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29049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354839.X
申请日:2018-11-14
Applicant: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编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向纱束集束器,包括:支架,沿经向纱束的延伸方向所述支架上间隔设有对所述经向纱束进行纵向分离的第一分离装置和对纵向分离后的所述经向纱束进行横向分离的第二分离装置,在所述第一分离装置上设有若干个允许经向纱束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数量小于贯穿前的所述经向纱束的数量,所述第二分离装置具有在竖直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若干层状结构。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结构简单,并且成本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08914291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861061.5
申请日:2018-08-01
Applicant: 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2G3/04 , D01G23/00 , D01G99/005 , D01H5/72 , D10B2201/02 , D10B2201/10 , D10B2201/22 , D10B2201/24 , D10B2321/10 , D10B2331/02 , D10B233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纤维精致混合梳理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清花、一次梳棉、预并条、条卷、二次梳棉、并条、粗砂、细纱、络筒。不同纤维分别经过梳棉做成生条,根据混纺比在预并工序(或条卷工序)进行混合。预并工序最多8根生条喂入,即最多可做到8组分混合,单组份比例最少做到10%左右;条卷工序最多20根生条喂入,即最多可做到20组分混合,单组份比例最少做到5%左右。若先经过预并,再经过条卷,理论上最多可做到160组分混合,单组份比例最少做到0.6%。条卷工序做成的小卷,6个同时喂入梳棉机,进行梳理混合,理论上最多可做到960组分混合,单组份比例最少做到0.1%。
-
公开(公告)号:CN108866709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710459392.1
申请日:2017-06-16
Applicant: 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2G3/04 , D01H5/72 , D10B2201/02
Abstract: 一种Clima纤维与棉混纺紧密纺纱及制造工艺,涉及纺织技术领域。使用细度为2.3D、长度为38mm的Clima纤维与细度7000公支、马克隆值4.2、主体长度为37mm的长绒棉精梳条,按照Clima纤维占20%‑30%、棉精梳条占70%‑80%比例,生产40英支—60英支的紧密混纺纱。本发明先进行原料预处理,将Clima纤维与棉精条按比例预混,经过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和络筒工序,生产40支—60支含Clima20%‑30%的高支紧密纺纱,充分发挥Clima纤维稳定的温控效果,良好的透气性和舒适性等特点,其布面质量大大改善,适合制成高档织物,为纺织行业提供了一种智能恒温的纺织产品用纱。
-
公开(公告)号:CN108708010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531434.2
申请日:2018-05-29
Applicant: 江苏联宏纺织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2G3/02 , D01G13/00 , D01G19/00 , D01G19/06 , D01H5/72 , D01H5/74 , D10B233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细涤纶混纺纱线的精纺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混条梳理:混条机后利用两道改造针圈并条机进行超细涤纶纤维的混条梳理;(2)复精梳:采用毛型精梳机进行改造,采用梳针式与螺旋式的方法进行梳理,利用双顶梳结构,圆梳最后三排加密至25规格;(3)并合:采用四道改造针圈并条机混合;(4)无捻粗纱:采用无捻毛型粗纱机;(5)有捻粗纱;(6)细纱。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所述的超细涤纶混纺纱线的精纺生产工艺,特别根据0.8 dtex超细涤纶纤维各方面的特性、内在指标等性质进行设计,采用了改良的设备和参数,生产效果良好,且工艺趋于成熟稳定,减少了毛粒和粗细节的产生,成纱质量好。
-
公开(公告)号:CN107938081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439734.X
申请日:2017-12-27
Applicant: 汶上如意技术纺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花式纱线独特风格又融合花色纱色彩艳丽特点的新式AB纱,由基纱和饰纱经过新式赛络纺纺纱工艺而成,基纱重量占比50%~71%,饰纱重量占比29%~50%,其中,所述基纱由占重量60%~89%的棉纤维以及11%~40%的涤纶纤维组成,所述饰纱由占重量0%~60%的棉纤维以及40%~100%的涤纶纤维组成,其纺纱的方法与传统的方法也不相同。
-
