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7228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628385.5
申请日:2023-05-30
Applicant: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作桑叶茶的切桑输送装置,包机架和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桑叶输送组件、筛选输送组件和切桑组件;所述切桑组件包括喷气构件、升降构件、固定底座、第一弹性构件、第一刀网和环设在所述第一刀网外的第二刀网,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刀网连接,所述第一刀网到所述固定底座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刀网到所述固定底座的距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喷气构件将碎叶和第二刀网切下的小块桑叶吹落到达筛选输送组件,第一刀网内桑叶由于第一刀网阻挡不会吹落,在第一刀网升起后第一刀网内桑叶从而被输送到第二收集箱,从而在切桑时将第一刀网和第二刀网切开的桑叶进行分开运输,防止切开后的桑叶混合运输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508570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69929.8
申请日:2023-04-27
Applicant: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 湖南桑叶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桑树与棉花的套种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已经投产的成林桑园内套种棉花,棉花栽培垄分布在桑树栽培垄之间,且棉花栽培垄上至少种植一行棉花,桑园行间采用生态防草布覆盖、棉种膜上直播的栽培方式在每年桑树夏伐后10日内播种棉花;2)桑棉套种群体种植密度:桑树的行距A为3.4‑4m,桑树的种植密度为85‑‑140株/亩;桑树与棉花之间的行距C为1.4‑1.7m,棉花行距B为0.5‑0.8m,棉花的播种密度为550~1100株/亩;3)桑棉管理。该桑树与棉花的套种方法,为桑园间作套种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本发明采用轻简绿色短季栽培棉花,其与同等密度水平的棉花种植产量相当,且桑园桑树的生长及果叶收益基本不受影响,相对单一种植桑树,显著提高了桑园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4431124B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310440126.6
申请日:2013-09-25
Applicant: 湖南桑叶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安化县云天阁茶业有限公司 ,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 湖南富农蚕桑发展有限公司
IPC: A23F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配桑叶茯砖茶,经过分季分级釆摘、摊青与洒水、杀青、揉捻、渥堆、烘焙干燥、破碎拣剔与筛分、配伍拼堆、测水注浆、汽蒸、渥堆、二次汽蒸、计量筑制、发花干燥制备而成;通过二次渥堆发酵工艺处理,能完全脱除桑叶青粗涩味,经桑叶原料茶与普通黑毛茶科学配伍,感官品质具有独特风格;外观上,随桑叶原料茶在配方中占比增加,茶梗量逐步减少,外观优于普通黑茶;内质上,在茶香方面揉合了桑叶清香、冠突散囊菌菌香和普通黑茶松烟香,口味上,揉合了桑茶的纯和回甘及普通黑茶的醇厚饱满,汤色上,揉合了桑茶的淡黄明亮与黑茶的橙黄红暗,能随配方变化形成各具特色的茶香、滋味与汤色风格,能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90978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44465.6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适合固体发酵用桑黄菌株、选育方法及应用,桑黄菌株命名为桑树桑黄CKS‑922,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4752。本发明提出的桑黄菌原始母种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野生桑黄子实体组织分离、液体菌种培养、菌丝尖端部分保留培养、固体培养基筛选提纯、液体菌种固体发酵试验选种、原始母种保藏。本发明筛选的桑黄菌株适合以桑叶茯砖茶培养,其菌丝在桑叶茯砖茶制作的固体发酵培养基中生长迅速、旺盛,桑黄菌丝体所含的多糖、多酚、黄酮、三萜等活性成分均处于较高水平,为提取活性成分、抗癌、抗氧化药品的研发,提供较好原料;利用本发明方法培养的桑黄菌母种,可进行大规模固体发酵生产菌丝体和提取活性成分。
-
公开(公告)号:CN114431075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210224911.7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化管理培育提高云芝栽培效率和品质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云芝母种固体平板培养基提质优化;(2)云芝液体菌种磁力搅拌式扩繁培养;(3)桑枝袋料优化培养基;(4)智能化发菌管理;(5)智能化出菇管理。本发明通过手机终端对培养室进行实时监控和智能化控制,达到了对培养环境的精准控制,由此得到的云芝菌丝体和子实体培养周期短,生物转化率、多糖和生物碱等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均显著提高;菌丝满袋时间缩短到34天左右;菌包开口后云芝子实体培养周期缩短到73天左右,相比于现有技术栽培方法平均缩短了10天左右,平均绝对生物转换率可达11.43%左右,子实体产量高,多糖、多酚、生物碱、灰分等含量显著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9644779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910098897.9
申请日:2019-01-31
Applicant: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利用蛹虫草菌接种蓖麻蚕5龄幼虫培育蚕虫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蛹虫草菌宿主选择;(2)菌种液体制备液扩大培养;(3)宿主蓖麻蚕接种后处理;(4)蚕虫草子实体培育管理:将蛹虫草斜面母种接种于固体平板培养基上活化后,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后接种于健康蓖麻蚕幼虫中感染僵化,将感染僵化尚未发菌的蚕体放置于无菌处理的透明塑料盒中培养管理,即得。本发明充分利用蓖麻蚕幼虫个体大、身体柔软、营养丰富等优势培育子实体;杂菌污染率低,感染僵化率、出草率高,所得蓖麻蚕蚕虫草稳定性好,子实体产量高,有效活性成份含量丰富,适合规模化生产,开发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8112423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711447674.6
申请日:2017-12-27
Applicant: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模拟生态环境覆土培育蚕虫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菌种宿主选择;(2)扩大培养菌种液体制备液;(3)接种前后处理;(4)填埋基质准备;(5)覆土培育管理:将步骤(2)优选菌种接于添加了5~8wt%蚕蛹粉的液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后接种于步骤(1)健康蚕幼虫中感染僵化,然后将步骤(3)感染僵化尚未发菌的蚕体填埋于装有草木灰填埋基质的透明塑料盒中培养管理;子实体生长成熟后,将蚕体从草木灰填埋基质中取出,清理干净周围粘覆的草木灰,即获得成熟蚕虫草。本发明杂菌污染率低,感染僵化率、出草率高,所得蚕虫草稳定性好,产量较高,成本低,蚕虫草外观饱满整齐,适合规模化生产,开发前景广阔。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