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17385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210183649.6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71 , H01M8/1004 , H01M8/1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所述燃料电池(12)具有: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0a),其在电解质膜(18)的两面设置有电极(20)、(22),在电解质膜(18)的外周部接合有框构件(24);以及一对隔板(14)、(16),该一对隔板(14)、(16)夹持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0a),在所述燃料电池(12)中,将电极(22)的外周部(22c)与框构件(24)的内周部(24n)的重复部分(24m)配置于形成有流路槽(36a)的流路区域(36b),所述流路槽(36a)使反应气体沿着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0a)的电极面流动,并且将所述重复部分(24m)以不向流路区域(36b)与连通孔(30a)、(30b)之间的缓冲部(44a)、(44b)伸出的方式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5207422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186832.1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10 , H01M8/1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树脂框MEA及其制造方法。在带树脂框MEA(10)中,电解质膜(26)具有与树脂框部件(24)的内周部(24i)重叠的外周重叠部(40)。在外周重叠部设置有离子流通阻止部(50、140)。离子流通阻止部阻止铁离子或者铜离子等流通。离子流通阻止部为环状形状,且围绕MEA(22)的发电区域(44)。离子流通阻止部能够形成为物理屏障或者化学屏障。据此,能够抑制电解质膜的中央区域因离子从MEA的外周侧进入而劣化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2282708B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080004409.0
申请日:2010-01-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83 , H01M8/0206 , H01M8/0232 , H01M8/0234 , H01M8/0254 , H01M8/026 , H01M8/0263 , H01M8/0267 , H01M8/04029 , H01M8/1006 , H01M8/1007 , H01M8/1018 , H01M8/241 , H01M8/2457 , H01M2008/1095 , H01M2300/00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堆(10),其将多个发电单元(12)沿水平方向层叠而构成。在第一金属隔板(14)的面(14b)上形成有作为第一燃料气体流路(36)的波状流路槽部(36a)的背面形状的波状流路槽部(44a)。在第三金属隔板(20)的面(20b)上形成有作为第二氧化剂气体流路(66)的波状流路槽部(66a)的背面形状的波状流路槽部(44b)。波状流路槽部(44a、44b)相互重合而形成冷却介质流路(44)。在发电单元(12)的上下两边设有氧化剂气体入口连通孔(30a)及燃料气体入口连通孔(32a)和氧化剂气体出口连通孔(30b)及燃料气体出口连通孔(32b)。在发电单元(12)的左右两侧分别分开形成有一对冷却介质入口连通孔(34a)及冷却介质出口连通孔(34b)。
-
公开(公告)号:CN102130353B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010623104.X
申请日:2010-12-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其能够以简单且经济性的结构阻止水集中而滞留在电解质膜的下端部附近,尽可能地阻止因所述电解质膜的溶胀而引起的劣化。燃料电池(10)通过利用第一隔板(14)及第二隔板(16)夹持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2)而构成。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2)具备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26)、阴极侧电极(28)及阳极侧电极(30)。第一隔板(14)上设有氧化剂气体流路(34),另一方面,第二隔板(16)上设有燃料气体流路(40)。燃料气体流路40的下端位置(40b)与氧化剂气体流路(34)的下端位置(34b)设定为在重力方向上不同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2057528B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0980121852.3
申请日:2009-06-0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58 , H01M8/0267 , H01M8/0271 , H01M8/04029 , H01M8/241 , H01M8/245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堆,作为一个例子的燃料电池堆10通过沿水平方向交替层叠第一发电单元(12a)和第二发电单元(12b)而构成。第一发电单元(12a)具备第一燃料气体流路(36)、第一氧化剂气体流路(50)、第二燃料气体流路(58)以及第二氧化剂气体流路(66),它们被设定为沿层叠方向相位彼此相同。第二发电单元(12b)具备被设定为沿层叠方向相位彼此相同的第一燃料气体流路(36)、第一氧化剂气体流路(50)、第二燃料气体流路(58)以及第二氧化剂气体流路(66),它们被设定为与第一发电单元(12a)相位不同。
-
