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敷设于立面的模块化立体光伏单元及其并网光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04036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47019.7

    申请日:2023-08-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敷设于立面的模块化立体光伏单元,包括位于上部的一块梯形光伏板、位于左侧的一块三角形光伏板Ⅰ、位于右侧的一块三角形光伏板Ⅱ和位于下部的一块梯形玻璃板,梯形光伏板、三角形光伏板Ⅰ、三角形光伏板Ⅱ和梯形玻璃板,在建筑立面上构成五面体;根据建筑的地理位置、建筑立面朝向和太阳轨迹的变化,确定该光伏单元的几何结构和尺寸,通过改变光伏板和透明玻璃板的倾角、方位角及面积配比来实现该光伏单元发电性能最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上述模块化立体光伏单元的并网光储系统。本发明能够高效利用太阳能资源、提升建筑立面光伏系统整体发电性能。

    一种基于零碳电力的多能耦合供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667440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631638.4

    申请日:2023-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零碳电力的多能耦合供能系统,应用于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技术领域。包括:光伏供能子系统、热泵储能子系统、建筑末端,光伏供能子系统分别与,热泵储能子系统、建筑末端连接,热泵储能子系统与建筑末端连接,光伏供能子系统产生电能和热能并为建筑末端供电,热泵储能子系统存储热能并为建筑末端提供热能。本发明的光伏供能子系统能够动态对热泵储能子系统进行电能补充,实现“自给自足、余电上网”的零碳战略;多能耦合热泵系统能通过多种热源灵活切换,使系统一直高效运行,降低系统的能耗,促进实现一个零碳建筑。

    一种用于放置在铁轨上的挡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55698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686748.6

    申请日:2022-06-17

    Inventor: 孙静雯 黄凯良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铁出入场段防雨水倒灌挡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防洪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由多段挡水板拼接而成的挡水墙以及固定柱,固定柱上设有放置挡水板的竖向槽,固定柱设置在铁轨的两侧,所述挡水墙中底层挡水板的底部边缘设有向上延伸,且能够容纳铁轨的凹槽,在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能够做相向运动将铁轨夹持包裹住,且夹持住之后与铁轨的外表面紧密贴合。该装置能够放置在现有的地铁出入场段的铁轨上,且安装迅速,通过挡水板以及将铁轨相连接夹持板能够阻挡外部的水流进入地铁内部。

    一种基于双末端空气源热泵的制冷剂流量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091175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511607.6

    申请日:2021-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末端空气源热泵的制冷剂流量控制系统,它涉及空调热泵技术领域。本系统冬季制热工况使用地面辐射供暖末端设备向室内环境供热,夏季制冷工况使用风机盘管末端设备向室内环境供冷,控制器接收风机盘管送风口温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水侧换热器进出水温度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根据水侧换热器过热度和室内负荷变化情况同时控制电子膨胀阀开度大小,进而调节制冷剂流量,使水侧换热器负荷和制冷剂流量相匹配,同时使制冷或制热量与室内环境负荷相匹配。本发明提高水侧换热器的有效使用面积,保证热泵制冷、制热量调控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高室内舒适度,效果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一种利用光伏幕墙余热和加热塔的蓄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857116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022436.0

    申请日:2021-0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光伏幕墙余热和加热塔的蓄热系统,涉及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包括光伏箱体、风水换热器、加热塔和地埋盘管,地埋盘管需要的需热量通过地源侧供水管经地源侧水泵送入风水换热器和加热塔内,最后通过地源侧回水管返回到地埋盘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光伏幕墙结合了风水换热器与自动控制技术,能够将光伏板产生多余热量,利用风水换热器将热量转入地下起来,也间接提高了光伏板的发电效率,从而为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做出准备。风水换热器可以将光伏板所产多余热量利用起来,同时加热塔也可以将热量为土壤源蓄热,缓解土壤的冷堆积问题。从而提高了土壤源热泵的应用领域与应用范围,也提高机组的运行效率和Cop。

