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458583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580030278.6
申请日:2015-03-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C01B1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C01B2201/14 , C01B2201/70
Abstract: 包括:圆筒形的罐状容器;多个电极管和放电管,所述多个电极管以长度方向沿着罐状容器的轴向的状态,并排配置在该罐状容器内,所述放电管设置在这些电极管内,分别形成放电间隙;一对端板,分别以贯通状态保持所述多个电极管的两端部;冷却空间,由该一对端板和在该一对端板之间划分而成的所述罐状容器的内表面形成;冷却介质入口,形成在该冷却空间的一端侧的下部;冷却介质出口,形成在所述冷却空间的另一端侧的上部;原料气体入口,设置在所述罐状容器的轴向端部侧,导入原料气体,使所述原料气体从所述放电管的另一端侧送气到所述放电间隙;以及臭氧气体出口,设置在所述罐状容器的轴向相反一侧,是通过所述放电间隙中的无声放电而从原料气体生成的臭氧气体的出口,在所述多个电极管中的、因所述无声放电而周围的冷却介质会成为规定温度以上的电极管内不配置所述放电管。
-
公开(公告)号:CN103889907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280035732.3
申请日:2012-05-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104 , C02F2101/30 ,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充分地防止由嫌气性微生物的凝集体构成的颗粒向反应器外流出的排水处理装置。排水处理装置(1)具备在底部具有导入口的反应器本体(21a)、产生排水的上升流的供给装置(3)、颗粒(30)在反应器本体(21a)内的下部滞留而形成的凝集体层(22)、能够载置嫌气性微生物的载体(14)、从反应器本体(21a)排出载体(14)的上方的排水的排出装置(27、L2)、和将气泡附着颗粒(32)向界面(15)引导,分离成颗粒(30)和气泡,使从气泡分离的颗粒(30)不与载体(14)接触地,从上述界面(15)向由凝集体层(22)和载体(14)夹持的区域引导的气固液分离装置(10A)。
-
公开(公告)号:CN105392735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480040672.3
申请日:2014-03-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C01B13/11 , H01H85/042 , H01H85/175 , H01H85/20 , H01T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C01B2201/14 , C01B2201/22 , H01H85/042 , H01H85/175 , H01H85/20 , H01T19/00
Abstract: 在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装置中,第一电极部设置于圆筒状的放电管的内表面。第二电极部隔开间隔地设置于放电管的外侧,与第一电极部对置。熔丝具有直径比放电管的内表面小的外表面,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放电管的内侧,构成为圆筒状。熔丝保持件介于放电管与熔丝之间,具有沿着放电管的内表面以圆弧状延伸并与该内表面接触的外周部、以及沿着熔丝的外表面以圆弧状延伸并与该外表面接触的内周部,设置有:第一开口部,位于内周部的轴心侧,供熔丝进入;以及第二开口部,使该第一开口部朝向轴心的径向的外侧开放,该熔丝保持件构成为大致C字状且板状。
-
公开(公告)号:CN101830536B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010002993.8
申请日:2010-01-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C02F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281 , C02F1/444 , C02F9/00 , C02F2001/422 , C02F2101/105 , C02F2303/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水的吸附装置,其包括:反应槽(2),使排水中的磷与吸附剂吸附;排水供给装置(P1、L1、21),将含有磷的排水供给至反应槽;吸附剂投入装置(10、11、12、24),将吸附剂投入至反应槽内;处理水排出装置(P2、L2、22),将在吸附剂上吸附了磷后的处理水从反应槽排出;吸附剂排出装置(P3、L3、23),将吸附了磷的吸附剂从反应槽排出;以及吸附剂流出防止装置(P4、L4、8、9),用于在吸附剂上吸附磷的期间,防止吸附剂从反应槽内流出。
-
公开(公告)号:CN101898810A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1010194852.0
申请日:2010-05-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58 , B01J20/048 , B01J20/3475 , B01J2220/56 , C01B25/00 , C02F1/285 , C02F2101/105 , C02F2301/046 , C02F2303/16 , Y10S210/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其将被处理水通水到第1反应器(31)及第2反应器(32)中,在用吸附剂将被处理水中含有的磷除去后,从第1处理水排出路径(L41)及第2处理水排出路径(L42)分别将保持在各反应器中的液体排出,排除源自被处理水的溶解性杂质的影响。此外,在被处理水中含有的悬浮固体成分杂质蓄积在磷吸附剂中时,通过利用其后从反应器液体导入路径导入的液体的逆洗操作而将其排除,因此,可排除被处理水中的悬浮固体成分对其后导入给晶析槽(8)的来自磷吸附剂的含磷的解吸药液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5392735B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480040672.3
