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64901B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480024114.8
申请日:2014-05-12
IPC: H02K15/06 , H02K1/16 , H02K15/08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5/085 , H02K15/0056 , H02K15/024 , H02K15/0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用定子的制造方法,其将最后配置于齿(21)的最终线圈(3C)如下地配置。使最终线圈(3C)变形为菱形,将一侧导体部分(32A)的外周侧端部(321)插入一侧槽(22A)。将一侧导体部分(32A)的外周侧端部(321)插入至一侧槽(22A)中的中间倾斜侧面(212)与基端平行侧面(213)的边界位置。使最终线圈(3C)的变形复原,将另一侧导体部分(32B)的外周侧端部(321)插入至另一侧槽(22B)中的中间倾斜侧面(212)与基端平行侧面(213)的边界位置。将一侧导体部分(32A)以及另一侧导体部分(32B)同时分别插入一侧槽(22A)以及另一侧槽(22B)。
-
公开(公告)号:CN104335456B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380027438.2
申请日:2013-04-18
IPC: H02K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3/28 , H02K1/02 , H02K3/522 , H02K15/0081 , H02K15/02 , H02K15/04 , H02K2203/06 , Y10T29/490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定子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在该定子中,母线部具备形成于该母线部的前端并接合于其他绕组的终端部的接合部和形成于接合部与绕线部之间的过渡部,在UVW三相的每一相的绕组中,作为相互接合的两个绕组的第一绕组与第二绕组被第一绕组的母线部的接合部与第二绕组的终端部接合,作为配置于第一绕组与第二绕组之间的绕组的中间绕组的终端部的前端的高度形成为在定子铁心的中心轴方向上比第一绕组的过渡部更靠定子铁心侧的高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067491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380006572.4
申请日:2013-02-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5/045 , H02K3/12 , Y10T29/4907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圈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具有成形具备槽内预定部和线圈末端预定部的绕线的绕线工序、将线圈末端预定部成形为凸形状的凸成形工序、在线圈末端预定部成形阶梯的曲柄成形工序、以一对槽内预定部的彼此的间隔沿扁平导体的层叠方向缓缓变大的方式成形的敞式成形工序以及将线圈末端预定部的边缘部成形为圆弧形状的圆弧成形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5164901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480024114.8
申请日:2014-05-12
IPC: H02K15/06 , H02K1/16 , H02K15/08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5/085 , H02K15/0056 , H02K15/024 , H02K15/0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用定子的制造方法,其将最后配置于齿(21)的最终线圈(3C)如下地配置。使最终线圈(3C)变形为菱形,将一侧导体部分(32A)的外周侧端部(321)插入一侧槽(22A)。将一侧导体部分(32A)的外周侧端部(321)插入至一侧槽(22A)中的中间倾斜侧面(212)与基端平行侧面(213)的边界位置。使最终线圈(3C)的变形复原,将另一侧导体部分(32B)的外周侧端部(321)插入至另一侧槽(22B)中的中间倾斜侧面(212)与基端平行侧面(213)的边界位置。将一侧导体部分(32A)以及另一侧导体部分(32B)同时分别插入一侧槽(22A)以及另一侧槽(22B)。
-
公开(公告)号:CN104365003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380030836.X
申请日:2013-03-27
IPC: H02K1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线圈端部成形装置以及方法。在从线圈(10)的一端延伸出的导线部(11)成形分别朝沿边方向弯曲的多个沿边弯曲部(e1~e4)的线圈端部成形装置(20)包括:第一成形模以及第二成形模(21、22),所述第一成形模以及所述第二成形模相互接近,且能够成形多个沿边弯曲部(e1~e4)中的、比最靠自由端侧的沿边弯曲部(e4)还靠基端侧的沿边弯曲部(e2、e3);以及第三成形模(23),所述第三成形模能够与第二成形模(22)协作而成形最靠自由端侧的沿边弯曲部(e4)。