公开(公告)号:CN102282708A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080004409.0
申请日:2010-01-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83 , H01M8/0206 , H01M8/0232 , H01M8/0234 , H01M8/0254 , H01M8/026 , H01M8/0263 , H01M8/0267 , H01M8/04029 , H01M8/1006 , H01M8/1007 , H01M8/1018 , H01M8/241 , H01M8/2457 , H01M2008/1095 , H01M2300/00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堆(10),其将多个发电单元(12)沿水平方向层叠而构成。在第一金属隔板(14)的面(14b)上形成有作为第一燃料气体流路(36)的波状流路槽部(36a)的背面形状的波状流路槽部(44a)。在第三金属隔板(20)的面(20b)上形成有作为第二氧化剂气体流路(66)的波状流路槽部(66a)的背面形状的波状流路槽部(44b)。波状流路槽部(44a、44b)相互重合而形成冷却介质流路(44)。在发电单元(12)的上下两边设有氧化剂气体入口连通孔(30a)及燃料气体入口连通孔(32a)和氧化剂气体出口连通孔(30b)及燃料气体出口连通孔(32b)。在发电单元(12)的左右两侧分别分开形成有一对冷却介质入口连通孔(34a)及冷却介质出口连通孔(34b)。
-
公开(公告)号:CN101453029B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0810178873.6
申请日:2008-12-0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156 , H01M8/0202 , H01M8/0258 , H01M8/0263 , H01M8/0267 , H01M8/04089 , H01M8/241 , H01M8/242 , H01M8/2457 , H01M8/2483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其在间隔冷却结构中,可实现流路结构的简单化,并且提高排水性与气体分配性,从而能够良好地保持燃料电池整体的发电性能。在第一隔板(14)设有连通第一燃料气体流路(36)与燃料气体出口连通孔(32b)的出口侧第一连接流路(80b),并且在第二隔板(18)设有连通第二燃料气体流路(58)与所述燃料气体出口连通孔(32b)的出口侧第二连接流路(92b)。出口侧第一连接流路(80b)与出口侧第二连接流路(92b)具有被配置于同一隔板面内的外侧通路(88a)与外侧通路(100a),并且,所述外侧通路(88a)与所述外侧通路(100a)交替独立地形成于同一隔板面内。
-
公开(公告)号:CN101335358B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申请号:CN200810130629.2
申请日:2008-06-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58 , H01M8/026 , H01M8/0267 , H01M8/04029 , H01M8/04089 , H01M8/241 , H01M8/242 , H01M8/2457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构成本发明的燃料电池(10)的发电单元(12),层叠第一金属隔板(14)、第一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6a)、第二金属隔板(18)、第二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6b)及第三金属隔板(20)。在发电单元(12)内,形成第一氧化剂气体流路(34)、第一燃料气体流路(38)、第二氧化剂气体流路(40)及第二燃料气体流路(42)。第一氧化剂气体流路(34)与第二氧化剂气体流路(40),各自的流路槽个数相互不同,另一方面,第一燃料气体流路(38)与第二燃料气体流路(42),各自的流路槽个数相互不同。
-
公开(公告)号:CN101364649A
公开(公告)日:2009-02-11
申请号:CN200810146024.2
申请日:2008-08-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58 , H01M8/0267 , H01M8/241 , H01M8/242 , H01M8/24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10),具备发电组件(12),该发电组件(12)层叠有第一金属隔板(14)、第一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6a)、第二金属隔板(18)、第二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6b)及第三金属隔板(20)。形成于发电组件(12)内的第一氧化剂气体流路(34)与第二氧化剂气体流路(48)的各自的流路槽条数被设定为相互不同的条数,而各自的气体流路长度被设定为相互相同的长度,并且各自的流路槽深度被设定为相互相同的深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117345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210172443.3
申请日:2022-02-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62 , H01M8/1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粘合剂的选定方法和发电电池。以暴露在发电电池(10)的流体流路(78)中的方式设置的热塑性树脂的粘合剂(40a)的选定方法包括载荷施加工序、暴露工序、测定工序和选定工序。在载荷施加工序中,对由第1树脂膜(80)和第2树脂膜(82)夹着粘合剂(84a)而形成的层叠体(86)施加层叠方向上的压缩载荷。在暴露工序中,将层叠体(86)暴露在加热至规定温度并且加湿至规定湿度的环境。在测定工序中,对粘合剂(84a)在暴露工序时的流动量M进行测定。在选定工序中,将流动量(M)为规定量(M1)以下的粘合剂(84a)选定为用于发电电池(10)的粘合剂(40a)。据此,能够抑制发电性能下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