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485013A
公开(公告)日:2009-07-15
申请号:CN200780024882.3
申请日:2007-04-18
Applicant: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4 , C25D5/18 , C25D5/34 , C25D7/00 , H01M4/0452 , H01M4/29 , H01M4/366 , H01M4/38 , H01M10/05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负极(10),其具有包含活性物质粒子(12a)的活性物质层(12)。粒子(12a)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用锂化合物形成能较低的金属材料(13)包覆,并且在用该金属材料(13)包覆的该粒子(12a)彼此之间形成有孔隙。当对活性物质层(12)沿其厚度方向假想地两等分时,在被分割成两份的活性物质层中,接近负极表面一侧的金属材料(13)的量少于远离负极表面一侧的金属材料(13)的量。在假想地分割成两份的活性物质层(12)中,优选接近负极表面一侧的粒子(12a)与金属材料(13)的重量比大于远离负极表面一侧的粒子(12a)与金属材料(13)的重量比。
-
公开(公告)号:CN100514715C
公开(公告)日:2009-07-15
申请号:CN200480034264.3
申请日:2004-11-22
Applicant: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极作为二次电池的正极或者负极使用。电极包含与电解液接触且具有导电性的正面和背面的一对表面。在所述表面之间具有包含活性物质粒子的活性物质层。而且具有在所述表面上开孔且与所述活性物质层相通的大量微小空隙。集电用表面层的厚度优选为0.3~20μm。活性物质层优选通过涂布含有活性物质粒子的导电性浆料而形成。集电用表面层优选通过电镀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833039A
公开(公告)日:2006-09-13
申请号:CN200480022752.2
申请日:2004-08-06
Applicant: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83 , C01B3/0057 , C01P2002/77 , C22C19/007 , H01M4/385 , H01M10/345 , Y02E60/327
Abstract: 提供Co的含有率极低、且能够将输出特性(特别是脉冲放电特性)、活性(活性度)及寿命特性维持在高水平的储氢合金。称量、混合各储氢合金原料,使得成为用通式MmNiaMnbAlcCod或MmNiaMnbAlcCodFee表示的合金组成,然后调整制造方法及制造条件,使得晶格的a轴长及c轴长都达到所规定的范围,从而制造出储氢合金。晶格的a轴长是499pm以上、c轴长是405pm以上即可,但根据ABx的值更详细地规定a轴长及c轴长,由此能够制成具有高耐久性的储氢合金。
-
公开(公告)号:CN1714463A
公开(公告)日:2005-12-28
申请号:CN200380103987.X
申请日:2003-11-25
Applicant: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负极,其特征是,在集电体的单面或两面上形成含有锂化合物的形成能力低的导电性材料的活性物质结构体,在该活性物质结构体中含有5-80重量%的含有锂化合物的形成能力高的材料的活性物质粒子。上述活性物质结构体优选具有含上述活性物质粒子的活性物质层及位于该活性物质层上的表面被覆层。
-
公开(公告)号:CN1711654A
公开(公告)日:2005-12-21
申请号:CN200380102999.0
申请日:2003-12-17
Applicant: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负极。该负极具备:表面与电解液接触的一对集电用表面层、和介于该对表面层间且含有锂化合物的形成能力高的活性物质粒子的至少一层活性物质层。优选的是,构成上述面的材料浸透到上述活性物质层的厚度方向整个区域,使得两面电导通,整个电极成为一体而具有集电功能。上述表面层的厚度优选为0.3-10μm。
-
公开(公告)号:CN1650448A
公开(公告)日:2005-08-03
申请号:CN03809367.7
申请日:2003-04-21
Applicant: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4 , H01M4/0402 , H01M4/0404 , H01M4/043 , H01M4/0435 , H01M4/0438 , H01M4/045 , H01M4/0452 , H01M4/0471 , H01M4/366 , H01M4/38 , H01M4/387 , H01M4/405 , H01M10/052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负极,在集电体表面上形成着包含锡、锡合金、铝或铝合金的第一被覆层,在其上面形成着包含锂化合物的形成能低的金属的第二被覆层。也可以进一步在第二被覆层的上面形成第一被覆层。也可以进一步形成包含铜等的被覆层作为最上层。通过用热处理形成各被覆层,就能够得到期望的性能。由于热处理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故成本价值大。
-
公开(公告)号:CN101485014B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0780024884.2
申请日:2007-04-18
Applicant: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134 , H01M4/386 , H01M4/6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负极(10),其具有包含活性物质粒子(12a)的活性物质层(12)。粒子(12a)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用锂化合物形成能较低的金属材料(13)包覆。并且在用金属材料(13)包覆的该粒子(12a)彼此之间形成有孔隙。活性物质层的孔隙率为15~45%。金属材料(13)优选在遍及所述活性物质层的整个厚度方向存在于所述粒子的表面。活性物质粒子(12a)优选由硅系材料制成,而且在活性物质层(12)中相对于该活性物质粒子(12a)的重量,含有1~3重量%的导电性碳素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1292379B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0680038833.0
申请日:2006-11-07
Applicant: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9 , H01M4/0438 , H01M4/13 , H01M4/36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2 , H01M10/052 , H01M2004/027
Abstract: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负极(10)具备含有活性物质的粒子(12a)的活性物质层(12)。锂化合物形成能力低的金属材料(13)通过电镀析出在粒子(12a)间。活性物质层(12)的表面被由与金属材料(13)相同或不同的金属材料构成的平均厚度为0.25μm以下的表面层(14)连续或不连续地覆盖。优选为,在活性物质层(12)的内部,粒子(12a)的表面被金属材料(13)覆盖,同时在被该金属材料(13)覆盖的该粒子(12a)之间形成有空隙。覆盖粒子(12a)的表面的金属材料(13)的平均厚度优选为0.05~2μm。
-
公开(公告)号:CN101485013B
公开(公告)日:2011-11-02
申请号:CN200780024882.3
申请日:2007-04-18
Applicant: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4 , C25D5/18 , C25D5/34 , C25D7/00 , H01M4/0452 , H01M4/29 , H01M4/366 , H01M4/38 , H01M10/05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负极(10),其具有包含活性物质粒子(12a)的活性物质层(12)。粒子(12a)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用锂化合物形成能较低的金属材料(13)包覆,并且在用该金属材料(13)包覆的该粒子(12a)彼此之间形成有孔隙。当对活性物质层(12)沿其厚度方向假想地两等分时,在被分割成两份的活性物质层中,接近负极表面一侧的金属材料(13)的量少于远离负极表面一侧的金属材料(13)的量。在假想地分割成两份的活性物质层(12)中,优选接近负极表面一侧的粒子(12a)与金属材料(13)的重量比大于远离负极表面一侧的粒子(12a)与金属材料(13)的重量比。
-
公开(公告)号:CN100514716C
公开(公告)日:2009-07-15
申请号:CN200580030408.2
申请日:2005-06-30
Applicant: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负极(10),其具备含有活性物质的粒子(2a)的活性物质层(2)。在活性物质层(2)中,通过电镀而析出的金属材料(4)浸透到粒子之间。负极(10)具有大量纵向孔,该纵向孔在负极的至少一个面开孔形成且沿活性物质层(2)的厚度方向延伸。还具备与电解液相接触的一对集电层(3a,3b),在集电层(3a,3b)之间夹持配置有活性物质层(2)。在负极(10)的表面开孔形成的纵向孔(5)的开孔率优选为0.3~30%。一对集电层(3a,3b)的至少一方厚度优选为0.3~10μm。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