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880409B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510211083.3
申请日:2015-04-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进行植物光合作用和根系泌氧能力检测装置及应用。该装置包括由上至下的光照系统单元、多通道植物光合‑泌氧单元和泌氧检测单元;所述光照系统单元通过支架固定于多通道植物光合‑泌氧单元上;所述多通道植物光合‑泌氧单元包括多通道板、以及与多通道板配合使用的若干个玻璃管、塞子和密封圈;多通道板上设有若干个板孔;玻璃管的边沿向外突出,玻璃管通过密封圈固定在板孔上;玻璃管上设有取样口,取样管通过取样口与玻璃管密封连接;取样管的一端插入玻璃管的底部,另一端在玻璃管外连接有取样装置;所述泌氧检测单元为以多通道板为顶部的无氧操作单元。本发明装置能够在植物光合作用的同时,进行根系泌氧能力的原位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4773918B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510156612.4
申请日:2015-04-0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2F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河涌或水塘的硝化反硝化脱氮人工折流式生态系统及工法,利用河流自然生态硝化反硝化脱氮原理,通过沉水植物有无的生态工法营造不同环境条件的表面流系统,通过导流保证水流以折流方式运行,通过连续的无水生植物区与沉水植物密植区串联单元,使水体充分与沉水植物和底质接触,形成连续的好氧、缺氧或厌氧单元,有利于氮素连续且充分进行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本发明功能分区明显、氮素净化效率高,工艺过程易于管理和控制,投资少、运行费用低,且生态工法在保证水质效果的同时兼具增强水环境观赏性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具有一定流速的城镇河涌与乡村水塘的面源污染生态处理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880409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211083.3
申请日:2015-04-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进行植物光合作用和根系泌氧能力检测装置及应用。该装置包括由上至下的光照系统单元、多通道植物光合-泌氧单元和泌氧检测单元;所述光照系统单元通过支架固定于多通道植物光合-泌氧单元上;所述多通道植物光合-泌氧单元包括多通道板、以及与多通道板配合使用的若干个玻璃管、塞子和密封圈;多通道板上设有若干个板孔;玻璃管的边沿向外突出,玻璃管通过密封圈固定在板孔上;玻璃管上设有取样口,取样管通过取样口与玻璃管密封连接;取样管的一端插入玻璃管的底部,另一端在玻璃管外连接有取样装置;所述泌氧检测单元为以多通道板为顶部的无氧操作单元。本发明装置能够在植物光合作用的同时,进行根系泌氧能力的原位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4878721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211548.5
申请日:2015-04-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生态混凝土系统在重金属和/或氮磷污染底泥修复中的应用。所述多孔生态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比的组分:活性粗骨料:水泥:水=4.02~5.69:1:0.25~0.30;所述活性粗骨料为沸石、火山石或活性碳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应用时,利用活性多孔生态混凝土在底泥-水界面形成多孔生态混凝土覆盖层,并在覆盖层上种植沉水植物,这样通过活性覆盖层与沉水植物的协同作用,能持久有效稳定的控制底泥中重金属和氮磷的内源释放,而且活性覆盖层可以较好的保障底泥覆盖层的整体结构完整性,为底栖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利于修复水体后期的底栖生境恢复和重建。
-
公开(公告)号:CN102296567A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110163221.7
申请日:2011-06-1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E02B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河岸带护坡和面源污染控制的软隔离带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是在河岸设置软隔离带,所述软隔离带主要包括隔离槽和软骨料生态坡面。隔离槽的作用是污染物滞纳、隔离,生态坡面的作用为水土保持、污染物过滤和吸收。本发明上述方法主要适用于土壤含水量较低的河道岸坡,可以克服干燥和寒冷的气候条件,促进草籽萌发和生长,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绿化护坡,兼具有显著的景观美化和生态系统恢复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787887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156548.X
申请日:2015-04-0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涌或水塘的硝化反硝化脱氮自然平流式生态系统及工法,通过水生植物有无的生态工法营造不同环境条件的河涌系统,利用水流运行中通过连续的无水生植物区与水生植物密植区布置单元,以科学模拟A/O工艺实现自然平流式表面流系统,保证水流均匀推流并充分与水生植物和底质接触,形成连续的好氧、缺氧或厌氧部分,达成连续且充分反应的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本发明功能分区明显、对于氮素去除效果较好,工艺过程易于管理和控制,投资少、运行费用低,且生态工法在保证水质效果的同时兼具增强水环境观赏性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具有一定流速的城镇河涌与乡村水塘的面源污染生态处理中。
-
公开(公告)号:CN103910435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410015801.5
申请日:2014-01-1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2F3/34 , C02F10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sp.)FS1在染料脱色方面的应用。所述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sp.)FS1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3561。本发明所述菌株生长迅速,环境适应性强,具有广谱的染料降解能力,对多种染料都具有很好的脱色效果,培养10h即能达到最大脱色率,脱色率可达90%以上,最大脱色浓度达5000mg/L。将本发明菌株应用于印染废水以及相关的染料废水脱色处理,能有效避免难于自然降解的染料分子直接进入水体导致的环境污染,且无二次污染,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率和应用前景。本发明首次将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sp.)应用于染料降解,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为解决染料污水处理尤其是脱色问题提供有力的技术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2531187B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210015622.2
申请日:2012-01-1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2F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层叠式垂直流-水平潜流组合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由层叠式垂直流湿地和水平潜流湿地两部分构成,按照层叠式垂直流湿地在前,水平潜流湿地在后的顺序串联起来形成紧凑的组合式人工湿地系统。所述层叠式垂直流湿地包括有多层填充不同粒径基质的滤床模块,污水从层叠式垂直流湿地的顶部布洒下来,自上而下逐级进入各层滤床模块进行处理,污水到达层叠式垂直流湿地的最底层后,通过设置在层叠式垂直流湿地底部的穿孔花墙进入后一级水平潜流湿地进一步净化处理,最后从水平潜流湿地的上端出水。本发明强化了通风复氧效果,提高了组合湿地污染物处理能力,同时减少了占地面积,并能有效防止堵塞。
-
公开(公告)号:CN102296567B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110163221.7
申请日:2011-06-1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E02B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河岸带护坡和面源污染控制的软隔离带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是在河岸设置软隔离带,所述软隔离带主要包括隔离槽和软骨料生态坡面。隔离槽的作用是污染物滞纳、隔离,生态坡面的作用为水土保持、污染物过滤和吸收。本发明上述方法主要适用于土壤含水量较低的河道岸坡,可以克服干燥和寒冷的气候条件,促进草籽萌发和生长,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绿化护坡,兼具有显著的景观美化和生态系统恢复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225804B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110135344.X
申请日:2011-05-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应急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滤式生物模块反应器及其应用。本发明所述反应器由1~n个可自由组合的框式滤料模块组成;所述框式滤料模块中填充了天然材料类的滤料。本发明所述反应器可以根据处理水量和污染物浓度设置不同的滤料模块系统进行并联或串联组合,安装、拆卸灵活方便,所述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短,能够适应需要高水力负荷处理的大面积水体,且脱氮、除磷和除藻的效果好,反冲洗周期长,可广泛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和饮用水源地取水口水质的安全净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