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365849C
公开(公告)日:2008-01-30
申请号:CN200380103987.X
申请日:2003-11-25
Applicant: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负极,其特征是,在集电体的单面或两面上形成含有锂化合物的形成能力低的导电性材料的活性物质结构体,在该活性物质结构体中含有5-80重量%的含有锂化合物的形成能力高的材料的活性物质粒子。上述活性物质结构体优选具有含上述活性物质粒子的活性物质层及位于该活性物质层上的表面被覆层。
-
公开(公告)号:CN1883066A
公开(公告)日:2006-12-20
申请号:CN200480034264.3
申请日:2004-11-22
Applicant: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极作为二次电池的正极或者负极使用。电极包含与电解液接触且具有导电性的正面和背面的一对表面。在所述表面之间具有包含活性物质粒子的活性物质层。而且具有在所述表面上开孔且与所述活性物质层相通的大量微小空隙。集电用表面层的厚度优选为0.3~20μm。活性物质层优选通过涂布含有活性物质粒子的导电性浆料而形成。集电用表面层优选通过电镀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0340015C
公开(公告)日:2007-09-26
申请号:CN200380102999.0
申请日:2003-12-17
Applicant: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负极。该负极具备:表面与电解液接触的一对集电用表面层、和介于该对表面层间且含有锂化合物的形成能力高的活性物质粒子的至少一层活性物质层。优选的是,构成上述面的材料浸透到上述活性物质层的厚度方向整个区域,使得两面电导通,整个电极成为一体而具有集电功能。上述表面层的厚度优选为0.3—10μm。
-
公开(公告)号:CN101485014B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0780024884.2
申请日:2007-04-18
Applicant: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134 , H01M4/386 , H01M4/6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负极(10),其具有包含活性物质粒子(12a)的活性物质层(12)。粒子(12a)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用锂化合物形成能较低的金属材料(13)包覆。并且在用金属材料(13)包覆的该粒子(12a)彼此之间形成有孔隙。活性物质层的孔隙率为15~45%。金属材料(13)优选在遍及所述活性物质层的整个厚度方向存在于所述粒子的表面。活性物质粒子(12a)优选由硅系材料制成,而且在活性物质层(12)中相对于该活性物质粒子(12a)的重量,含有1~3重量%的导电性碳素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0514716C
公开(公告)日:2009-07-15
申请号:CN200580030408.2
申请日:2005-06-30
Applicant: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负极(10),其具备含有活性物质的粒子(2a)的活性物质层(2)。在活性物质层(2)中,通过电镀而析出的金属材料(4)浸透到粒子之间。负极(10)具有大量纵向孔,该纵向孔在负极的至少一个面开孔形成且沿活性物质层(2)的厚度方向延伸。还具备与电解液相接触的一对集电层(3a,3b),在集电层(3a,3b)之间夹持配置有活性物质层(2)。在负极(10)的表面开孔形成的纵向孔(5)的开孔率优选为0.3~30%。一对集电层(3a,3b)的至少一方厚度优选为0.3~10μm。
-
公开(公告)号:CN101015075A
公开(公告)日:2007-08-08
申请号:CN200580030408.2
申请日:2005-06-30
Applicant: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负极(10),其具备含有活性物质的粒子(2a)的活性物质层(2)。在活性物质层(2)中,通过电镀而析出的金属材料(4)浸透到粒子之间。负极(10)具有大量纵向孔,该纵向孔在负极的至少一个面开孔形成且沿活性物质层(2)的厚度方向延伸。还具备与电解液相接触的一对集电层(3a,3b),在集电层(3a,3b)之间夹持配置有活性物质层(2)。在负极(10)的表面开孔形成的纵向孔(5)的开孔率优选为0.3~30%。一对集电层(3a,3b)的至少一方厚度优选为0.3~10μm。
-
公开(公告)号:CN101485014A
公开(公告)日:2009-07-15
申请号:CN200780024884.2
申请日:2007-04-18
Applicant: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134 , H01M4/386 , H01M4/6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负极(10),其具有包含活性物质粒子(12a)的活性物质层(12)。粒子(12a)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用锂化合物形成能较低的金属材料(13)包覆。并且在用金属材料(13)包覆的该粒子(12a)彼此之间形成有孔隙。活性物质层的孔隙率为15~45%。金属材料(13)优选在遍及所述活性物质层的整个厚度方向存在于所述粒子的表面。活性物质粒子(12a)优选由硅系材料制成,而且在活性物质层(12)中相对于该活性物质粒子(12a)的重量,含有1~3重量%的导电性碳素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0514715C
公开(公告)日:2009-07-15
申请号:CN200480034264.3
申请日:2004-11-22
Applicant: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极作为二次电池的正极或者负极使用。电极包含与电解液接触且具有导电性的正面和背面的一对表面。在所述表面之间具有包含活性物质粒子的活性物质层。而且具有在所述表面上开孔且与所述活性物质层相通的大量微小空隙。集电用表面层的厚度优选为0.3~20μm。活性物质层优选通过涂布含有活性物质粒子的导电性浆料而形成。集电用表面层优选通过电镀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714463A
公开(公告)日:2005-12-28
申请号:CN200380103987.X
申请日:2003-11-25
Applicant: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负极,其特征是,在集电体的单面或两面上形成含有锂化合物的形成能力低的导电性材料的活性物质结构体,在该活性物质结构体中含有5-80重量%的含有锂化合物的形成能力高的材料的活性物质粒子。上述活性物质结构体优选具有含上述活性物质粒子的活性物质层及位于该活性物质层上的表面被覆层。
-
公开(公告)号:CN1711654A
公开(公告)日:2005-12-21
申请号:CN200380102999.0
申请日:2003-12-17
Applicant: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负极。该负极具备:表面与电解液接触的一对集电用表面层、和介于该对表面层间且含有锂化合物的形成能力高的活性物质粒子的至少一层活性物质层。优选的是,构成上述面的材料浸透到上述活性物质层的厚度方向整个区域,使得两面电导通,整个电极成为一体而具有集电功能。上述表面层的厚度优选为0.3-10μm。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