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42780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353508.3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 ,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封端单体的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配制水相溶液;步骤2,配制有机相溶液;步骤3,将水相溶液与支撑膜的表面接触,得到表面富含水相单体和封端单体的支撑膜;步骤4,将有机相溶液与表面富含水相单体和封端单体的支撑膜表面接触,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得到复合膜;步骤5,将复合膜进行热处理得到所述基于封端单体的复合纳滤膜,所述封端单体为N‑甲基哌嗪,所述多元胺单体为哌嗪,所述酸接收剂为三乙胺,所述多元酰氯为均苯三甲酰氯。本发明通过水相封端单体的引入,能够调控聚酰胺聚合物的生长和聚集过程,从而优化分离层孔道结构,实现膜选择性和渗透性的协同提升,获得高性能纳滤膜。
-
公开(公告)号:CN117883983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83281.5
申请日:2024-01-19
Applicant: 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通量和高过滤精度的聚醚砜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备铸膜液;步骤2,配制一体式双相凝固浴:将有机溶剂与水充分混合并加热,静置使体系分相,上层为富有机溶剂相,下层为富水相,得到一体式双相凝固浴;步骤3,湿法纺制初生中空纤维膜丝;步骤4,后处理得到所述高通量和高过滤精度的聚醚砜中空纤维膜。本发明中有别于常规的干湿法和双凝固浴纺丝,而采用有机溶剂‑水一体式双相凝固浴进行湿法纺丝,以富有机溶剂相取代空气段诱导铸膜液预凝胶,降低了对操作环境的温湿度控制要求并排除空气段气流扰动的影响,在提高膜通量的同时优化了膜材料的孔径分布,提高了过滤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48632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559513.1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 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高盐高硬水的方法。本发明将经电渗析拆盐处理所得Na型浓盐水和Cl型浓盐水通过ED离子膜浓缩工浓缩至浓度含盐量为18%,再进行后续的MVR蒸发制盐,减少蒸发水量,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最后所得ED浓盐水进行MVR蒸发制盐,实现高盐高硬水的零排放,减少废水废盐对环境的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117417037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563263.9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 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高盐高硬废水的方法。本发明采用电渗析拆盐处理将高盐高硬废水重复进行离子拆分和重组,获得Na型浓盐水和Cl型浓盐水两股高溶解性浓盐水,解决了一二价离子在浓缩过程中易结垢的问题,同步实现高倍率浓缩。Na型浓盐水和Cl型浓盐水进行MVR蒸发制盐,减少蒸发水量,降低能耗,减少了药剂消耗,节约成本,实现高盐高硬废水的零排放,减少废水废盐对环境的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118071208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430324.2
申请日:2024-04-11
Applicant: 山东省国土空间数据和遥感技术研究院(山东省海域动态监视监测中心) , 上海海洋大学 , 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
IPC: G06Q10/0639 , G06F16/29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数字线划图质量检验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空间异质性的数字线划图质量检验抽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数字线划图推导样本量,并对样本量进行分配;步骤二,计算数字线划图的点要素地物类型、线要素地物类型和面要素地物类型的空间异质性,选择样本;步骤三,利用空间异质性选出的样本检验数字化线图质量。本申请的抽样方法在确保质量检验精度的同时,降低了样本的信息冗余,提高了质量检验的精度和效率;同时界定并量化了相应的数字线划图质量元素,解决了不同生产标准的数字线划图质量元素不同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173739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202460.1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 , 威海市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技术研究中心 ,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渗透膜片全性能测试平台,所述测试平台包括水箱、泵组、真空泵、膜片测试台、光检仪;所述水箱与泵组通过泵组进水管路连接;所述泵组与膜片测试台通过膜片进水管路连接;所述泵组与膜片测试台连接的膜片进水管路设置有支路回流管路连接水箱;所述膜片测试台通过膜片浓水管路和产水管路与水箱连接;所述膜片测试台通过膜片测试台的背侧与光检仪直接连接,光检仪提供膜片测试台测试光源用于进行膜片表观缺陷测试评价;所述膜片测试台的背侧为紧邻与膜片测试台连接膜片进水管的一侧;所述膜片测试台通过气检管路与真空泵连接,真空泵提供膜片测试台真空环境用于测试膜片结构缺陷。可以实现在同一测试平台对反渗透膜的性能的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9263407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797946.5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潍坊市海洋发展研究院 , 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 , 联合泰泽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水淡化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携式的海水淡化装置。其包括连接头、过滤器和调压部件,所述连接头的内部设置有压缩室,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压缩室单向连通的储气腔,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压缩室单向连通的进水管;所述调压部件用于改变压缩室内部压强,所述过滤器设置在连接头的一侧,并与所述压缩室连通;该便携式的海水淡化装置中,通过设置的阻断机构来对进水管内的空气和海水进行引导,使进水管内的空气可被预先存储到储气腔内,实现对进水管内的空气的利用,从而在对RO膜进行清理时,减少了使用者对海水淡化装置的按压次数,降低了使用者的体能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7942780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353508.3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 ,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封端单体的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配制水相溶液;步骤2,配制有机相溶液;步骤3,将水相溶液与支撑膜的表面接触,得到表面富含水相单体和封端单体的支撑膜;步骤4,将有机相溶液与表面富含水相单体和封端单体的支撑膜表面接触,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得到复合膜;步骤5,将复合膜进行热处理得到所述基于封端单体的复合纳滤膜,所述封端单体为N‑甲基哌嗪,所述多元胺单体为哌嗪,所述酸接收剂为三乙胺,所述多元酰氯为均苯三甲酰氯。本发明通过水相封端单体的引入,能够调控聚酰胺聚合物的生长和聚集过程,从而优化分离层孔道结构,实现膜选择性和渗透性的协同提升,获得高性能纳滤膜。
-
公开(公告)号:CN11741703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569696.5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 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
IPC: C02F1/4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涉及水体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远程控制的处理高盐高硬水体的电膜装置;该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PLC控制器、整合式流道模块和电膜反应器;整合式流道模块中的原水流道、浓水流道和极水流道均包含对应的储水箱、循环泵和测量模块;原水流道的测量模块和浓水流道的测量模块均还包括对应的在线电导率仪;测量模块检测流道内的运行数据;在线电导率仪检测电导数据;电膜反应器基于电导数据,采用离子交换的方法进行水体拆盐浓缩分离处理,得到处理后的水体;PLC控制器根据运行数据和电导数据进行运行调控,以实时控制所述整合式流道模块的启停;本发明能够安全解决高盐高硬水体易结垢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026058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093767.2
申请日:2023-02-10
Applicant: 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 , 威海市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技术研究中心 ,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泵式加湿‑除湿海水淡化与供暖复合系统,所述复合系统的包括风机、加湿器、热泵机组、海水原水箱、一级除湿器、二级除湿器、海水加热器;在空气的流经方向上,所述风机、加湿器、一级除湿器、二级除湿器依次连接;在海水的流经方向上,所述海水原水箱、一级除湿器、海水加热器、加湿器依次连接;所述海水加热器和二级除湿器之间连接热泵机组;所述加湿器前和加湿器后分别设置有一条支路,两条支路合并后用于连接建筑室内用于加湿;所述热泵机组的一端通过热交换回收二级除湿器中的热量;所述热泵机组的另一端通过热交换将热量分别用于加热海水加湿器中的海水和用于建筑室内的供暖。本发明充分利用能源的同时减少成本支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