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17264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591194.7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塔筒尾涡能量捕获装置,包括水下塔筒和液压马达发电机组件,所述水下塔筒上轴向设有可周向转动的上摆臂组件和下摆臂组件;所述上摆臂组件与所述下摆臂组件之间设有可俯仰运动的振荡水翼系统;所述塔筒内设有至少两组摆动液压结构,两所述摆动液压机构上分别啮合连接有上摆臂组件和下摆臂组件;且两摆动液压机构与所述液压马达发电机组件电连接,上摆臂组件和所述下摆臂组件分别包括螺接在塔筒上的上摆臂前套筒、上摆臂后套筒、下摆臂前套筒以及下摆臂后套筒。解决了传统的潮能捕获装置基本上都需要独立的支撑结构固定于海底,安装、维护成本较高,且由于靠近海底,潮流流速较慢,限制了其能量捕获性能的发挥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579196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10473064.9
申请日:2020-05-2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导线气动特性风洞测量方法和装置,借鉴风洞实验及空气动力学知识,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气动特性风洞实验所用导线型号及试验工况;(2)设计制作风洞实验所用可移动式格栅,并确定实验装置布置位置;(3)开启风洞,流场测试并数据处理获得对应的湍流特性参数和流速分布;(4)设计输电导线气动特性风洞测量装置,并在风洞中安装调试;(5)开启风洞,测试不同工况下输电导线气动力特性记录数据,直至所有工况都测试完毕;(6)对比各工况下气动力数据,分析其中变化规律,完成输电导线气动特性试验;该方法可以精确采集各种风速及风向角下的输电导线模型的气动参数,提高试验效率,具有较强的工程价值和实际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323201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10289298.8
申请日:2020-04-1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柔塔涡振控制研究的实验平台,包括导轨、直线轴承、挡板、塔柱、线性弹簧、NES、翼型段、轴支座、支柱、底座以及滑道;导轨设置有两根,分布在风洞洞壁上,导轨与地面平行,两导轨上均装有直线轴承;两直线轴承均连接有挡板;两挡板之间设有塔柱,塔柱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挡板的底部、顶部,线性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挡板的边缘,另一端安装在风洞洞壁上;NES安装在塔柱内部平台上,翼型段高度与塔柱高度一致,翼型段两个端面连有挡板;挡板下方连有轴支座,通过紧固螺栓将轴支座牢靠固定在支柱上,调节紧固螺栓,可以旋转挡板以改变翼型段的攻角,支柱可在底座、滑道内做两自由度滑动,本发明为风力机大型化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3110024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377197.0
申请日:2021-04-0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5B11/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椭圆焦半径改进型海鸥算法的风力机叶片振动控制器设计方法。针对叶片振动系统存在的多自由度振动、系统非线性和和驱动饱和问题,结合传统PID和分数阶理论设计叶片分数阶PID振动控制器。同时,设计了基于椭圆焦半径原理的改进型海鸥(EFR‑SOA)算法,用来搜索最优的分数阶振动控制参数。EFR‑SOA算法是在传统海鸥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几何学的椭圆焦半径原理,用来动态调节海鸥螺旋移动的路径和速度,从而提高全局寻优精度、加快收敛速度并降低计算成本。与传统最优PID控制相比,本发明方法能够显著改善叶片多自由振动抑制的动态特性、提升抗驱动饱和性能并缩短控制参数的优化计算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0837676A
公开(公告)日:2020-02-25
申请号:CN201911068740.8
申请日:2019-11-0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舵系统振动特性预测方法,包括以下过程: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对舵系统进行建模,获取舵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根据舵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确定考虑舵叶弯曲扭转耦合振动和轴向振动的耦合梁传递方程;根据舵系统中各元件的传递矩阵和传递方程,确定系统的总传递矩阵和总传递方程;求解总传递方程得到舵系统的振动特性。本发明充分考虑舵系统的结构细节,计算效率高并且仿真精度高,具有一定实用性;同时,为工程上类似的多刚柔耦合体系统动力学问题的快速建模与仿真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0633555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0962331.6
