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340174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811187896.3
申请日:2014-12-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使叶片和护罩稳定地接合而成的叶轮。叶轮(1)具备:配置于基座(21)上的多个叶片(23);和护罩(3),其夹着叶片(23)与基座(21)对置地配置,且具有弯曲形状,其中,护罩(3)在外周部具有平坦部(33),在叶片(23)的平坦面(24)设有突起(25),并且在护罩(3)的平坦部(33)设有贯通孔(34),在将突起(25)贯穿插入贯通孔(34)中之后,通过使突起(25)的末端变形为直径比贯通孔(34)的开口直径(O2)大的热铆接部(26),来将叶片(23)的平坦面(24)与护罩(3)的平坦部(33)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09278303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810781423.X
申请日:2018-07-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压接装置。加热片(3)具备加热部(6)、第一电极部(7a)、第二电极部(7b)。第一电极部(7a)和第二电极部(7b)形成为与加热部(6)的上部连接的外侧部比与加热部(6)的下部连接的内侧部薄。加热部(6)和第一电极部(7a)通过R形状的第一连接部(21)连接。加热部(6)的内周斜面和第二电极部(7b)通过R形状的第二连接部(22)连接。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以自上端向下端的R形变大的方式形成,且上部薄,下部厚。加热部(6)形成为中间部(6b)的厚度比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的厚度薄。
-
公开(公告)号:CN110475659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880022657.4
申请日:2018-03-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热铆接装置(10)通过使叶片(16)的一个以上的接合突起(24)熔融来使主板(14)和叶片(16)相接合,其中,所述主板(14)具有大致锥体形状的中空部(12),所述叶片(16)通过被贯插于贯穿主板(14)的一个以上的孔(22)而从主板(14)的内周面(14a)向中空部(12)突出。热铆接装置(10)所具有的加热端头(34)具有外周面(44a)沿主板(14)的内周面(14a)的中空的大致锥体形状的主体部(44)。在主体部(44)的外周面(44a)设置有向主板(14)的内周面(14a)的孔(22)的附近突出的凸部(52)。
-
公开(公告)号:CN109278303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0781423.X
申请日:2018-07-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压接装置。加热片(3)具备加热部(6)、第一电极部(7a)、第二电极部(7b)。第一电极部(7a)和第二电极部(7b)形成为与加热部(6)的上部连接的外侧部比与加热部(6)的下部连接的内侧部薄。加热部(6)和第一电极部(7a)通过R形状的第一连接部(21)连接。加热部(6)的内周斜面和第二电极部(7b)通过R形状的第二连接部(22)连接。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以自上端向下端的R形变大的方式形成,且上部薄,下部厚。加热部(6)形成为中间部(6b)的厚度比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的厚度薄。
-
公开(公告)号:CN103890408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280050786.7
申请日:2012-10-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284 , B29C37/0021 , B29C65/08 , B29C66/124 , B29C66/30223 , B29C66/54 , B29C66/73921 , B29C66/8322 , B29L2031/08 , B29L2031/7496 , F04D17/10 , F04D29/023 , F04D29/026 , F04D29/2222 , F04D29/285 , F04D29/624 , F05D2230/23 , F05D2300/43
Abstract: 使多个叶片从轴向观察时配设成前后重叠的叶轮具有近前侧的第1叶轮部件和里侧的第2叶轮部件。叶轮的制造方法具有:对第1叶轮部件进行成型的工序;对第2叶轮部件进行成型的工序;和使第1叶轮部件与第2叶轮部件合体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1933945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0955930.6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保修条件设定系统以及保修条件设定方法。保修条件设定系统(1)具备:剩余寿命消耗程度预测部(12),基于第一利用者(U1)使用对象移动体(60)以外的其他移动体(50)的使用历史信息,预测第一利用者(U1)使用对象移动体(60)时的对象移动体(60)的每规定期间的剩余寿命消耗程度;剩余寿命减少预测期间计算部(14),在设想第一利用者(U1)在判定时间点以后使用对象移动体(60)的情况下,基于剩余寿命消耗程度计算对象移动体(60)的剩余寿命从判定时间点剩余寿命减少至规定判定值以下的预测期间即剩余寿命减少预测期间;保修条件设定部(15),基于剩余寿命减少预测期间设定对象移动体(60)的保修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933854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0955634.6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G06Q30/06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移动体中介系统以及移动体中介方法,对通过交易开始使用车辆等移动体的利用者匹配符合利用者的希望剩余寿命条件的移动体。移动体中介系统(1)具备:希望剩余寿命条件识别部(11),其识别利用者对移动体的希望剩余寿命条件;候选移动体剩余寿命识别部(12),其识别多个候选移动体的剩余寿命;剩余寿命消耗程度识别部(13),其基于利用者对移动体的使用历史信息识别剩余寿命消耗程度;修正剩余寿命计算部(15),其计算通过剩余寿命消耗程度对多个候选移动体的剩余寿命进行修正后的修正剩余寿命;交易对象移动体选择部(16),其选择修正剩余寿命符合希望寿命条件的候选移动体作为与利用者进行的规定交易的对象。
-
公开(公告)号:CN117949220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1260968.3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G01M17/007 , G01M17/06 , G01M13/00 , G01R31/00 , G01R31/26
Abstract: 本发明为剩余寿命判定系统及剩余寿命判定方法,适当判定移动体中部件剩余寿命,有助于移动体价值判断。剩余寿命判定系统具备:负荷测定信息取得部,取得表示移动体使用时施加于对象部件负荷的测定结果的负荷测定信息;第一估计剩余寿命识别部,根据对象部件的基于负荷测定信息的累积疲劳度识别对象部件的第一估计剩余寿命;物性值测定信息取得部,取得表示对象部件的物性值的测定结果的物性值测定信息;第二估计剩余寿命识别部,根据对象部件的基于所述物性值测定信息的物性值的劣化度识别对象部件的第二估计剩余寿命;及剩余寿命判定部,在到第二估计剩余寿命比第一估计剩余寿命长为止的第一期间基于第一估计剩余寿命判定对象部件剩余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8136689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80053879.3
申请日:2016-09-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进行热铆接的热铆接方法、热铆接装置、以及由这些方法、装置得到的被铆接件,该热铆接能够使第二部件的多个部分一起与第一部件的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的部分接合,并能够稳定地通过接合得到高结合强度。热铆接方法使第二部件(30)的嵌入到第一部件(10)的多个孔(132)中并向内周面侧突出的多个凸起(33)一起熔融而与第一部件(10)接合,其中第一部件(10)具有大致锥体形状的中空部(11),多个孔(132)设置于中空部(11)的内周面,使用具有沿着内周面且在中空部(11)的周向上连续的形状的加热端头(51),使多个凸起(33)一起熔融,以熔融的相邻的凸起(33)彼此连结的状态与第一部件(10)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03890408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280050786.7
申请日:2012-10-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284 , B29C37/0021 , B29C65/08 , B29C66/124 , B29C66/30223 , B29C66/54 , B29C66/73921 , B29C66/8322 , B29L2031/08 , B29L2031/7496 , F04D17/10 , F04D29/023 , F04D29/026 , F04D29/2222 , F04D29/285 , F04D29/624 , F05D2230/23 , F05D2300/43
Abstract: 使多个叶片从轴向观察时配设成前后重叠的叶轮具有近前侧的第1叶轮部件和里侧的第2叶轮部件。叶轮的制造方法具有:对第1叶轮部件进行成型的工序;对第2叶轮部件进行成型的工序;和使第1叶轮部件与第2叶轮部件合体的工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