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635860B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680033289.4
申请日:2016-04-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后部结构。一种车身后部结构(10)具备:后隔板(24),其分隔车厢(27)与后部行李厢(28);及减震器基座(15),其经由车轮罩(13)与后隔板(24)接合。减震器基座(15)与车轮罩(13)接合而使减震器支承部(18)形成为袋状。另外,减震器支承部(18)经由后隔板(24)与后车架(21)连结,并且经由罩后角棱部(85)与后车架(21)连结。另外,罩后角棱部(85)及后隔板(24)形成为倒V字形。
-
公开(公告)号:CN107709143B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680033796.8
申请日:2016-06-0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1 , B62D21/152 , B62D25/082 , B62D25/088 , B62D25/14 , B62D25/145
Abstract: 车身前部构造包括将减震器外壳加强构件(21)和仪表板上板加强构件(15)连接的角部加强构件(22)。角部加强构件(22)是具有大致L字形的层差部(22f)的构件,包括:第1部分(22a),在车身宽度方向上与减震器外壳加强构件(21)相对,接合于减震器外壳加强构件(21);第2部分(22b),自第1部分(22a)朝向车身宽度方向上的车身内侧延伸;第3部分(22c),从下方与仪表板上板加强构件(15)相对,接合于仪表板上板加强构件(15);第4部分(22d),自第3部分(22c)向下延伸。第1部分(22a)和第3部分(22c)以连续面形成。第2部分(22b)和第4部分(22d)以连续面形成。层差部(22f)的底面(22fa)和第1部分(22a)以连续面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1157371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710152441.3
申请日:2006-04-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地板结构,该车体地板结构具有地板(10),该地板由左、右一对边梁(1,1)、和架设在该左、右一对边梁之间的前、后一对横梁(2A,2B)围起来,在边梁(1,1)与横梁(2A,2B)所形成的角部设置加强部件(41,42),该加强部件(41,42)相对于边梁(1,1)和横梁(2A,2B)呈倾斜状配置并与边梁(1,1)和横梁(2A,2B)分别相连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