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埋底界面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161027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782601.7

    申请日:2022-07-05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钙钛矿埋底界面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钙钛矿埋底界面材料MXene/SnO2QDs具有纳米级的量子点结构;MXene/SnO2QDs包括Ti3C2TXMXene QDs和SnO2QDs,Ti3C2TX MXene QDs的Ti元素分散在SnO2QDs的基底表面,Sn、O、Ti和C元素的含量分别为20‑25%、70‑75%、1‑2%和0‑1%。本发明有效地提高了器件的导电性、稳定性以及各项性能,显著降低了钙钛矿层的缺陷与空位。为钙钛矿器件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在未来的通信、航天、农业等领域的探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兼具电场感应和光场感知的功能装置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236249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545378.6

    申请日:2021-12-16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兼具电场感应和光场感知的功能装置及应用,包括WO3/BiVO4/MXene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所述WO3/BiVO4/MXene工作电极包括设在FTO上的100‑110nm厚的WO3薄膜,其中单个WO3晶体的面积为(0.5‑1.0)μm×(0.1‑0.5)μm,厚度为0.2‑0.3μm,WO3薄膜上为0.1‑0.2μm厚的BiVO4薄膜,BiVO4薄膜上为20‑30nm厚的MXene薄膜。本发明的功能装置具有适用环境广、探测灵敏度高、小巧轻便,便于移动等特点,实现了多功能化,同时具有电场感应和光场感知传感功能。

    基于仿生蘑菇结构的高灵敏度电容式柔性三维力触觉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1751038B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010640089.3

    申请日:2020-07-06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仿生蘑菇结构的高灵敏度电容式柔性三维力触觉传感器,包括作为顶部覆盖的半球形触头和作为底部支撑的柔性基底,二者之间通过环形固定件连接并在内部间隔布设柔性半球形公共电极和四个柔性球曲面激励电极,构成四个呈空间立体分布的电容,整体呈“蘑菇型”结构。本发明的传感器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及更快的响应速度,可用于电子皮肤、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软体机器人、智能假肢及人机交互等研究领域。

    一种高亮MoS2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03902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1910383180.9

    申请日:2019-05-09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亮MoS2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其是取粉体MoS2与乙二胺混合搅拌将乙二胺插入MoS2层间;然后将混合溶液超声获得MoS2剥离成的纳米薄片;再将混合溶液置入反应釜反应,对MoS2的纳米片进行切割,从而获得直径在5‑8nmMoS2量子点。本发明的MoS2量子点的制备工艺简单、可重复性强,获得的MoS2量子点荧光量子效率高,同时该方法采用水相合成,对环境友好、对人体无毒,可应用于批量生产。

    一种智能口罩及其智能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16478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372840.2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的前端设有呼吸窗口,口罩本体两侧均设有挂耳,所述呼吸窗口内设有口罩滤芯,口罩滤芯自上而下依次由电极基体层、芯材层、隔膜层、芯材层和电极基体层组成;所述口罩本体上还设置智能控制装置。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智能口罩的智能控制方法。本发明中口罩滤芯的芯材采用石墨烯气凝胶作电极,该芯材具有多孔结构,其可对空气中的灰尘细小颗粒以及病菌进行过滤;本发明通过对口罩滤芯加电压后,口罩滤芯具备静电吸附作用,可对病菌产生吸附性,同时,本发明采用大孔隙滤芯,在长时间使用时,能够保证呼吸畅通,通过智能控制装置可实现充电电压与呼吸速度的匹配,具有很好的过滤性及吸附性。

    基于仿生蘑菇结构的高灵敏度电容式柔性三维力触觉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1751038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640089.3

    申请日:2020-07-06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仿生蘑菇结构的高灵敏度电容式柔性三维力触觉传感器,包括作为顶部覆盖的半球形触头和作为底部支撑的柔性基底,二者之间通过环形固定件连接并在内部间隔布设柔性半球形公共电极和四个柔性球曲面激励电极,构成四个呈空间立体分布的电容,整体呈“蘑菇型”结构。本发明的传感器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及更快的响应速度,可用于电子皮肤、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软体机器人、智能假肢及人机交互等研究领域。

    一种多维异质结导电网状复合薄膜、制备方法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0970563A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11298504.5

    申请日:2019-12-16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维异质结导电网状复合薄膜、制备方法以及采用该复合薄膜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电子传输层,该复合薄膜含有纳米尺度的TiO2/SnO2异质结以及二维的Ti3C2TX,采用了在空气中和惰性气氛中可控退火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以该复合薄膜为电子传输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为17.74-19.14%,而以纯SnO2为电子传输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仅为16.01-16.83%,而且以该复合薄膜为电子传输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能在30-40%的湿度空气中,保持85%的初始性能超过45天,具有更优的稳定性。

    一种基于氢键有机框架的自供电柔性湿度传感器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595732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160172.3

    申请日:2025-02-13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氢键有机框架的自供电柔性湿度传感器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包括对称电极、位于对称电极一侧的HOF/CNF电解质膜和位于对称电极另一侧的HOF/CNF/NaCl电解质膜,所述HOF/CNF电解质膜与HOF/CNF/NaCl电解质膜相接触;所述对称电极为Ti3C2Tx‑MXene电极,HOF为以1,2,4,5‑四(4‑羧基苯基)苯为前驱体合成的氢键有机框架材料。本发明的自供电柔性湿度传感器,通过调控盐离子浓度实现了渗透能向电能的转换,展现出良好的灵活性、低迟滞特性,具有0.17μA/% RH的高灵敏度,1.06 s的快速响应时间以及200多次循环的稳定性。

    PTCDA/Ti3C2Tx MXene作为水系锰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650887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626888.X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PTCDA/Ti3C2Tx MXene负极应用于水系锰离子电池。其中MXene具有稳定的二维层状结构,PTCDA可用于在充放电期间进行锰离子的存储,在PTCDA插层进入MXene中,PTCDA和MXene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显著提升了电极的电子电导率和离子扩散系数,从而实现了在可充电水系锰离子电池负极中的快速离子扩散动力学和高循环稳定性,这使得电极具备高可逆比容量和长循环寿命,展现出卓越的电化学性能。本发明的PTCDA/Ti3C2Tx MXene负极应用于水系锰离子电池时,在0.5A g‑1的电流密度下,提供了199mAh g‑1的高可逆容量,并且具有出色的循环稳定性,在10A g‑1的电流密度下,100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82%。

    芳纶纳米纤维界面层修饰的锌金属材料及其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63420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161779.3

    申请日:2025-02-14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芳纶纳米纤维界面层修饰的锌金属材料及其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属于新材料和锌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采用无水乙醇通过超声清洗锌箔表面,干燥,获得预处理锌箔;(2)将芳纶纳米纤维溶液均匀刮涂在预处理锌箔上,通风干燥,获得表面有芳纶纳米纤维界面层修饰的锌金属材料。本发明通过构筑疏水、亲锌、三维多孔的界面层来隔绝水分子与锌金属的直接接触,增强Zn2+输运动力学,均匀锌离子通量,从而减少水致副反应的发生,抑制锌枝晶的形成和生长,使锌金属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