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333508C
公开(公告)日:2007-08-22
申请号:CN02808414.4
申请日:2002-04-1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0065 , H02M3/155 , H02M3/15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实现电池使用时间的长时间化的电池驱动式电子装置和便携式电话等移动通信机。根据电池电压变化率为0.25以上的放电特性,与现有型的锂电池相比,电池(201)的输出电压低于包含无线通信功率放大器的负载(206)所需的电源电压的时间更快,升降压变换器(200)在电池的输出电压高于负载所需的电源电压时,通过降压工作模式设定为规定的电源电压,而在电池的输出电压降低,低于负载所需的电源电压时,通过升压工作模式设定为规定的电源电压。由此,即使是使用能量密度大的新材料的电池,也可以实现电池使用时间的长时间化。
-
公开(公告)号:CN1943062A
公开(公告)日:2007-04-04
申请号:CN200680000036.3
申请日:2006-01-0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C01G45/1221 , C01G45/1228 , C01G45/1292 , C01G51/42 , C01P2006/40 , H01M4/366 , H01M4/386 , H01M4/587 , H01M4/625 , H01M10/052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其中,母材粒子含有以硅为主体的A相、或者由过渡金属元素与硅的金属间化合物所构成的B相与A相的混合相中的任意一个,所述A相或混合相是微晶或非晶质。在该母材粒子表面的一部分附着有碳材料,残余的表面上形成含有硅氧化物的覆膜。采用了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的锂二次电池,充放电循环特性良好,且不可逆容量小,与现有的将碳材料用作负极材料的锂二次电池相比,容量大幅度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929168A
公开(公告)日:2007-03-14
申请号:CN200610131829.0
申请日:2006-10-1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05 , C01G45/1242 , C01G49/009 , C01G51/54 , C01G53/54 , C01P2002/32 , C01P2002/54 , C01P2002/77 , C01P2006/40 , H01M4/134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10/052 , H01M10/44 , H01M10/448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其包含具有尖晶石结构的氧化锰,其中所述氧化锰由通式:Li1+aMn2-x-aMxO4+y代表,其中M是氧化值为2或更大的过渡金属元素,M≠Mn,0.17≤x≤0.5、-0.2≤y≤0.5且0≤a≤0.2。
-
公开(公告)号:CN1622380A
公开(公告)日:2005-06-01
申请号:CN200410097336.0
申请日:2004-11-2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 , C23C14/0068 , C23C14/0078 , C23C14/0084 , C23C14/042 , C23C14/16 , C23C14/165 , C23C14/226 , C23C14/352 , C23C14/562 , C23C16/4585 , C23C26/00 , C23C30/00 , H01M4/0421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66 , H01M4/667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Y10T29/49115
Abstract: 直接或通过一个底层在一个集流片层上提供的一种负极活性材料薄膜具有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包括至少两层含有硅作为主要成分的硅薄膜。由此,即使所述负极活性材料薄膜的厚度增加,也可以通过增加硅薄膜的数目而防止一层硅薄膜厚度的增加。因此,在所述硅薄膜中,基本上为倒截锥状的硅颗粒的直径不会增大。因此,在具有主要含有硅来作为负极活性材料的薄膜的能量装置中,即使增加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厚度以获得大的容量,循环特性也不会退化。
-
公开(公告)号:CN1599099A
公开(公告)日:2005-03-23
申请号:CN200410079821.5
申请日:2004-09-2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4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40 , H01M4/405 , H01M4/661 , H01M4/70 , H01M10/052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7
Abstract: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1),包括集电体(2)以及包含能够可逆地吸附和脱附锂离子的电极材料(4)的电极材料层(5)。这种电极材料(4)至少包括一种选自硅、锡和铝的元素;集电体(2)表面上有突起物(3);电极材料层(5)沉积在集电体(2)和突起物(3)的表面上;突起物(3)除直接接触集电体(2)的另一部分(3a)外,另一部分(3b)面朝集电体(2)的表面,。因此,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具有高性能,如能量密度、充/放电循环性能等,可以构成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48828C
公开(公告)日:2004-05-05
申请号:CN00801010.2
申请日:2000-06-0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1391 , H01M4/1393 , H01M4/1395 , H01M4/62 , H01M10/0567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通过抑制非水电解液和电极间的反应,有效地控制了随着充放电循环的进行而出现的放电容量下降和高温保存时电池特性下降的现象。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能够进行充放电的正极、含有Li的非水电解液及能够进行充放电的负极中的至少1种包含选自具有3个碳原子数为7~12的脂肪族烃基的磷酸酯,具有2个碳原子数为1~12的脂肪族烃基或芳香族烃基的磷酸酯,以及具有1个碳原子数为1~12的脂肪族烃基或芳香族烃基的磷酸酯中的至少1种磷酸酯。
-
公开(公告)号:CN1202019A
公开(公告)日:1998-12-16
申请号:CN98109566.6
申请日:1998-06-0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7 , H01M4/13 , H01M4/62 , H01M10/05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在温度上升时其特性也不劣化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该电池包括可充放电的正极、可充放电的负极及非水电解质。电池内部、正极或负极中,或在非水电解质中含有温度上升时可生成水或碳酸气的物质。生成水的物质可使用如氢氧化物、含有结晶水的化合物等。生成碳酸气的物质可以使用如碳酸盐、碳酸氢盐等。
-
公开(公告)号:CN100470885C
公开(公告)日:2009-03-18
申请号:CN200510120185.0
申请日:2005-11-1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2/0222 , H01M4/134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10/058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高电容量和即使在大电流下快速充放电也可显示出良好的循环特性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所述电池包括:能够可逆地吸收和解吸Li的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质。所述负极包括能够电化地吸收和解吸Li的合金材料,所述合金材料包括主要由Si组成的A相和包含至少一种过渡金属元素和Si的金属间化合物的B相。所述过渡金属元素选自Ti、Zr、Ni、Cu和Fe。所述A相和所述B相中的至少一种包含微晶或无定形区域。A相重量占A相与B相的总重量的百分数大于40%且不大于95%。
-
公开(公告)号:CN100431204C
公开(公告)日:2008-11-05
申请号:CN200610154345.8
申请日:2006-09-2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1 , H01M2/22 , H01M2/30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483 , H01M4/58 , H01M4/622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所述负极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包含能够可逆地吸收和解吸锂的负极活性材料和粘合剂。所述粘合剂包括至少一种选自聚丙烯酸和聚甲基丙烯酸的聚合物,并且所述聚合物包括酸酐基团。
-
公开(公告)号:CN100421287C
公开(公告)日:2008-09-24
申请号:CN200610087766.3
申请日:2006-06-0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6 , H01M4/38 , H01M4/382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405 , H01M4/625 , H01M4/626 , H01M10/052
Abstract: 一种锂二次电池用复合粒子,所述复合粒子包含在具有正极、负极、隔膜和非水电解液的锂二次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至少一个中,并含有能可逆地吸附和解吸锂离子的活性物质和导电剂。该复合粒子是通过由活性物质与导电剂构成的外壁和能够保持非水电解液的空洞而构成的中空体,且在复合粒子的表面设置至少一个或多个可以进出电解液的空洞的开口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