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导电路径和线束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329218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280006099.5

    申请日:2012-0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B9/006 H01B7/0045 H01B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压导电路径和一种线束。该线束包括具有用于保持沿着布置线路的形状的形状保持功能的高压导电路径。该高压导电路径包括:正极导体(18);第一绝缘体(19),其挤压并且布置在正极导体外侧;负极(20),其布置在第一绝缘体的外侧;第二绝缘体(21),其挤压并且布置在负极导体的外侧;屏蔽部件(22),其缠绕在第二绝缘体的外侧;第一和第二护套(23、24),其挤压并且布置在屏蔽部件的外侧。该高压导电路径能够节省空间,并且容易地执行线路形成,并且降低成本。

    屏蔽部件、线束和制造线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26565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180035728.2

    申请日:2011-07-14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屏蔽部件,该屏蔽部件更轻但是仍具有电磁屏蔽效果并且能够在任意方向上弯曲。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该屏蔽部件的线束和一种制造方法。在第一步骤中准备高压线(25)和屏蔽部件(27)。在第二步骤中,将片部件(27)绕着高压线(25)卷绕以被卷起,从而形成筒状部(29)和重合部(30)。在第三步骤中,弯曲重合部(30)的基端部(36),将重合部(30)在一个方向上放倒,并且使得放倒的重合部(30)沿着筒状部(29)布置。在第四步骤中,将保持部件(28)设置在适当的位置以保持沿着筒状部(29)布置的重合部(30)。

    线束及其制造方法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70301A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180021684.8

    申请日:2011-02-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6/0215 H02G3/0487 H02G3/30 Y10T29/491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管部件内的占有率,另外,能够布线成尽量从地面离开的线束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中,管部件(24)是插通·保护包括高压电线(22)的线束主体(23)的筒状的部件,被设置在线束主体(23)中的车辆地板(10)的布线对象部分。具体地说,与向底板下面(11)布线的线束主体(23)相吻合地被设置。管部件(24)被形成为底板下面大致正交方向的长度(H)比底板下面大致平行方向的长度(W)短的截面形状。管部件(24)被形成为成为截面非正圆形状的椭圆形状。

    线束
    18.
    发明公开
    线束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2792388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180013538.0

    申请日:2011-0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结构及构造精简化并且也不费制造工时的散热特性良好的线束。另外,提供一种能够发挥电磁屏蔽功能的线束。线束(21)具有电气性地连接逆变器(4)及电池(5)之间的粗的高压电线(22)、配设在高压电线(22)的外侧以便插通高压电线(22)的保护用筒构件(23)、以及金属制造的传热兼屏蔽构件(24)。保护用筒构件(23)具有散热特性良好的圆筒形状的圆管(26)、二根波纹管(32)、以及二个保护装置(33)。传热兼屏蔽构件(24),作为高压电线(22)的一个构成构件被配备,按与圆管(26)的内表面(27)间接地接触的方式被配设。

    导电模块和电池组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511666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810164760.4

    申请日:2018-02-27

    Abstract: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组装作业性的导电模块和电池组。适用于电池组的导电模块(1)的特征在于,包括:与电极端子电连接的连接端子(2);包含具有绝缘性的可挠性基膜(31)、利用将连接端子(2)与监视装置电连接的第1导体(32a)构成第1电路图案(32b)的导体层(32)、以及覆盖导体层(32)的增强保护膜(33)而构成的可挠性基板(3),增强保护膜(33)具有使第1导体的(32a)的第1连接端部(32c)从该增强保护膜(33)露出的第1露出部(33a)且与可挠性基膜(31)相比具有相对高的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