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件彼此的接合方法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421060B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申请号:CN200780013389.1

    申请日:2007-04-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将第2构件接合到由具有由分隔壁部划分的多个中空部的管状体构成的第1构件上的构件彼此的接合方法。将第1构件(1)插通在设置在第2构件(5)上的插通孔(6)内。在第1构件(1)的各中空部(3)内,配置模具(11)的模具片段(11a)和心轴(18)的楔部片段(19a)。接下来,在通过两楔部片段(19a、19a)彼此夹持第1构件(1)的分隔壁部(4)的状态下,将各楔部片段(19a)插入对应的模具片段(11a)的楔孔部片段(14a)内,由此使模具(11)的各模具片段(11a)向第1构件(1)的半径方向外侧方向移动。由此,对第1构件(1)的插通在插通孔(6)内的插通部分(2a)及其轴方向两侧附近部分(2b、2b)进行扩径加工,将第1构件(1)与第2构件(5)接合。

    构件彼此的接合方法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15505A

    公开(公告)日:2009-04-22

    申请号:CN200780012265.1

    申请日:2007-04-05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将第2构件坚固地接合在由管等管状体构成的第1构件上的构件彼此的接合方法。准备:由具有中空部(3)的剖面多边形状的管状体构成的第1构件(1),具有剖面形状与第1构件(1)的剖面形状相对应的插通孔(6)的第2构件(5),和在与第1构件(1)的各平坦壁部(1a)相对应的位置在周方向上被分割为多个的分段式模具(11)。然后,将第1构件(1)插通在第2构件(5)的插通孔(6)内,并且在第1构件(1)的中空部(3)内配置分段式模具(11)。接下来,接下来使分段式模具(11)的各模具片段(11a)向第1构件(1)的各角部(1b)并向第1构件(1)的半径方向外侧方向移动,由此对第1构件(1)的插通在插通孔(6)内的插通部分(2a)及其轴方向两侧附近部分(2b、2b)进行扩径加工,将第1构件(1)与第2构件(5)接合。

    扁平管用金属板,扁平管,含扁平管的热交换器及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384564C

    公开(公告)日:2008-04-30

    申请号:CN02811532.5

    申请日:2002-06-06

    Abstract: 一种金属板,它包括通过一连接部分88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扁平壁形成部分89、90,从各个扁平壁形成部分89、90一体地向上突出的多个加强壁形成部分83、84,和形成在该板的各相对侧边缘上并从该处一体地向上突出的侧壁形成部分81、82。在扁平壁形成部分89上的加强壁形成部分83的上端部形成有一突出部85,而在另一扁平壁形成部分90上并待与加强壁形成部分83接靠的加强壁形成部分84的上端部中形成有一用于配合突出部85的凹陷部86。该金属板满足以下关系:A>a,A/a≤1.5,B/b≤1.5,C/c≤1.5,D/d≤1.5,其中,A是突出部85的截面积,B是突出部85的高度,C是突出部85的最大宽度,D是突出部85的上端部的宽度,a是凹陷部86的截面积,b是凹陷部86的深度,c是凹陷部86的最大宽度,d是凹陷部86的一个开口宽度。

    用于热交换器中的集管、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99859A

    公开(公告)日:2005-03-23

    申请号:CN02807024.0

    申请日:2002-0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05383 F28F9/0214 F28F2225/08

    Abstract: 一种用于热交换器中的集管,包括一具有多个插管开口(23)的基壁(20),一与该基壁(20)相对的相对壁(30),一对设置在基壁(20)和相对壁(30)的两横向侧并连接横向侧的侧壁(40a和40b),和沿其纵向设置在基壁(20)和相对壁(30)之间并连接基壁(20)和相对壁(30)的加强壁(50a和50b)。侧壁(40a和40b)通过弯曲加工一体地形成在基壁(20)的两横向侧上。相对壁(30)的第一半部分(30a)通过弯曲加工一体地形成在一侧壁(40a)的一侧,相对壁(30)的第二半部分(30b)通过弯曲加工一体地形成在另一侧壁(40b)的一侧。加强壁(50a和50b)通过弯曲加工一体地形成在相对壁(30)的第一半部分(30a)和第二半部分(30b)的侧部。通过该用于热交换器中的集管,可以获得高耐压性,并且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和制造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