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6002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48410.0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C09D1/00 , C09D183/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絮凝池池壁的抗污染超疏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以含氢硅油(PMHS)和富含表面羟基的纳米SiO2作为主要成分制备得到超疏水涂层溶液,通过空气喷涂技术将其涂覆在絮凝池池壁的混凝土块表面,以构建抗污染超疏水絮凝池池壁。PMHS主链带有的大量活性Si‑H键,能够在室温条件下和纳米SiO2及混凝土块表面丰富的羟基基团发生脱氢反应,将PMHS表面的超疏水基团‑CH3定向接枝在SiO2及混凝土块表面,利用含氢硅油表面‑CH3的超疏水特性在絮凝池池壁表面构建超疏水层。总的来说,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原料来源丰富,无毒且价格低廉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815727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238623.6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过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罩滤池组合式水处理装置及方法。该移动罩滤池组合式水处理装置包括:移动罩,移动罩包括多个伞面;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一端沿第一连接杆的轴向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一连接杆,另一端与伞面的内侧面铰接;滑动杆,每个伞面的内侧面上均设置有滑动杆;第一超声发生机构,每根滑动杆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一超声发生机构,多个第一超声发生机构沿滑动杆的轴向方向依次分布;第二超声发生机构,第二超声发生机构位于伞面的内侧,且用于与第一连接杆连接。本发明有利于简化反冲洗设备的结构,降低使用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081452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1810938176.X
申请日:2018-08-17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C02F3/34 , C02F3/32 , C02F3/30 , C02F3/12 , C02F1/52 , C02F101/1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载体生物膜与活性污泥耦合的序批式污水处理装置及工艺,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装置、进水装置和加药装置,进水装置和加药装置分别通过管道与反应装置连接;所述反应装置的侧面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溢流口、排水口和排泥口,且还设置有将反应装置底部的泥水混合液回流至顶部的回流装置;所述反应装置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载体填料、搅拌装置和曝气装置;所述载体填料固定在反应装置排水口以上、溢流口以下的区域;所述曝气装置固定在反应装置底面。本发明的污水处理装置及工艺可以使出水水质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特别排放限值”,出水的氨氮浓度小于0.5mg/L、总氮浓度小于10mg/L。
-
公开(公告)号:CN109081452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0938176.X
申请日:2018-08-17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C02F3/34 , C02F3/32 , C02F3/30 , C02F3/12 , C02F1/52 , C02F101/1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载体生物膜与活性污泥耦合的序批式污水处理装置及工艺,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装置、进水装置和加药装置,进水装置和加药装置分别通过管道与反应装置连接;所述反应装置的侧面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溢流口、排水口和排泥口,且还设置有将反应装置底部的泥水混合液回流至顶部的回流装置;所述反应装置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载体填料、搅拌装置和曝气装置;所述载体填料固定在反应装置排水口以上、溢流口以下的区域;所述曝气装置固定在反应装置底面。本发明的污水处理装置及工艺可以使出水水质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特别排放限值”,出水的氨氮浓度小于0.5mg/L、总氮浓度小于10mg/L。
-
公开(公告)号:CN11832424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21357.8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浮刮渣装置及方法,该气浮刮渣装置包括造浪机构、推流机构和动力机构;推流机构包括可作循环圆周运动的浆板,带动水面产生横向推流;造浪机构包括可作循环升降运动的楔形块,带动水面产生纵向波浪。该方法的处理流程为:气浮池面形成浮渣后,动力机构将动力传导至造浪机构和推流机构,在水面产生纵向的波浪和横向的水流,浮渣在波浪和水流的推动作用下,向排渣槽方向运动,并翻越过排渣槽的槽体边沿,使浮渣进入排渣槽内完成排渣。该方法降低对气浮池中水位的要求,避免了传统刮渣机需要抬升气浮水位连续排渣,导致大量水耗的问题;同时,由于不采用机械部件拖行浮渣,使得无需考虑机械干涉的问题,降低设备布置难度及故障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716813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1100739.6
申请日:2021-09-18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 C02F101/16 , C02F101/2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水厂系统,水厂系统包括工艺系统和信息系统,工艺系统包括:进水子系统、前处理工艺子系统、预处理工艺子系统、深度处理工艺子系统、泥水处理工艺系统、投药子系统、出水子系统、暖通除臭子系统;信息系统包括:水量水质监控子系统、生产调度指挥子系统、能源和物料管理子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实验室管理子系统、故障报警处理子系统、派工单子系统、移动端、信息中心。信息系统监控工艺系统运行时的相关数据,以及管理所述工艺系统,最终实现水厂的高度自动化控制、精细化监控和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05923680B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610444645.3
申请日:2016-06-16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与上向流斜板气浮‑沉淀固液分离装置,用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气浮‑沉淀池,气浮‑沉淀池通过隔墙形成配水区和接触区,接触区的底部设有进水配水穿孔花墙,配水区内设有将配水区分隔为顶部配水区和底部配水区的气浮‑沉淀填料装置,接触区内设有溶气释放器,隔墙上设有气浮进水孔、沉淀进水孔、闸板,气浮‑沉淀池设有相独立的气浮出水总渠和沉淀出水总渠,配水区内于气浮‑沉淀填料装置的上方设有沉淀集水槽,配水区内于气浮‑沉淀填料装置的下方设有若干气浮穿孔集水管。本发明结构设计更加合理,能确保气浮工艺与沉淀工艺的良好运行,出水水质得到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9405924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361037.1
申请日:2018-11-15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G01F2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水管网液位在线远程监测系统及方法,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实时采集排水井内的液位信息,并根据液位信息生成发送数据包;S2、对发送数据包内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按照预设格式整理并存储数据;S3、结合存储的数据和预设的液位模型对排水管网液位进行监测和分析。本发明能够实时监测排水管网的液位信息,使得调度人员能够远程掌握排水管网的实时液位情况,及时做出调度决策,提高调度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另外,为调度管理难度较大的深层隧道排水系统优化调度研究提供实时、准确的基础数据,有利于最大化发挥深隧排水系统减少内涝和溢流污染的作用。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排水管网运行调度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651040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226065.3
申请日:2016-12-27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10/46 , G06Q10/04 , G06Q50/2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内涝监测点的优化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城市内涝点,对其构建决策矩阵;对决策矩阵的量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根据无量纲化处理的求解结果,确定理想解和负理想解;进一步确定理想解的欧式距离、负理想解的欧式距离,以及确定理想解之间的灰色关联度、负理想解之间的负灰色关联度,然后计算综合贴近度;对每个城市内涝点的综合贴近度按大小进行排序,综合贴近度最大的为最优城市内涝监测点。本发明方法能满足城市内涝监控的实际需要,为城市排水管网内涝监控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有利于发挥其有效性能,并且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内涝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84138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852490.8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在线识别的浮渣脱气智能装置及工艺,包括浮渣收集模块、浮渣脱气模块、浮渣沉淀模块和污泥处理模块,所述浮渣收集模块位于气浮‑沉淀池末端,所述浮渣脱气模块与浮渣收集模块通过排渣管相连,位于气浮‑沉淀池下方,所述浮渣脱气模块通过管道与浮渣沉淀模块相连,所述浮渣沉淀模块通过管道与污泥处理模块相连。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图像在线识别的浮渣脱气智能装置及工艺,用于对浮渣进行脱气处理,去除浮渣中的气体并使它混入下层液体,最终随液体一同被排出,解决浮渣因为含有大量气泡,难以沉降、难以排除的难题,避免浮渣处理系统出现结垢现象,避免有害气体产生,避免污泥泵受气泡侵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