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06677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010337070.1
申请日:2020-04-26
Applicant: 沈阳建筑大学
IPC: F24F5/00 , F24F3/14 , F25B30/06 , F25B13/00 , F25B41/37 , F24S20/40 , F24F7/00 , F24S50/00 , F24F110/10 , F24F110/20
Abstract: 一种太阳能溶液除湿联合冷剂辐射式能源梯级利用空调系统,属于制冷采暖空调应用领域,所述系统包括溶液除湿再生系统和毛细管网辐射供冷供暖热泵子系统,具体包括太阳能集热器、保温水箱、一号换热器、二号换热器、浓溶液槽等,所述保温水箱与出水口与太阳能集热器相连,所述保温水箱与一号换热器相连,所述一号换热器与四通换向阀相连,所述四通换向阀与金属毛细管网相连,溶液除湿塔与表冷器相连,所述溶液除湿塔与稀溶液槽相连,所述二号换热器与金属毛细管网相连。本发明包括溶液除湿再生子系统和金属毛细管网辐射供冷暖热泵子系统,二者巧妙衔接共用一套热泵循环系统,充分利用太阳能和热泵废热,实现系统高效节能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19076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52458.4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沈阳建筑大学
IPC: F28D2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承重的砾石‑水蓄热的大规模跨季节储热装置,储热池内部利用砾石与水的混合物进行蓄热,与储热池相连的通水管布置于储热池多层防水保温构造的顶盖夹层内,并通过穿透顶盖的混凝土盖板层至聚乙烯土工防水膜层共通的层穿孔进入储热池内部,伸入储热池内部的通水管末端设计有过滤网箱,防止储热池内部砾石吸入管道。本发明通过在跨季节储热池中填充砾石‑水作为蓄热介质,保证跨季节储热装置具备充足热容量的同时大幅提高跨季节储热池的承重能力,使跨季节储热池建造区域的地上空间具备工程规划建造的地质承重条件,解决了已有的利用水体蓄热的大规模跨季节储热池地上空间无法高负荷承重,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326614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595129.1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沈阳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净零能耗建筑地面辐射供暖盘管间距优化方法及装置,步骤为:(1)获取净零能耗建筑的基本信息参数;(2)建立净零能耗建筑模型;(3)对所述净零能耗建筑进行全年能耗数据计算;(4)选取能源系统各模块型号;(5)改变建筑模型中地热盘管间距;(6)获取不同盘管间距下室内温度和能源系统性能参数;(7)对所述地热盘管间距结合热舒适情况、系统能效情况、用户需求进行选择;(8)得出净零能耗建筑地面辐射供暖末端加热盘管的最佳间距。本发明兼顾技术性和用户热舒适性,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净零能耗建筑负荷数据,能源系统运行效果数据和室内环境热舒适性数据,为净零能耗建筑选择适宜的地热盘管间距,应用前景广阔,简单可行。
-
公开(公告)号:CN112413908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336438.9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沈阳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补热多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口与第一循环泵的进口相连接,第一循环泵的出口与蓄热水箱的进水口相连接,蓄热水箱的出水口与板式换热器的热进水口相连接,热源塔内固定有翅片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的冷进水口与翅片换热器的冷出水口相连接,板式换热器的热出水口与蒸发器进水口相连接,蒸发器的出水口与第二循环泵的进口相连接,翅片换热器的热进水口分别与第二循环泵、第三循环泵的出口相连接,第三循环泵的进口与地源侧换热器的出口相连接,地源侧换热器的进口与翅片换热器的冷出水口相连接。本发明采用太阳能辅助双源热泵系统,实现能源的有效互补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322476B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610927831.2
申请日:2016-10-31
Applicant: 沈阳建筑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3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厨房油烟净化和余热回收利用一体化装置,属于厨房空气调节和热量回收利用技术领域,油烟净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排风罩、油烟惯性分离管段、紫外光油烟催化管段、油烟静电除尘管段、油烟活性炭吸附管段、第一风机和油烟管段蒸发器,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炉灶段蒸发器、压缩机、节流装置和冷凝器。该装置可提高净化效率,充分分解回收油烟污染物,运用空气过滤装置及热泵,在节约能源的前提下,改善厨房室内空气品质,增强舒适性,通过余热回收部分,运用热泵,充分回收厨房内的余热并加以利用,通过相变水箱对热量进行存储合理利用,节约能源,提高了厨房油烟净化效率,减少油烟对人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107449307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870525.4
