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42780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353508.3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 ,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封端单体的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配制水相溶液;步骤2,配制有机相溶液;步骤3,将水相溶液与支撑膜的表面接触,得到表面富含水相单体和封端单体的支撑膜;步骤4,将有机相溶液与表面富含水相单体和封端单体的支撑膜表面接触,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得到复合膜;步骤5,将复合膜进行热处理得到所述基于封端单体的复合纳滤膜,所述封端单体为N‑甲基哌嗪,所述多元胺单体为哌嗪,所述酸接收剂为三乙胺,所述多元酰氯为均苯三甲酰氯。本发明通过水相封端单体的引入,能够调控聚酰胺聚合物的生长和聚集过程,从而优化分离层孔道结构,实现膜选择性和渗透性的协同提升,获得高性能纳滤膜。
-
公开(公告)号:CN114425238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059894.6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膜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污耐氯双功能化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包括多孔超滤膜支撑层、三元聚酰胺分离层和表面修饰层。其中,表面修饰层同时含有耐污基团和耐氯基团,且二者通过共价键连接;三元聚酰胺分离层由芳香族多元酰氯、芳香族多元胺、有机偶联剂界面聚合而成,有机偶联剂的氨基一侧参与界面聚合反应与芳香聚酰胺骨架共价连接,不饱和烷烃一侧与表面修饰层中的耐氯基团共价连接,从而将分离层与表面修饰层连接在一起,并增加了聚酰胺分离层表面可供修饰的活性位点数目。表面修饰层中的两性离子和硫醚基团分别发挥耐污和耐氯作用,有效保障了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053875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11331953.2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膜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抗生物污染特性的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包括多孔超滤膜支撑层、芳香聚酰胺分离层和抗生物污染功能成分;芳香聚酰胺分离层覆盖在多孔超滤膜支撑层上,在芳香聚酰胺分离层上覆盖抗生物污染功能成分,形成具有抗生物污染特性的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本发明的抗生物污染功能成分是同时包含抗粘附单元、抑菌单元和结构调节单元的三元均相混合体系,其通过一步共沉积的方法均匀覆盖在芳香聚酰胺分离层表面。所制膜片可减少微生物在膜表面的附着,并抑制膜表面微生物增殖;抗粘附与抑菌双功能协同大幅提升了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的抗生物污染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053875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31953.2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膜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抗生物污染特性的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包括多孔超滤膜支撑层、芳香聚酰胺分离层和抗生物污染功能成分;芳香聚酰胺分离层覆盖在多孔超滤膜支撑层上,在芳香聚酰胺分离层上覆盖抗生物污染功能成分,形成具有抗生物污染特性的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本发明的抗生物污染功能成分是同时包含抗粘附单元、抑菌单元和结构调节单元的三元均相混合体系,其通过一步共沉积的方法均匀覆盖在芳香聚酰胺分离层表面。所制膜片可减少微生物在膜表面的附着,并抑制膜表面微生物增殖;抗粘附与抑菌双功能协同大幅提升了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的抗生物污染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34590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37871.X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IPC: B01D6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板过滤膜的液相原位形貌测试方法及装置。装置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料液箱、压力泵、原位样品台,压力泵通过管路连接原位样品台的注液通道。该方法采用原位形貌测试的方法,适用于液相环境中压力驱动平板过滤膜的原位微观形貌分析,可调节过滤压力、过滤时间、过滤料液种类、测试温度等多种因素,兼具集成测试、实时操作、适用性广、步骤简单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942780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353508.3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 ,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封端单体的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配制水相溶液;步骤2,配制有机相溶液;步骤3,将水相溶液与支撑膜的表面接触,得到表面富含水相单体和封端单体的支撑膜;步骤4,将有机相溶液与表面富含水相单体和封端单体的支撑膜表面接触,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得到复合膜;步骤5,将复合膜进行热处理得到所述基于封端单体的复合纳滤膜,所述封端单体为N‑甲基哌嗪,所述多元胺单体为哌嗪,所述酸接收剂为三乙胺,所述多元酰氯为均苯三甲酰氯。本发明通过水相封端单体的引入,能够调控聚酰胺聚合物的生长和聚集过程,从而优化分离层孔道结构,实现膜选择性和渗透性的协同提升,获得高性能纳滤膜。
-
公开(公告)号:CN113477085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772772.7
申请日:2021-07-08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具高选择渗透性和抗菌性的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包括多孔超滤膜支撑层、芳香聚酰胺层和抗菌层;其中,芳香聚酰胺层覆盖在多孔超滤膜支撑层上,芳香聚酰胺层中掺杂纳米材料,且纳米材料裸露于聚酰胺层之外的部分通过共价键连接抗菌材料形成超薄抗菌层。本发明采用的纳米材料能提高膜的水通量,并为接枝反应提供接枝位点,在膜表面化学键合抗菌功能基团,而不改变聚酰胺主体材料的结构;硅烷偶联剂类抗菌材料中的硅氧基团与纳米材料中的氢氧根反应,硅烷偶联剂类抗菌材料接枝在膜表面,赋予混合基质膜抗菌性能,从而获得兼具高选择渗透性和抗菌性的反渗透膜,使膜保持长期高效地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60790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071492.3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多级结构的氧化石墨烯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备大片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和小片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步骤2,对大片氧化石墨烯分散液进行水热回流处理;步骤3,先后依次将处理后的大片氧化石墨烯和小片氧化石墨烯负载于亲水超滤膜或亲水化处理的超滤膜得到复合膜;步骤4,对步骤3得到的复合膜进行等离子处理,再在其上第三次喷涂以负载小片氧化石墨烯,得到所述具有多级结构的氧化石墨烯分离膜。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解决了氧化石墨烯膜分离性能和渗透性能相互制约的问题,使复合膜兼具通透性好、孔隙结构发达、体积密度小、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649565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102944.X
申请日:2024-08-13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ε‑己内酰胺精准构筑聚酰胺网络的高压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基于ε‑己内酰胺精准构筑聚酰胺网络的高压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配制水相溶液,使用所述水相溶液完全浸润超滤膜;步骤2,配制有机相溶液后进行界面聚合反应;步骤3,干燥和热定型处理;步骤4,将步骤3干燥和热处理后的超滤膜浸泡于水溶液中,然后使用去离子水冲洗膜表面,得到所述基于ε‑己内酰胺精准构筑聚酰胺网络的高压反渗透膜。本发明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主链链接‑构象调整‑空腔构筑”的制备高性能高压反渗透膜的方法。在保持极高脱盐能力(≥99.70%,最高99.78%)的同时大幅提升渗透通量(最高可达60L·m‑2·h‑1)。
-
公开(公告)号:CN11876771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165340.X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通量抗污染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高通量抗污染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包括多孔超滤膜支撑层、形成于多孔超滤膜支撑层上的聚酰胺分离层和分子级多元醇功能层,所述聚酰胺分离层表面通过化学键连接小分子多元醇,形成分子级多元醇功能层,所述小分子多元醇为己六醇、木糖醇、季戊四醇、三羟甲基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反渗透膜表面构建小分子多元醇功能层,提高膜表面亲水性,促进水分子传递,膜的水通量明显提升,同时脱盐率几乎没有损失。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