    一种可变储热量的相变水箱

    公开(公告)号:CN111365848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298605.9

    申请日:2020-04-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储热量的相变水箱,包括外壳、内胆、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内胆内置连杆控制装置,连杆控制装置包括水平轴杆和竖直轴杆,水平轴杆上设置套筒,每个套筒均通过杆件连接电机,套筒通过连接杆与平板连接,平板均匀布置储能棒,储能棒内装相变材料,储能棒外置翅片;水平轴杆上设置位移传感器,内胆内置温度传感器,外壳设置控制元件,控制元件分别与电机、温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电连接。本发明在内胆内将翅片与储能棒有机结合,不仅能提高换热效率,同时还平衡了整个内胆的温度分布和应力分布,同时提高了储热水箱工作中的稳定性,而利用连杆控制装置可以调节储能棒浸入水的深度来控制水箱储热量的大小。

    基于太阳能的相变储能新风高效换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914010B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210446329.1

    申请日:2012-11-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0

    Abstract: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相变储能新风高效换热系统,包括集热板、热管、分级相变储能设备、支撑架玻璃盖板、保温背板,在墙体的一侧安有玻璃盖板,玻璃盖板里分为前腔流道和后腔流道,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前腔流道,沿流道上升并与集热板进行换热,在顶端流动方向发生180°改变沿后腔流道下降再次与集热板背侧换热,在低端经风机抽送后进入分级相变储能设备,热管在玻璃盖板与墙体之间,热管与室外端与集热板相连,提取热量后送入分级相变储能设备内,分级相变储能设备上下均安有金属支撑架。本发明加工原理简单,系统紧凑,除引导空气流动的小风机外无其他损耗,能够实现绿色能源的高效利用。

    基于太阳能的相变储能新风高效换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914010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210446329.1

    申请日:2012-11-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0

    Abstract: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相变储能新风高效换热系统,包括集热板、热管、分级相变储能设备、支撑架玻璃盖板、保温背板,在墙体的一侧安有玻璃盖板,玻璃盖板里分为前腔流道和后腔流道,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前腔流道,沿流道上升并与集热板进行换热,在顶端流动方向发生180°改变沿后腔流道下降再次与集热板背侧换热,在低端经风机抽送后进入分级相变储能设备,热管在玻璃盖板与墙体之间,热管与室外端与集热板相连,提取热量后送入分级相变储能设备内,分级相变储能设备上下均安有金属支撑架。本发明加工原理简单,系统紧凑,除引导空气流动的小风机外无其他损耗,能够实现绿色能源的高效利用。

    一种基于自然冷源的跨季节蓄冰分级调控供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82626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82153.3

    申请日:2025-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然冷源的跨季节蓄冰分级调控供冷系统,包括跨季节制冰蓄冷装置和控制器,跨季节制冰蓄冷装置包括保温绝热外壳,在保温绝热外壳内设有多个并列的蓄冰桶,在保温绝热外壳的一侧底部设有进风口,另一侧顶部设有出风口,在蓄冰桶内设有换热管,所有换热管的载冷剂出口并联于载冷剂供给管,所有换热管的载冷剂入口并联于载冷剂回流管,载冷剂供给管通过用户末端换热器与载冷剂回流管连接,控制器按照冷量损失率由小到大的优先级指标,优先启用冷量损失率较低的蓄冰桶,直至输出冷量与用户需求冷量匹配,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控制器对输出冷量进行实时调节。本发明可实现零能耗制冰,初投成本低,便于维护,回报周期短。

    一种用于土壤过渡季补热的透光式可调风水比补热塔

    公开(公告)号:CN117553591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655205.9

    申请日:2023-1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土壤过渡季补热的透光式可调风水比补热塔,包括塔体、淋喷装置、波纹填料、水循环系统和板式换热器,所述塔体由透光材料构成,塔体顶部的排气口处设置有排气风机,塔体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呈网孔状分布的进气口,塔体内部在进气口下侧设置有集水盘;所述淋喷装置位于排气风机下侧,所述波纹填料设置在进气口与淋喷装置之间,波纹填料为多层卷筒状并由黑色PVC填料构成;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入水管、出水管和排水管,入水管由塔体外穿入并经过集水盘向上与淋喷装置连接,入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水泵。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对浅层土壤进行补热,同时采用空气源和土壤源耦合供热方式的透光式补热塔。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