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93027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111073130.4
申请日:2021-09-1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储能配电系统的可靠性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通过针对目标储能配电系统中的各个系统负荷点,确定系统负荷点相对于主供电电源的预计停运时长,并根据预计停运时长、系统负荷点的负荷点信息以及储能设备的容量,确定系统负荷点的负荷点停电时长,进而根据各个系统负荷点的负荷点停电时长,确定目标储能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以对含有储能设备的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进行量化,实现了配电系统的可靠性的确定,从而便于分析并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94539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587800.3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IPC: H04L9/4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用户认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户侧终端可信认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接收用户侧终端发出的加密通信请求,对用户侧终端发出的加密通信请求通过私钥解密,得到用户侧终端的通信请求,接收用户侧终端发起的身份认证信息,对身份认证信息进行验证,得到用户侧终端的真实身份,在用户侧终端的真实身份为可信身份时,建立与用户侧终端的数据通道,并根据数据通道进行信息传输,相对现有技术,能够实现密钥和投票双机制认证,与单纯密钥认证相比,本发明对用户侧终端的敏感度更高,能够更准确对用户侧终端进行身份认证,从而保证电力系统内数据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622770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225538.1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IPC: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8/2413 , G06N3/0442 , G06N3/08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布式电源发电功率的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分布式电源所在区域的实时气象数据;将所述实时气象数据输入训练好的预测模型,以预测得到所述分布式电源的发电功率。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气象数据对分布式电源发电功率的影响抽象为学习器模型,充分的考虑了气象数据对发电功率带来的影响,将气象数据作为分布式电源预测模型构建的重要数据支撑,实现了对分布式电源发电功率的实时预测,并提高了预测模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及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从而实现了配网端对区域内分布式电源的发电数据进行可靠掌握,进而辅助优化配网供电结构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6031772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1573808.X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移动储能技术领域,公开了移动储能车功率自适应控制模块与应用,设备外壳,所述设备外壳的两侧均贯穿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设备外壳的底部可拆卸的安装有设备底座,所述设备外壳的顶部开设有斜面槽,所述斜面槽两侧槽壁之间铰接有防护盖,所述斜面槽的底部槽壁上贯穿开设有方形孔。本发明通过设有控制模块本体,使用时,随着控制模块本体被启动,能够通过调节按钮设置移动储能车的供能参数,当参数设定完毕后,控制模块本体能够根据供电需求自动调节功率,从而应对实际负荷,达到精准出力的效果,减少台区低压开关因过载跳闸停电的情况,提升供电可靠性,以及提高居民用电的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6024747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039258.1
申请日:2023-01-1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IPC: D05B5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网的动态平衡自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预测供电设备在下一时间周期的未来发电数据;预测用电设备在下一时间周期的未来负荷数据;以边缘集群的运行成本为优化的目标,对未来发电数据与未来负荷数据进行优化;若完成优化,则对未来发电数据与未来负荷数据之间的误差进行修正,以使未来发电数据与未来负荷数据保持平衡。通过对未来负荷数据与未来发电数据的预测和监控,管理分布式能源,以达到边缘集群自治,充分发挥各种分布式能源的灵活性。根据预测电网中用电设备的未来负荷数据与供电设备的未来发电数据,协调与电网的运行,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高效管理和控制分布式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112362164B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011247107.8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IPC: G01J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备的温度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与待监控设备匹配的当前红外图像帧,将其划分为多个标准单元块;根据所述当前红外图像帧与前一红外图像帧中各标准单元块的标准温度值,计算当前红外图像帧中各所述标准单元块的温度变化率;根据各所述标准单元块的温度变化率,对各所述标准单元块进行合并处理,得到至少一个合并单元;根据所述前一红外图像帧中各所述合并单元的标准温度值,计算所述当前红外图像帧中各所述合并单元的温度变化率,并根据该温度变化率对各所述待监控设备进行温度监控,可以通过红外图像帧中合并单元的温度变化率实现对待监控设备的温度监控和对故障设备的预判断。
-
公开(公告)号:CN113793027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1073130.4
申请日:2021-09-1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储能配电系统的可靠性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通过针对目标储能配电系统中的各个系统负荷点,确定系统负荷点相对于主供电电源的预计停运时长,并根据预计停运时长、系统负荷点的负荷点信息以及储能设备的容量,确定系统负荷点的负荷点停电时长,进而根据各个系统负荷点的负荷点停电时长,确定目标储能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以对含有储能设备的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进行量化,实现了配电系统的可靠性的确定,从而便于分析并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552426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1104021.4
申请日:2021-09-2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用自动光感监测装置,包括变电保护熔断机构和压电效应进行监测的压电监测机构,变电保护熔断机构包括支座、绝缘支柱以及溶管,压电监测机构包括触电金属板和警报器,警报器电流的输入端部连接有输电导线,触电金属板上设置有用于折射光线的折光部件,本发明通过设置压电监测机构,当变电保护熔断机构在恶劣环境下使用,其中变电保护熔断机构中的溶管在强风天气中持续受到沙石冲击,其表面生成并积聚大量电荷时,其中压电监测机构中折光部件可迅速根据太阳的位置,接收太阳光并将太阳光折射至溶管上,使警报器在正负两极的作用下,形成电流,发生警报,便于工作人员检测维修,以实现对溶管实时监测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515515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871032.9
申请日:2021-07-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IPC: G06F16/215 , G06F16/2455 , G06F16/25 , G06F1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客户数据和电网设备数据融合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获取客户数据和电网设备数据,从客户数据提取出第一客户信息和第一设备信息,第一客户信息关联第一设备信息,从电网设备数据中提取出第二设备信息和第二客户信息,第二客户信息关联第二设备信息,关联第一客户信息与第二设备信息,以及关联第二客户信息与第一设备信息,得到融合数据。使得客户数据与电网设备数据间进行串通,使业务人员能够快速、清晰地理解数据底层逻辑和数据结构关系,有效解决大部分信息专业较弱的业务部门人员查数、取数和用数困难的问题,实现业务人员能自助查数、取数和用数,为数据价值转换效率的提升提供强劲助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336968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111644289.7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配电系统以及低压配电系统的数据通信方法。低压配电系统包括位于配电区的CCO载波模块、配变感知终端和开关载波模块,以及位于台区的表箱载波模块和电表载波模块。电表载波模块用于进行电网抄表和采集电表的电气量;表箱载波模块用于对表箱进线电气量测量。配变感知终端用于将测量的台区总电气量发送给网关。网关通过CCO载波模块与电表载波模块、开关载波模块以及表箱载波模块进行载波通信。本实施例通过集中器对一次侧设备和二次侧设备的电气量采集、控制和信息交互,实现了一次侧设备和二次侧设备的整合,提升了配电设备运行水平、运维质量与效率,增加了设备的可靠性和通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