公开(公告)号:CN107513782A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710217180.2
申请日:2017-04-05
Applicant: 武汉纺织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H5/72 , D01H13/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压式盘式集聚纺纱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粗砂从粗砂卷上退卷并进入牵伸区进行牵伸,形成须条;S2、牵伸后的须条经由罗拉和胶辊构成的钳口进行输出;S3、对步骤S2中输出的须条进行负压吸附式输送,形成强力和均匀度更优异的集聚纺纱;S4、对在步骤S3中形成的重集聚纱线进行缠绕,形成细纱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通过在张力横杆上开设负压吸气孔的结构,须条在通过张力横杆的过程中,由负压吸气孔产生的负压吸力能够进入到须条内外各个部位中,从而使得须条外围四周的部分都向须条其中心部位靠拢,进而形成真正的致密性纺纱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7447305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852327.5
申请日:2017-09-19
Applicant: 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 昌吉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 吐鲁番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IPC: D01H5/7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H5/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压式紧密纺的集聚区同步横动牵伸装置。该装置包括机架、横动杆、进纱嘴、第一罗拉、第一配合件、第二罗拉、第二配合件、第三配合件、第四配合件、网孔罗拉、吸风件、转动驱动部件以及横动驱动部件;第一罗拉、第二罗拉、第四配合件依次顺序分布;第一配合件、第二配合件、第三配合件以及第四配合件依次顺序连接在拉架上,当拉架朝向机架转动贴合时,第一罗拉与第一配合件、第二罗拉与第二配合件、第四配合件与第三配合件及第四配合件均能够对应接触配合,转动驱动部件连用于驱动两个网孔罗拉转动。该装置可减少配合件和胶圈磨损。
-
公开(公告)号:CN107447304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848378.0
申请日:2017-09-19
Applicant: 吐鲁番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 昌吉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 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压式牵伸装置。该负压式牵伸装置包括横动杆、进纱嘴、第一牵伸座、第二牵伸座、第一罗拉、第一配合件、第二罗拉、第二配合件、第三罗拉、第三配合件、第四罗拉、第四配合件、异型管以及横动驱动部件;第一罗拉、第二罗拉、第三罗拉、第四罗拉分别对应在第一牵伸座、第二牵伸座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三卡槽以及第四卡槽内。异型管位于第一横动槽内,异型管的管壁上具有多个由一端至相对的一端顺序分布的集聚槽,横动杆上顺序连接有多个用于纱线通过的进纱嘴,多个进纱嘴与多个集聚槽一一对应;横动驱动部件用于同时驱动连接件带动异型管以及横动杆带动进纱嘴同步横向移动。该负压式牵伸装置保证纱线质量、降低胶圈磨损。
-
公开(公告)号:CN107385580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804106.0
申请日:2017-09-08
Applicant: 浙江沈吉纺织有限公司
Inventor: 杨朝凯
IPC: D01H5/7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H5/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细纱机的负压抽吸装置,该负压抽吸装置设置于细纱牵伸机构的下游,包括上管、连接管、抽吸管以及与抽吸管连通的负压源,上管下端通过连接管与抽吸管连接,连接管为上宽下窄的异形管,上管的上端口处设有筛孔板,内腔中设有若干根横向转轴,每根转轴的外侧设有转套,转套的外侧均布有长刺,连接管的内腔中填充有若干个铁丝球。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先通过内置长刺截留机构的上管来截留长绒,再通过内置铁丝球的连接管来截留短绒,进而有效避免棉绒聚集,防止风机堵塞,保障负压抽吸装置的持续正常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705919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368226.0
申请日:2017-05-23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置移动耦合包缠的渐变色纺纱的机构、方法及用途。该机构是由一个置于前罗拉前的、可左右平动调节两短纤须条(S)包缠比的U形针,一对用于左右短纤须条(S/S)定位与集束聚拢的集束器和左右平动的发生与执行机构构成。通过在对称点处U形针的向左(右)平动使右(左)须条对左(右)须条实施包缠,而成纱呈周期或非周期的以右(左)须条颜色或表观纤维组份为主的渐变,在对称位置互缠的混色比或表观纤维组份比为原两须条的复合比。所得的渐变色纱可直接用于特殊颜色和纹理效果的织物,或所得的渐变组份纱先织成织物而后染色用于获得特殊颜色和纹理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