申请日:2019-10-1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非线性振动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抑制涡激振动的非线性能量阱优化设计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非线性能量阱参数选取不合理造成的非线性能量阱对柱体振动抑制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基于Van der Pol尾流振子模型和Van der Pol方程建立在非线性能量阱作用下的柱体涡激振动模型;计算设计工况下的涡激振动响应;将优化算法与柱体涡激振动模型相结合,建立非线性能量阱减振装置优化设计模型,并获得满足条件的非线性能量阱参数;将决定的非线性能量阱参数作为实物设计目标。本发明能更高效寻找到满足设计要求的非线性能量阱参数,最大程度抑制柱体的涡激振动。
-
公开(公告)号:CN105888970B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610324398.3
申请日:2016-05-1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F03D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风机叶片基于灰色信息优化的自适应内模振动控制方法,该方法针对复杂运行环境下智能风机叶片振动系统中存在的多种不确定因素,采用基于灰色信息理论优化的自适应内模振动控制方法,即利用灰关联优化的差分进化辨识方式对不确定影响下的叶片振动系统进行精确辨识,使得内模振动过程辨识更加理想精确;利用灰色规划理论对叶片自适应内模振动控制器的参数进行自适应优化调节,有利于提高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和鲁棒性,使得闭环系统在克服不确定因素影响的同时能够取得高性能的智能风机叶片自适应振动控制效果。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灰色优化自适应内模振动控制方法可克服智能风机叶片在复杂工作环境中的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949611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518046.2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长期风力发电量预测方法,通过设计速率阻尼适形分数阶累加算子来提高不确定风电数据挖掘的有效性和效率,同时提出了基于速率阻尼适形分数阶的灰色伯努利模型,即RDCFBM(1,1,tβ)模型,在传统NGBM(1,1)模型中引入三个新参数,包括适形分数阶次、阻尼系数和结构指数,提高了不确定增长率影响下的地区年风力发电的预测精度。此外利用灰狼优化算法对模型的非线性参数进行优化,增强模型的在不同地区场景下的自适应性。对比传统灰色预测模型,RDCFBM(1,1,tβ)模型提高了多个地区年风力发电量的模拟精度和预测精度,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应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640412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010473052.6
申请日:2020-05-2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10K11/16 , G10K11/162 , G01M9/04 , G01M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气式直流低速风洞降噪处理方法,借鉴风洞设计理论经验、空气动力学、气动声学的基础,在原有的吸气式低速直流风洞基础上,风机管道内来流方向加装消声器,消声器和风洞原有管道采用密封橡胶圈结合卡套连接的方式软连接,风洞利用两支撑架固定后,施工时仅需将原试验段后移,并将卡件固定在定位槽中,高效率的完成风洞扩散段与收缩段拆卸,避免了大范围的移动性施工。同时通过软连接及加装阻尼减振器,进一步减小振动噪声。利用本发明方法,风洞改造的整体工作量减轻,且施工时的所需工具较少,难度较低,同时较低的改造成本及较少的基建面积对低速风洞设计及推广使用,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127775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818671.3
申请日:2022-07-12
Applicant: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适用于固定高度的格尼襟翼风力机翼型静态升力预测方法,包括:搭建风力机翼型气动试验台,设置采集参数;开启风洞,依次测量不同攻角时翼型气动变化情况;基准翼型上加装格尼襟翼,重复上述试验,测量加装格尼襟翼的风力机翼型零升力攻角;气动数据处理,确定基准翼型及格尼襟翼翼型的零升力攻角及基准翼型的升力系数斜率;利用试验所得经验常数代入半经验预测模型,求得加装格尼襟翼的风力机翼型静态气动力。本发明适用于加装固定高度的格尼襟翼风力机翼型静态气动数据的预测,所得预测值准确揭示了格尼襟翼翼型静态升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对风力机翼型加装气动附加件的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