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77939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310199018.8
申请日:2023-03-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3K26/21 , B23K103/04
Abstract: 提供一种镀覆钢板的激光焊接方法,能够使接合物的表面质量达到高水平。一种镀覆钢板的激光焊接方法,一边使激光束在规定的行进方向上相对移动,一边对使包括镀覆钢板的至少两张板材重合而成的层叠部分进行照射,从而将前述板材彼此焊接,所述镀覆钢板的激光焊接方法,包括:第一工序,借由使第一光束隔开规定间隔并沿着成对的两条移动轨迹移动的同时对层叠部分进行照射,从而形成第一熔融区域和第二熔融区域;及,第二工序,借由使第二光束沿着两条移动轨迹间的一条移动轨迹移动的同时对层叠部分进行照射,从而形成主熔融区域;并且,在第一工序中,利用第一光束熔融至层叠部分中的至少位于镀覆钢板与其他板材的界面的镀层。
-
公开(公告)号:CN115279653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180021349.1
申请日:2021-02-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低成本且高精度地组装车体的车体组装装置及车体组装方法。车体由多个组件构成,所述组件由1个以上的部件构成,车体的组装装置具备:临时组装装置(10),其利用处于未固化的状态的粘接剂粘接多个部件的规定部位,临时组装出由多个部件构成的装配组件(100),并且维持该状态;以及焊接装置(60),其对装配组件(100)的多个部件(101~106)彼此的粘接部分进行焊接,并且对装配组件(100)与其他组件(110)的接合部分、以及组件(110)与其他装配组件(120)的接合部分进行焊接。
-
公开(公告)号:CN111495651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078513.X
申请日:2020-02-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田幸治
IPC: B05B15/522 , B05B15/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嘴附着物除去装置和喷嘴附着物除去方法。在喷嘴附着物除去装置(10)和喷嘴附着物除去方法中,从空气供给源(22)向负压产生机构(24)的空气供给孔(36)供给压缩空气,并使压缩空气从空气供给孔(36)经由排出孔(34)的另一端(34b)排出到外部,据此产生从喷嘴插入部件(20)的锥部(28)经由通孔(30)朝向排出孔的负压的流动。接着,通过将喷嘴(12)的顶端部(12a)插入到喷嘴插入部件(20)的锥部(28),而在锥部(28)与喷嘴的顶端部之间形成与通孔连通的间隙(32)。根据本发明,能够不使装置大型化而高效地除去喷嘴的附着物。
-
公开(公告)号:CN1505553B
公开(公告)日:2010-07-07
申请号:CN02808842.5
申请日:2002-04-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3K26/067 , B23K26/24 , B23K26/32 , B23K26/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26/0608 , B23K26/037 , B23K26/067 , B23K26/0853 , B23K26/24 , B23K26/244 , B23K26/32 , B23K2101/18 , B23K2101/34 , B23K2103/04 , B23K2103/08 , B23K2103/50
Abstract: 当彼此重叠的钢板(W1、W2)被保持机构(12)定位和保持时,将第一激光束(L1)施加到钢板(W1)的加热区域(P1)以将钢板(W1)与其他钢板(W2)隔开给定距离,将第二激光束(L2)施加到焊接区域(P2)以焊接钢板(W1、W2),并且沿焊接方向使第二激光束(L2)与第一激光束(L1)同时移动。将第一激光束(L1)所施加的热量、第一激光束(L1)的移动速度以及第一激光束(L1)的焦斑直径设定为可将所述第一激光束(L1)所照射的板(W1)保持在未熔化的状态并使得所述板(W1)塑性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0513048C
公开(公告)日:2009-07-15
申请号:CN200510126907.3
申请日:2002-04-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3K26/067 , B23K26/24 , B23K26/42 , B23K26/00
