以基站发射功率、BD‑RIS结构和通信用户的SINR为约束,以最小化CRB为目标的优化问题P1,并将其变换解耦为关注双功能基站的发射预编码矩阵设计的优化子问题P2.1和关注BD‑RIS的最优反射系数矩阵设计的优化子问题P2.2,分别采用半正定松弛法和惩罚对偶分解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交替迭代方式得到最优发射预编码矩阵和最优反射系数矩阵。本发明通过联合考虑双功能基站的发射预编码矩阵设计和BD‑RIS的反射系数矩阵设计,在满足通信用户信干噪比要求的同时,实现了DoA估计的CRB最小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31387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386867.5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核多尺度注意力机制的船舶目标检测方法及系统,获取待检测船舶目标图像;利用基于多尺度融合策略的目标检测神经网络对待检测船舶目标图像进行目标检测;目标检测神经网络中,将检测任务分为边界框预测、类别预测和物体预测,并融入大核多尺度注意力模块,大核多尺度注意力模块先采用5×5的深度可分离卷积聚合局部特征,再将二维大卷积核(k,k)分解成级联的水平深度可分离卷积(1,k)和垂直深度可分离卷积(k,1),利用提取出的多尺度信息对Ghost Module提取的通道局部特征加权;将加权后的特征再次通过Ghost Module进行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了船舶检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59805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70249.X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H04B7/04 , H04L9/40 , H04W12/00 , H04W12/37 , H04W16/26 , H04W28/10 , H04W4/44 , H04B7/145 , H04B7/1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速率拆分多址的空地协同安全传输及保密通信方法,传输方法包括:将发送信息划分为公共信息和私密信息,源基站通过智能反射面基于总保密容量将公共信息和私密信息传输至地面用户,地面用户先解码公共信息再解码私密信息。保密通信方法包括:基于连续凸逼近和半正定松弛技术优化智能反射面的相移,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获得无人机的位置,确定并优化总保密容量,基于总保密容量进行空地协同安全保密通信。本发明划分公共和私密信息并优化智能反射面的相移和无人机的位置,根据优化的总保密容量协作通信,确保基于智能反射面的下行无人机‑速率拆分多址技术的协同通信在窃听者存在时的安全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8298395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380954.3
申请日:2024-03-31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6V20/56 , G06V20/64 , G06V20/70 , G06V10/25 , G06V10/26 , G06V10/82 , G06N3/0455 , G06N3/082 , G06N3/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摄像头的多任务多视图蒸馏方法,首先建立基准模型,采用基于摄像头的学生模型,教师模型为Object‑DGCNN;然后计算深度损失和重建损失,完成BEV特征的蒸馏;最后利用多任务头,进行3D目标检测和语义分割。本发明在自动驾驶数据集上实现了语义分割和3D检测任务,拓宽了模型的使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070878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53249.X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6N3/0985 , G06N3/084 , G06N3/096 , G06N3/04 , G06V20/40 , G06V10/74 , G06F18/213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V10/764 , G06V10/44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是关于一种视觉语言预训练大模型的小样本行为识别方法。本公开实施例采用元学习的方式,即模仿新类别上的小样本任务形式来完成在基类数据集上的微调。在元学习阶段中,每次从基类数据集中随机抽取并构造N‑way K‑shot的元学习任务:随机选N个类别的行为识别数据,然后每个类别的行为识别数据随机抽取K+C个视频样本,其中前K个视频样本作为小样本支持集,后C个视频作为待分类的查询样本组成查询集。每个元学习任务中全部N×C个查询视频的分类损失作为优化目标,通过一定数量的随机抽取的元学习任务让视觉语言预训练大模型逐步适应到小样本行为识别的任务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33669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67604.8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通信网络用传输方法、系统、芯片及设备,将RIS装载到UAV上以提高通信范围,然后建模了一个存在窃听者的无人机通信网络模型;然后基于空对地和地对地信道提出一个总信息安全速率最大化问题;接下来采用一阶泰勒展开将无人机轨迹优化问题转化为一系列含参子问题,并使用深度Q网络(DQN)得到无人机优化轨迹;最后仿真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总安全速率明显高于对比方案,保证安全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630103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89110.6
申请日:2023-03-01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5D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ubins逃逸域的多弹动态围捕协同制导方法,包括:从侦察系统中获取导弹与目标之间的相对运动信息得到导弹与目标之间的相对运动模型,根据相对运动模型定义状态变量得到二维协同制导模型;计算目标Dubins逃逸域;计算多个虚拟目标点的位置;根据不同的制导阶段计算各个虚拟目标点逼近真实目标过程中不断变化的位置,以生成动态协同围捕策略;基于相对运动模型、二维协同制导模型及预定时间一致性设计协同制导律;根据协同制导律完成多导弹协同围捕机动目标或防御拦截机动目标的作战任务。本发明构建动态围捕策略,无需预先设定终端视线角进行角度协同,能完全覆盖目标逃逸区域,能量化控制剩余飞行时间和视线角。
-
公开(公告)号:CN115480493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116470.5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空战模拟环境中隐蔽接近目标的机动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当前我机和目标的态势参数和配置参数;根据态势参数确定相对态势参数;根据目标的态势参数和配置参数,确定目标的雷达主瓣盲区的频率范围,根据频率范围和目标的配置参数和态势参数确定径向速度范围;该范围是我机处于目标的雷达扫描盲区时的速度范围;在确定我机处于目标雷达扫描区域时,通过滑模控制方式计算过载值;过载值是我机相对于目标的雷达波束的径向速度达到目标速度值时所需的机动性能指标值;根据过载值控制我机驶入雷达扫描盲区。本发明可提高我机自身的隐蔽性和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