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310433B
公开(公告)日:2012-04-25
申请号:CN200680042573.4
申请日:2006-07-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2N2/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2/106 , H02N2/0055 , H02N2/108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转矩的超声波马达。如果选择振子(3)的第1端子(31t)、第2端子(32t)及第3端子(33t)中的两个端子、从这两个端子的两者分别施加使相位改变90度的交流电压,则在定子振动体(S)上产生振动,在与转子(6)接触的第1定子(2)的阶差(9)及第2定子(10)的角部(11)上分别产生椭圆振动。由于第1定子(2)与第2定子(10)形成单一的定子振动体(S),所以第1定子(2)的阶差(9)与第2定子(10)的角部(11)以相互相同的振动模式振动,转子(6)被从第1定子(2)的阶差(9)和第2定子(10)的角部(11)两者传递旋转力,以较高的转矩旋转。
-
公开(公告)号:CN102315790A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1110185605.9
申请日:2011-06-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2N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2/108 , H02N2/0065 , H02N2/103
Abstract: 一种振动致动器,包括辊子、具有与辊子接触的接触部的振动元件、用于使振动元件振动的振动器、用于使辊子压靠于振动元件的按压装置以及布置为靠近接触部并与辊子接触的润滑器。
-
公开(公告)号:CN101361258A
公开(公告)日:2009-02-04
申请号:CN200780001573.4
申请日:2007-02-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工业大学
IPC: H02N2/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2/108 , H01L41/092 , H02N2/0035 , H02N2/106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1个振动部件驱动多个转子的振动致动器。如果驱动复合振动器(2)产生多个振动组合而成的复合振动,则第1定子(3)和第2定子(4)就会振动,在这些第1定子(3)和第2定子(4)的角部(8和9)分别形成椭圆运动。由此,被加压并与第1定子(3)的角部(8)接触的第1转子A和被加压并与第2定子(4)的角部(9)接触的第2转子B分别同时受到旋转驱动。另外,这时,通过选择构成复合振动的多个振动的振动模式,从而可以对2个转子A和B沿相同方向或相反方向进行旋转驱动。
-
公开(公告)号:CN105316859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510467079.3
申请日:2015-08-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D03D51/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射式织机中的纬纱检测装置,该织机喷射一股流体从而将纬纱经过由上经纱和下经纱所形成的梭口而插入,然后利用设置在筘座上的筘来推挤纬纱从而编织出布,纬纱检测装置包括布置在布宽度中从而面对纬纱的飞行通道的光投射和光接收纬纱传感器。纬纱传感器具有包括光投射区和光接收区的检测区。当织机处在其中纬纱前端到达检测区的角位置时,上经纱和下经纱位于检测区之外并且光投射区和光接收区中的至少一个区位于梭口中。
-
公开(公告)号:CN105088496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239410.6
申请日:2015-05-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D03D47/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3D47/30 , D03D47/278 , D03D51/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喷气织机中的纬纱检测装置。喷气织机中的纬纱检测装置的纬纱检测传感器包括支撑构件以及发光光纤和光接收光纤,所述支撑构件设置成面对用于纬纱的纬纱通路,发光光纤和光接收光纤设置在支撑构件中,使得它们的端部表面面对纬纱通路。发光光纤的端部表面包括第一表面区和第二表面区,所述第二表面区远离光接收光纤的端部表面。光接收光纤的端部表面包括第一表面区和第二表面区,所述第二表面区远离发光光纤的端部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2002801A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1010263792.3
申请日:2010-08-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喷丝头室中的纬纱检测装置。公开了在安装有筘的筘座或与筘座整体地运动的运动构件设置有纬纱检测器的喷丝头室中的纬纱检测装置。在筘座或运动构件设置有振动发电机的至少发电部分和无线发送机。纬纱检测器将振动发电机作为电源进行工作。无线发送机将振动发电机作为电源进行工作。无线发送机将通过纬纱检测器获得的纬纱检测信息对配置在织机的不动部的控制部进行无线发送。
-
公开(公告)号:CN101314876B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0810109833.6
申请日:2008-05-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H5/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纺纱机的纤维束引导装置,具体而言,一种用于纺纱的纤维束引导装置引导纤维束,以减小纤维束的宽度。该纤维束引导装置包含具有引导面的引导部件,该引导面的宽度沿着待引导的纤维束的移动方向而减小。引导部件以与至少两个相邻的纺锭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对应的间隔布置。连接部件连接引导部件,并且具有在垂直于引导部件的方向上延伸的杆状形状。电子部件用于纵向地振动连接部件,并且设置在连接部件的中间部分上。振动机构使引导部件振动,以产生用于减小纤维束的宽度的声压。振动机构包括连接部件和电子部件。
-
公开(公告)号:CN101314875A
公开(公告)日:2008-12-03
申请号:CN200810098740.8
申请日:2008-05-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H5/72
Abstract: 一种用于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包括引导部件和激励装置,其中引导部件具有一对彼此面对的引导表面并引导纤维束使得纤维束的宽度变窄,激励装置用于振动引导部件以产生声压。引导部件包括一对设置为彼此面对的引导部分,以构成引导表面。每个引导部分都具有直线部分和锥形部分,直线部分和锥形部分通过连接部分被连接在一起。直线部分被成型为使得两引导表面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而锥形部分被成型为使得两引导表面之间的距离向着纤维束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逐渐增大。直线部分成型有出口,纤维束通过该出口从引导部件送出。引导部分的形状设置为当引导部件被激励装置在预定频率下振动时,出口和连接部分位于与振动的波节不同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873068A
公开(公告)日:2006-12-06
申请号:CN200610092348.3
申请日:2006-06-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Abstract: 纤维束引导装置(30)配置在中下罗拉(13)与后下罗拉(14)之间。引导装置(30)以将从上游侧向下游侧移动的纤维束(F)的宽度收窄的方式进行引导。引导装置(30)具有引导部件(31)和励振部(32),引导部件(31)具有顺沿于所要引导的纤维束(F)的移动方向的引导面,励振部(32)使引导部件(31)振动以产生阻止纤维束(F)接触引导面的声压。引导部件(31)由平行配置的一对平板构成,引导面由平板的对置面构成。因此,可不接触纤维束地对纤维束进行引导,可防止由于磨损或附着异物而使引导面的摩擦状态随着时间经过而劣化。
-
公开(公告)号:CN85105159A
公开(公告)日:1986-08-20
申请号:CN85105159
申请日:1985-07-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H1/115
Abstract: 一种生产包缠纱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两个相互之间以一定角度排列的喷气嘴(2,3),该角度的设置是为使两喷气嘴之间形成一楔形空间(S)。每个喷气嘴(2,3)都具有使纤维束转动的功能,其转动方向相反。从第一喷气嘴(2)到第二喷气嘴(3)的线纱通道的连接方式使纤维束不与第一喷气嘴(2)的出口部分(7)的内壁完全接触,而与第二喷气嘴(3)入口部分(4)的内壁接触。这样,由第二喷气嘴(3)加的捻度回传到第一喷气嘴(2)内的趋势会受到充分地抑制,因此可生产出有效的包缠纱。由于楔形空间(S),第一喷气嘴排出气体对第二喷气嘴3影响可以被消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