Abstract: 当彼此重叠的钢板(W1、W2)被保持机构(12)定位和保持时,将第一激光束(L1)施加到钢板(W1)的加热区域(P1)以将钢板(W1)与其他钢板(W2)隔开给定距离,将第二激光束(L2)施加到焊接区域(P2)以焊接钢板(W1、W2),并且沿焊接方向使第二激光束(L2)与第一激光束(L1)同时移动。将第一激光束(L1)所施加的热量、第一激光束(L1)的移动速度以及第一激光束(L1)的焦斑直径设定为可将所述第一激光束(L1)所照射的板(W1)保持在未熔化的状态并使得所述板(W1)塑性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6921830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210344492.0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即使焊接加工台数增加,也能够更准确且稳定地判定焊接质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基于通电时的电极间的电阻波形判定焊接质量的点焊的质量判定方法中,当电阻波形为具有最大值的波形时,提取最大值位置作为特征量,当电阻波形为具有平坦部分的波形时,提取基于电阻波形在平坦部分之后的拐点的位置的特征量,基于提取的特征量来判定焊接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105463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1980031587.3
申请日:2019-05-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涂布喷嘴5具备:支架部6,其可安装在涂布枪2的枪架4的前端部;及,喷嘴主体部7,其内置于支架部6,并具有吐出粘接剂的吐出开口部73和供针阀42落座的阀座部72,所述针阀42打开或关闭吐出开口部73。喷嘴主体部7具备喷嘴主体前端部77,所述喷嘴主体前端部77形成有吐出开口部73且从支架部6的第一支架锥面67突出。另外,一旦对喷嘴主体前端部77从吐出开口部73侧向阀座部72侧施加负载,则喷嘴主体部7以相对于支架部6滑动的方式被支架部6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1482329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065972.4
申请日:2020-01-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田幸治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嘴距离确认装置和喷嘴距离确认方法。在喷嘴距离确认装置(10)和喷嘴距离确认方法中,首先,将喷嘴距离确认部件(48)连同更换部(25)一起安装于喷嘴主体(24)的顶端部(24a)。接着,通过使喷嘴针(32)的顶端部(32a)抵接喷嘴距离确认部件(48),而使喷嘴距离确认部件(48)从更换部(25)露出,并接触工件(14)。接着,通过涡电流传感器(38)检测出喷嘴针(32)的位置。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且高效地确认示教数据的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09476972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780040294.2
申请日:2017-07-07
Applicant: 施敏打硬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C09J163/00 , B65D65/00 , C09J5/06 , C09J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了耐喷淋性且在间断涂布时不产生拉线的断线性良好的结构用粘接剂组合物,以及一种使用该结构用粘接剂组合物的汽车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一种汽车结构体。作为一种断线性良好的结构用粘接剂组合物,所述结构用粘接剂组合物不含有液态橡胶成分,所述结构用粘接剂组合物包含:(A)橡胶粒子以一次粒子的状态分散的环氧树脂、以及(B)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剂,所述结构用粘接剂组合物中的橡胶粒子的配合比例为10质量%~45质量%,所述结构用粘接剂组合物的50℃下的粘度在剪切速度5(sec-1)时为190~380(Pa·s),在剪切速度200(sec-1)时为1~30(Pa·s)。
-
公开(公告)号:CN102281985B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0980154900.9
申请日:2009-12-0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3K26/32 , B23K26/70 , B23K26/21 , B23K103/04 , B23K103/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26/244 , B23K2101/34 , B23K210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使用激光束叠层焊接金属板的方法,其中至少一个金属板被表面处理,该方法包括把金属板放在另一个金属板上并且在金属板之间形成间隙,从而在焊接时在被处理表面处产生的气体可以通过间隙被驱散。表面处理过的第一工件(12)和表面处理过的第一工件(14)彼此重叠放置,并且借助夹紧装置(16)夹紧,夹紧装置的开口(16d)在第一工件(12)的将被焊接的位置(18a)处对中。然后,激光束指向位置(18a)以形成焊缝(19)的。光束然后指向开口(16d)的内周边附近以形成加热部分(20a),从而加热部分偏转以形成间隙(G1),在所述处理表面(12b,14a)处产生的气体(22)通过间隙(G1)扩散,从而减少气体压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