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8187685U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820667363.4
申请日:2018-05-04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洋立管圆柱扰流实验装置,包括水槽体,所述水槽体内竖直设置立管,所述水槽体内一侧水平设置多个洋流分层板,另一侧设置水位调节口,所述立管穿过所述洋流分层板;相邻的两层洋流分层板之间设置一个进出水口,所述进出水口通过延伸出水槽体的隔板设置于水槽体外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海洋立管圆柱扰流实验装置结构简单,占地面积相对较小、造价较低、移动方便,便于一般实验室安装、使用;同时该装置维护、实验成本等较低;本实验装置的洋流分层板部分,既能根据试验需要模拟各层洋流分层流动状态,同时也能够自由拆卸、组合模拟不同洋流流动状态。(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566941U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721494543.9
申请日:2017-11-10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IPC: C02F1/40 , B01D17/02 , B01D17/03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易实验室用油水分离装置,包括油水分离罐,所述油水分离罐的罐体上部侧壁设有油水混合液入口,罐体的底部设有排水口,罐体的中下部侧壁设有排油口,罐体内位于所述油水混合液入口处连接有混合液体缓流装置;所述罐体侧壁位于排油口下方间隔设有两个水位传感器;罐体侧壁位于排油口上方间隔设有两个油位传感器;所述油水混合液入口、排水口以及排油口的管道上均设有电控阀,所述水位传感器、油位传感器以及电控阀均与控制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装置克服混合液体直接流入对于罐体内部液体造成的冲击,更便于油水的分离;同时具备装置小型化,结构简单、功能齐全等优点,为实验室油水分离操作提供很好的平台环境。(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060369U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720642326.3
申请日:2017-06-05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洋监测无人船,包括推进器、永磁同步电机、蓄电池、超级电容、变流电路和控制电路;其中,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第一开关;所述超级电容的正极连接第二开关;所述变流电路的直流侧通过所述第一开关连通所述蓄电池,并通过所述第二开关连通所述超级电容,其交流侧连接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电源端子;所述控制电路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调节所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通断时序。本实用新型采用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组成复合电源为无人船中的用电负载供电,兼顾了电池高能量密度和超级电容高功率密度的特性,在保证无人船续驶里程的基础上,能有效提升电动无人船加速性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实现了优势互补。(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472533U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721453261.4
申请日:2017-11-03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动力学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流型发生器,包括液体入口、与液体入口连接的渐阔口径、与渐阔口径连接的第一法兰、与第一法兰连接的流型发生区域、与流型发生区域连接的第二法兰、一端与第二法兰连接的流型观察测量管和与流型观察测量管另一端连接的端盖,流型发生区域设有液体注入口和气体主入口,端盖上设有液体流出端口和气体流出端口。本技术方案简单小巧、成本低、可操作性强,满足实验室对于泡状流、弹状流、块状流、带纤维的环状流、环状流等众多实验要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5925456U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20730084.9
申请日:2016-07-12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IPC: B01D65/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膜的分离性能实验装置,属水处理技术与滤膜技术领域。一种小面积滤膜的错流与截流模式的分离性能测试装置,包括内层套管及与其装配的外层套管;外层套管与内层套管之间有间隙,用于收集滤液并通入清水池;内层套管的近端通过抽吸泵连接料液池;远端通过阀门连接料液池,用于浓缩液回流;内层套管远端设有阀门,用于实现错流与截流模式的切换;内层套管侧壁上开有台阶小孔,用以安装实验滤膜。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利用一片小面积的滤膜,能够实现错流与截流模式的性能测试;特别是在错流模式下,利用小面积的平面膜,有效代替大尺寸的管式膜,节省膜材料并减少管式膜的加工过程,降低研发与实验成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