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2748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1100379.9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IPC: H04L1/00 , H04L67/104 , H04L67/12 , H04L6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力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待传输电力数据的特性信息;基于目标变换压缩算法根据特性信息对待传输电力数据进行压缩;在DAG区块链的可信度大于预设可信度阈值时,生成待传输电力数据所属电网系统的信誉值;根据信誉值和特性信息确定目标电力数据传输模式,并通过目标电力数据传输模式对目标压缩电力数据进行传输;通过上述方式,在DAG区块链的可信度大于预设可信度阈值时,根据信誉值和特性信息确定目标电力数据传输模式,然后利用目标电力数据传输模式对目标压缩电力数据进行传输,从而能够有效提高传输电力数据的安全性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308802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539199.4
申请日:2023-05-1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电力交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在接收到购电方发送的用电请求时,获取电力单价列表;在接收到购电方的确认用电指令后,通过调用智能合约根据确认用电指令和电力单价列表生成输配电力交易数据;通过随机数生成算法对输配电力交易数据进行加密;在接收到购电方和售电方对加密后的输配电力交易数据的确认信息后,根据电力交易被攻击的风险对当前电力交易进行控制;通过上述方式,利用随机数生成算法对生成的输配电力交易数据进行加密,然后根据电力交易被攻击的风险确定是否进行当前电力交易,以实现双方间点对点的数据交互,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电力交易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62164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247107.8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IPC: G01J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备的温度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与待监控设备匹配的当前红外图像帧,将其划分为多个标准单元块;根据所述当前红外图像帧与前一红外图像帧中各标准单元块的标准温度值,计算当前红外图像帧中各所述标准单元块的温度变化率;根据各所述标准单元块的温度变化率,对各所述标准单元块进行合并处理,得到至少一个合并单元;根据所述前一红外图像帧中各所述合并单元的标准温度值,计算所述当前红外图像帧中各所述合并单元的温度变化率,并根据该温度变化率对各所述待监控设备进行温度监控,可以通过红外图像帧中合并单元的温度变化率实现对待监控设备的温度监控和对故障设备的预判断。
-
公开(公告)号:CN111697523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579012.X
申请日:2020-06-2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缆沟智能散热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主机、POE交换机、ARM控制器、可见光传感器、红外辐射传感器、红外融合模块、A/D转换器、单片机控制电路、触发器以及排气扇;所述方法包括:对电缆沟内的电缆散热温度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得到可视图像数据和红外阵列数据;对前述数据处理得到红外融合图像并将其转化为用户数据包协议信息;对用户数据包协议信息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生成散热启停指令;根据散热启停指令对排气扇进行启停控制操作。应用本发明,在判断到电缆通道温度过高时可准确对温度过高的位置进行散热,从而做到及时维护,保障电缆的正常运行,且具有效率高和成本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024747B
公开(公告)日:2025-05-20
申请号:CN202310039258.1
申请日:2023-01-1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网的动态平衡自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预测供电设备在下一时间周期的未来发电数据;预测用电设备在下一时间周期的未来负荷数据;以边缘集群的运行成本为优化的目标,对未来发电数据与未来负荷数据进行优化;若完成优化,则对未来发电数据与未来负荷数据之间的误差进行修正,以使未来发电数据与未来负荷数据保持平衡。通过对未来负荷数据与未来发电数据的预测和监控,管理分布式能源,以达到边缘集群自治,充分发挥各种分布式能源的灵活性。根据预测电网中用电设备的未来负荷数据与供电设备的未来发电数据,协调与电网的运行,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高效管理和控制分布式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113922344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111154814.7
申请日:2021-09-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交直流配电系统中交流故障保护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到交直流配电系统中换流器的交流配电网侧出现故障时,对所述换流器进行闭锁,以切断供给故障点的短路电流通道;对交直流配电系统中交流配电网进行故障隔离,并根据对交流配电网进行故障隔离动作结果确定故障位置;根据故障位置采用匹配的控制方式,对所述换流器进行控制。实现了减小故障导致的停电范围、提高交直流配电系统供电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991728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111396947.5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Inventor: 王凯亮 , 陈盛燃 , 罗旭恒 , 钟锦星 , 孔慧超 , 李俊辉 , 叶锦辉 , 黄学劲 , 陈喆 , 刘宗扬 , 黄匀飞 , 袁灿培 , 何旭文 , 刘文豪 , 刘伟杰 , 莫蕴真
IPC: H02J3/36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配电网柔性互联装置容量配置方法、系统及介质。该配电网柔性互联装置容量配置方法包括获取配电网数据,根据配电网数据进行优化配置,确定柔性互联装置的换流器的配置容量,根据配电网数据和换流器的配置容量,确定联络开关的配置容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对背靠背AC‑DC‑AC换流器和并联断路器的容量的优化配置,提升SOP应用于配电网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126342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210927473.0
申请日:2022-08-0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水装置以及电力安全围栏,该防水装置包括底座和挡水板,挡水板垂直设置于底座上,底座内具有第一腔体,挡水板内具有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连通,挡水板的一侧面为挡水面,挡水面用于阻挡水流,挡水面上设置有与第二腔体连通的进水孔,底座上设置有与第一腔体连通的出水孔,出水孔上可拆卸设置有孔塞。通过在底座上设置第一腔体和在挡水板上设置第二腔体,使得防水装置的整体重量较轻,以便搬运。在防洪使用时,当洪水漫过进水孔后,洪水进入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以增大防水装置的自身重量,提高防水装置的抗洪水冲击的能力。因此,该防水装置具有使用方便、防洪效果好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126342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927473.0
申请日:2022-08-0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水装置以及电力安全围栏,该防水装置包括底座和挡水板,挡水板垂直设置于底座上,底座内具有第一腔体,挡水板内具有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连通,挡水板的一侧面为挡水面,挡水面用于阻挡水流,挡水面上设置有与第二腔体连通的进水孔,底座上设置有与第一腔体连通的出水孔,出水孔上可拆卸设置有孔塞。通过在底座上设置第一腔体和在挡水板上设置第二腔体,使得防水装置的整体重量较轻,以便搬运。在防洪使用时,当洪水漫过进水孔后,洪水进入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以增大防水装置的自身重量,提高防水装置的抗洪水冲击的能力。因此,该防水装置具有使用方便、防洪效果好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336968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644289.7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配电系统以及低压配电系统的数据通信方法。低压配电系统包括位于配电区的CCO载波模块、配变感知终端和开关载波模块,以及位于台区的表箱载波模块和电表载波模块。电表载波模块用于进行电网抄表和采集电表的电气量;表箱载波模块用于对表箱进线电气量测量。配变感知终端用于将测量的台区总电气量发送给网关。网关通过CCO载波模块与电表载波模块、开关载波模块以及表箱载波模块进行载波通信。本实施例通过集中器对一次侧设备和二次侧设备的电气量采集、控制和信息交互,实现了一次侧设备和二次侧设备的整合,提升了配电设备运行水平、运维质量与效率,增加了设备的可靠性和通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