申请日:2014-03-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C01B13/11 , H01H85/042 , H01H85/175 , H01H85/20 , H01T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C01B2201/14 , C01B2201/22 , H01H85/042 , H01H85/175 , H01H85/20 , H01T19/00
Abstract: 在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装置中,第一电极部设置于圆筒状的放电管的内表面。第二电极部隔开间隔地设置于放电管的外侧,与第一电极部对置。熔丝具有直径比放电管的内表面小的外表面,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放电管的内侧,构成为圆筒状。熔丝保持件介于放电管与熔丝之间,具有沿着放电管的内表面以圆弧状延伸并与该内表面接触的外周部、以及沿着熔丝的外表面以圆弧状延伸并与该外表面接触的内周部,设置有:第一开口部,位于内周部的轴心侧,供熔丝进入;以及第二开口部,使该第一开口部朝向轴心的径向的外侧开放,该熔丝保持件构成为大致C字状且板状。
-
公开(公告)号:CN104520230A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380041828.5
申请日:2013-03-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5 , C01B13/11 , C01B2201/22 , C01B2201/32 , H01T23/00
Abstract: 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装置,相对于圆筒状的高压电极,同轴地配置圆筒状的低压电极,在高压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夹着电介质施加规定的高电压而放电,通过放电产生臭氧。这里,使放电间隙长d为0.3mm~0.5mm。进而,低压电极或高压电极中的任一方形成为金属电极,另一方形成为电介质电极。并且,在与电介质电极对置的金属电极的内周面设有突起群,该突起群具有用于使该金属电极相对于电介质电极保持放电间隙长的同时保持同轴的多个突起。
-
公开(公告)号:CN101514045B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0910006449.8
申请日:2009-02-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C02F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曝气的水处理设备,包括储水器部分(21)、运载体填充部分(12)、支撑装置(14)和连接水导向装置(23),其中储水器部分(21)存储从水供应单位接收的污水,运载体填充部分(12)具有其上粘附了好氧微生物的运载体(15)并且形成下流式好氧固定床用于使用好氧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质,支撑装置(14)悬挂并且支承运载体,连接水导向装置(23)置于储水器部分和运载体填充部分之间并且将在储水器部分中的存储水的液体部分连接至运载体的运载体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1804266B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010108499.X
申请日:2010-02-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5236 , C02F1/34 , C02F1/38 , C02F1/5281 , C02F1/685 , C02F2209/06
Abstract: 一种固态物分离系统,具备:凝集剂注入装置(12),向利用由原水泵(10)产生的水流而流动的原水中注入凝集剂,该凝集剂使原水所含有的固态物凝集而形成絮凝物;第1搅拌装置(13),利用水流对注入了凝集剂的原水进行搅拌并送出;絮凝物形成槽(14),当流入搅拌后的原水流入时,使流入的原水滞留而形成絮凝物,并且利用水流将其送出;以及离心分离装置(15),当流入含有絮凝物的原水时,利用水流使流入的原水回旋,并且通过离心力分离为作为固态物的絮凝物和处理水。
-
公开(公告)号:CN102530879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432342.7
申请日:2011-12-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C01B1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C01B2201/14 , C01B2201/22 , C01B2201/32 , C01B2201/64 , C01B2201/76
Abstract: 一个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装置具备筒状气密容器,该筒状气密容器具备含有氧的原料气体的入口和臭氧化气体的出口。在气密容器内配置包含有电介质管和设于所述电介质管内部的第一电极的放电管。第二电极与所述放电管隔开间隔且包围第一电极地配置于气密容器内,以便在该第二电极与放电管之间形成放电间隙。臭氧发生装置还具备:放电电压源,构成为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施加放电电压;以及冷却水套管,包围第二电极。电介质管具有大于等于12mm且小于等于19mm的外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