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69001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407782.7
申请日:2021-11-2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IPC: H01M8/10 , H01M8/1007 , H01M8/24 , H01M8/246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系统,包括电堆以及与电堆连接的反应物回路和空气回路,空气回路包括除湿元件;电堆用于通过电化学反应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换;反应物回路与电堆的反应物侧连接并用于给电堆提供反应物;空气回路与电堆的空气侧连接并用于给电堆提供空气,除湿元件用于通过电堆的余热驱动对进入电堆的空气进行除湿以降低进入电堆空气的湿度。该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系统通过电堆、反应物回路和空气回路实现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内的能量转换;并通过电堆空气侧设置的除湿元件利用电堆余热驱动对进入电堆中空气进行除湿,从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进入电堆的空气的湿度,从而提高了该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系统的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3791243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0884480.2
申请日:2021-08-0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IPC: G01R1/04 , G01R31/37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式燃料电池夹具及检测装置,用于膜电极的夹持,该一体式燃料电池夹具包括沿膜电极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端板、第一绝缘板、第一导电板、第二导电板、第二绝缘板及第二端板,膜电极固定于第一导电板与第二导电板之间,其中:第一导电板包括第一集流板与阳极板,第一集流板与阳极板为一体式结构;第二导电板包括第二集流板与阴极板,第二集流板与阴极板为一体式结构;该一体式燃料电池夹具可避免第一集流板与阳极板、第二集流板与阴极板之间的接触不良,且可提高对膜电极性能的检测精度,简化燃料电池的安装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13529135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602774.1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避免高温电解中产生热机械应力的方法。所述方法的原理在于:在电解系统运行过程中,通过施加或者移除电能,将所述电解系统的工作电压在开路电压和热中性电压之间瞬时切换。采用本方法可以通过瞬时施加或者移除电能输入实现气体制取的瞬时启动和停止,其响应速度相比现有系统更快;另外,在施加或者移除电能时,不会在机械脆弱的陶瓷电堆内部引起温度梯度,也不需要复杂的热管理来平衡输入高温电解系统电堆的电能和热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018123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210481495.9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IPC: G06Q10/04 , G06Q10/0635 , G06Q10/0639 , G06Q50/06 , H02J3/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最优风险区间的多能耦合微能源网鲁棒优化调度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多能耦合网络能流关系、设备特性进行建模,包括电转气设备(P2G)、电制冷机、燃油与燃气机组、风力发电设备等;其次提出了价值风险评估策略,可以通过与调度策略联合优化获得最优弃风与切负荷置信区间,解决了现有鲁棒优化问题中无法进行精确参数估计不确定集边界的问题。最后以弃风、切负荷风险区间与经济三者最优为目标函数,建立两阶段鲁棒优化调度模型。通过CPLEX求解器求解该模型能获得系统中多能设备的最优能流关系、最优设备出力与最优风险区间,能在不确定新能源广泛渗透的电力系统中进行良好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066257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111365620.1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7/11 , G06F17/16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综合能源分布鲁棒优化调度方法、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历史风电出力数据,通过Wasserstein距离构建基于经验分布的风电出力分布模糊集;对所述风电出力分布模糊集进行预处理;根据预处理后的所述风电出力分布模糊集,建立所述电‑气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调度模型;通过仿射规则与对偶定理求解所述优化调度模型,得到优化调度结果。该方法既将真实分布与经验分布进行了良好关联,又降低了优化调度模型的求解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793944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110886380.3
申请日:2021-08-0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IPC: H01M8/0202 , H01M8/0258 , H01M8/04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夹具及测试装置,用于膜电极封装的夹持,该燃料电池夹具包括沿膜电极封装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端板、第一绝缘板、第一集流板、阳极板、阴极板、第二集流板、第二绝缘板、第二端板,膜电极封装可固定于阳极板与阴极板之间,其中:第一端板上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阳极气路入口、阳极气路出口、阴极气路入口及阴极气路出口,且阳极气路入口与阴极气路出口相邻;第一绝缘板、第一集流板、阳极板、阴极板、膜电极封装上形成有气路通道,气路通道与阳极气路入口、阳极气路出口、阴极气路入口及阴极气路出口均连通;该燃料电池夹具可降低膜电极性能测试误差,并提高燃料电池夹具的耐久性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786934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75320.3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IPC: C25B1/042 , C25B15/08 , C25B15/021 , C25B9/67 , B01D53/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固体氧化物电解系统中分离气体的方法与装置。本发明的分离方法包括:通过蒸发器将液态水蒸发为水蒸气并在固体氧化物电堆中对水蒸气进行电解,阴极产出产物氢气与未反应水蒸气的混合物,阳极产出氧气;将产物氢气与未反应水蒸气的混合物送入气体分离装置中进行分离;将在电堆阳极产生的氧气通过通入空气来带走排出;分别收集分离出的产物氢气和未反应的水蒸气,并将收集的未反应的水蒸气送回工艺流中进行重复利用。本发明所述方法与装置通过将水蒸气与氢气分离,并将收集的未反应的水蒸气送回工艺流中进行重复利用,既能提高固体氧化物电解系统中水蒸气的利用率,也能降低固体氧化物电解系统的能量消耗,进而提高固体氧化物电解系统的整体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513977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278146.3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SOC技术的风光‑氢综合能源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系统包括:风电场、光伏阵列、蓄电池、RSOC制氢发电系统、储氢系统,该系统用于风光电的多元消化;此外,在基于RSOC技术的风光‑氢综合能源系统的能量管理方法中,首先采集风电功率、光电功率、蓄电池、RSOC系统、储氢系统及负荷需求的实时状态,采用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方法确定RSOC系统的运行模式、RSOC系统的运行功率和蓄电池的分配功率,从而提高综合能源系统调控性能,使整个风电‑氢综合系统安全、高效、可靠的运行,稳定实现系统稳定供电。
-
公开(公告)号:CN114122460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15240.4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IPC: H01M8/04089 , H01M8/24 , H01M8/040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SOFC能源系统,本申请通过在SOFC电堆的阳极出料口一侧与阴极出料口一侧设置了尾气排放管道,利用该尾气排放管道将燃料回路与氧化剂回路相连通,由于这两条回路连通位置都是SOFC电堆的直接下游,借助压力势能的作用使得两条回路的压力水平保持相等,通过避免压力差,使得陶瓷密封件上的应力得到了缓解,从而延长了SOFC电堆及其系统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4649548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210245066.1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IPC: H01M8/04007 , H01M8/04014 , H01M8/0662 , H01M8/14 , H01M8/249 , H01M8/04089 , H01M8/04701 , H01M8/04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燃料电池系统,包括顶部燃料电池、底部燃料电池、烟气预热器、中间再热器、燃料预转换器、燃料预热器、中间冷却器、冷却器和CO2捕集装置;烟气预热器、顶部燃料电池阴极、中间再热器、底部燃料电池阴极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所述烟气预热器分别通过管道与燃料预转换器、底部燃料电池阴极连接;燃料预转换器、顶部燃料电池阳极入口、顶部燃料电池阳极出口分别与所述燃料预热器连接;燃料预热器、中间冷却器、中间再热器、底部燃料电池阳极、冷却器、CO2捕集装置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系统的能量转换方法。本发明提升了多级燃料电池系统的整体燃料利用率和能量转换效率,并且提高了系统的整体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