申请日:2017-09-22
Applicant: 沈阳建筑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5 , F28D20/021 , F28D20/0056 , F28D2020/0013 , F28D2020/0078 , F28F21/0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本发明是一种与空气对流换热的多通道相变蓄能装置,它由壳体、换热管、保温层、密封圈、相变材料、浮石、进风口套管、出风口套管组成。选用同心管束式相变蓄热器的蓄热单元,装入添加浮石的相变材料,换热管按序列插入其中。显著提高了空气式相变蓄热装置的蓄放热效率。通过利用这一蓄热系统,可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加热冬季建筑所需要的新风。在白天,太阳能热空气通过这一蓄热系统进入室内,一部分满足新风和供热,一部分蓄热(蓄存于相变蓄热系统);在晚上,温度较低的空气通过相变蓄热系统进入室内,此时系统放热。本发明造价相对低廉、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2997319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210446134.7
申请日:2012-11-09
Applicant: 沈阳建筑大学
IPC: F24D1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10/70 , Y02B30/125
Abstract: 本系统为太阳能和污水源热泵联合供暖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和污水水源通过低温水箱串联在热泵机组的取热部分,机组夜间谷电价时开启,蒸发端从低温水箱取热,热量完全由太阳能热水系统在日间工作时存储,污水源热泵机组在谷电价工作时从低温水箱取得低品位热能后经过机组的制热循环,放出高品位的热能,一部分存储于高温水箱中,另一部分直接提供给末端设备供暖,高温水箱内加入相变材料,以提高水箱的蓄热能力和热延迟能力,末端设备采用风机盘管,送风温度较低,以提高热泵机组供热的EER,进而降低机组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风机盘管日间工作的热量则来自高温水箱内相变材料和水在夜间的蓄热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997732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10446271.0
申请日:2012-11-09
Applicant: 沈阳建筑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5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新型双向相变储能设备,包括控制装置、连接管段、相变储能设备,其中相变储能设备由储能单元、水流单元、密封垫片、保温层组成。在制作过程中,相变储能单元、水流单元通过焊接方式分别加工。储能单元、水流单元以双头螺栓按法兰方式连接,并在中间加入密封垫片,将各个单元连接成一体。本发明将相变蓄冷材料与相变储热材料一体化集成,储能系统既可在供热季节进行相变储热也可在供冷季节进行相变蓄冷。相变储能系统同时分别利用材料的显热和潜热进行能量的储存与释放,实现储能材料性能的最大化利用。本发明加工原理简单,安装容易,成型后基本不需要维护,优势较为突出。
-
公开(公告)号:CN102925116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42073.7
申请日:2012-11-08
Applicant: 沈阳建筑大学
IPC: C09K5/06
Abstract: 本肋片式相变储能模块由三部分组成:肋片结构的封装容器主体,十水硫酸钠相变储能体系,内螺纹盖的密封形式。本肋片式相变储能模块的优点是:封装容器的肋片结构能够高效的与周围流体换热,内螺纹盖的密封形式有很好的密封性,并且使用寿命长及运输方便等特点;十水硫酸钠相变储能体系的工程制备工艺简单,所用的原料易于购买,且较为便宜。本肋片式相变储能模块的相变温度为26℃-28℃,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下流体热能的存储。
-
公开(公告)号:CN11982626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82153.3
申请日:2025-01-20
Applicant: 沈阳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然冷源的跨季节蓄冰分级调控供冷系统,包括跨季节制冰蓄冷装置和控制器,跨季节制冰蓄冷装置包括保温绝热外壳,在保温绝热外壳内设有多个并列的蓄冰桶,在保温绝热外壳的一侧底部设有进风口,另一侧顶部设有出风口,在蓄冰桶内设有换热管,所有换热管的载冷剂出口并联于载冷剂供给管,所有换热管的载冷剂入口并联于载冷剂回流管,载冷剂供给管通过用户末端换热器与载冷剂回流管连接,控制器按照冷量损失率由小到大的优先级指标,优先启用冷量损失率较低的蓄冰桶,直至输出冷量与用户需求冷量匹配,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控制器对输出冷量进行实时调节。本发明可实现零能耗制冰,初投成本低,便于维护,回报周期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