-
公开(公告)号:CN104350667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380030177.X
申请日:2013-06-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3/28 , H02K3/04 , H02K3/18 , H02K3/522 , H02K2203/06 , H02K2203/09 , H02K3/505 , H02K3/38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方式是在定子中,线圈是以导体在绕线部向环绕的内外方向缠绕多层的方式形成,且在线圈端部的内周侧和外周侧具备多个由导体形成的移线部的多层绕组线圈,并使母线部埋入配置在连接的同相的线圈彼此间的其他相的线圈的移线部间的缝隙。
-
公开(公告)号:CN102686854B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080050371.0
申请日:2010-01-2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内燃机中,具备可改变机械压缩比的可变机械压缩比机构(A)、和可控制进气阀(7)的闭阀时刻的可变气门正时机构(B)。对机械压缩比、进气阀闭阀时刻以及进气量的组合设定了禁止进入区域(X1、X2)。并且,以包围禁止进入区域(X2)的方式而设定了禁止进入层(Y)。在要求进气量被减少从而工作点向禁止进入区域(X2)进行了移动时,禁止工作点进入到禁止进入层(Y)内,由此来阻止工作点进入到禁止进入区域(X2)内。
-
公开(公告)号:CN104583570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80043326.6
申请日:2013-11-1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田中宏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15/04 , F02B5/02 , F02B75/041 , F02D35/023 , F02D35/027 , F02D35/028 , F02D41/0097 , F02D41/1498 , F02D41/22 , F02D2041/1432 , F02D2700/03 , G01L23/225 , Y02T10/40
Abstract: 提供一种火花点火式内燃机,包括:压缩比改变机构,燃烧室的容积通过所述压缩比改变机构变化;缸内压力传感器,其取得气缸内的压力振动的压力信号;以及异常燃烧检测器,其包括使压力信号当中设定的频带的压力信号通过的滤波器,且基于已通过所述滤波器的压力信号来检测异常燃烧的发生。基于异常燃烧发生的曲轴转角区间以及基于机械压缩比,异常燃烧检测器设定所述滤波器的频带。
-
公开(公告)号:CN103547780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180071081.9
申请日:2011-11-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内燃机为具备可变压缩比机构的内燃机,所述可变压缩比机构使上止点的燃烧室容积变化而将机械压缩比设为可变,在该具备可变压缩比机构的内燃机中,对进气行程中的排气阀闭阀时的燃烧室内的残留已燃气体的压力以及温度进行测定或推断,并对在进气行程中的排气阀闭阀后向燃烧室内被供给的进气的压力以及温度进行测定或推断,并且,在设为进气行程中的排气阀闭阀时充满燃烧室容积的残留已燃气体的压力以及温度在向燃烧室供给进气时变为与进气的压力以及温度相等的条件下,对残留已燃气体的变化后的容积进行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01815855B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0880110226.X
申请日:2008-10-0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41/10 , B60W2710/0616 , F02D11/105 , F02D37/02 , F02D41/0085 , F02D41/307 , F02D2200/602 , F02D2200/701 , F02D2250/18 , F02D2250/22 , F02N11/04 , F02N2200/046 , F02P5/1504 , Y02T10/46 , Y10T477/67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驱动单元的控制装置,能够使主致动器和副致动器准确地协动,同时尽可能地抑制副致动器的介入并能够实现预期的转矩。作为发动机的转矩调整的预约相关的预约信息,取得发动机输出的转矩的将来目标值和将来目标值的实现定时Te。接着,在使主致动器(节气门)动作进行了转矩调整的情况下,根据当前的内燃机运行状态计算实现将来目标值所需要的所需时间。然后,在比实现定时Te提前了所需时间的定时Tt,朝向实现将来目标值而开始主致动器的动作。与之并行,在从主致动器的动作开始Tt到实现定时Te为止的期间,使副致动器(点火装置)动作,使得抵消主致动器的动作相伴而生的转矩变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