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7100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976261.7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的一种基于智能化调控的人工湿地装置,通过单元分析操作实现对不同介质层的净化目标污染物及其效果进行分析,在处理污水时,将待处理污水中占比过多的污染物成分含量与介质层的主要净化目标进行对比,确认目标介质层,再将阻流卷铺设在目标介质层下侧,对其上侧污水进行局部阻水,使部分污水在目标介质层中横向流动,延长污水在其内部的停留时间,实现对目标污染物的充分净化,提高净化效果,同时,阻流卷的设置还为介质层提供了特殊的冲洗防堵方式,实现从上往下依次对单个介质层进行冲洗,并有效避免冲洗废水经过下侧介质层,进而降低了杂质再次堵塞的概率,保障本申请循环利用率以及净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361735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163679.1
申请日:2023-09-1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02F3/00 , C02F3/30 , C02F3/32 , C02F3/34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污染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化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电极氨氧化作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石墨毡为填料,采用SBBR,在其表面培养自养型硝化生物膜;(2)将附有自养型硝化生物膜的石墨毡经裁剪后安装至BES中作为阳极反应,在其表面培养电活性氨氧化生物膜;(3)将附有电活性氨氧化生物膜的石墨毡和阳极层共同组成三维阳极,并组装电极氨氧化型CW‑MFC,运行该装置。本发明通过预制电活性氨氧化生物膜,将其设置组装成三维阳极CW‑MFC,提高了电极氨氧化作用的强度,提高了对TN和NH4+‑N的去除率;且在满足污水排放标准的同时,大幅度缩短了运行周期,降低了处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791545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74820.5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杂物清理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人工湿地杂物清理装置,包括设置有控制室的船体,所述船体的顶部开设有收纳槽,船体靠近收纳槽的一端安装有引流板,引流板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引流板的穿槽,引流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侧板,两个侧板之间安装有杂物输送组件,引流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杂物输送组件旋转的电机;所述杂物输送组件包括旋转杆,旋转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推板,相邻的两个推板之间安装有受力组件;所述受力组件包括与旋转杆转动连接的配重板,配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减小水流宽度的限位框。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船体难以长时间维持高频率清理,导致人工湿地清理的速度慢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602502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0906183.7
申请日:2017-09-2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07D277/32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用于生物硫醇检测的ESIPT型荧光探针,为2-(4-(2,4-二硝基苯基磺酰氧基)-3-甲酰基苯基)-4-甲基噻唑-5-羧酸乙酯;其中2,4-二硝基苯磺酰基作为识别基团,2-(3-甲酰基-4-羟基苯基)-4-甲基噻唑-2-甲酸乙酯为信息报告基团。ESIPT型荧光探针制备方法简单,可简单迅速进入细胞中并与细胞内生物硫醇特异性结合,使其有明显的荧光增强效应,可肉眼分辨,其对常见生物分子的抗干扰能力很强,具有十分高效的选择性,可通过紫外吸收和荧光分光光度法进行分析。ESIPT荧光探针稳定性好,能够长期保存使用,适用于各种活细胞的生长环境,可实现对细胞内微量生物硫醇高灵敏度的检测,并且能够应用于细胞和活体成像,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531537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639891.5
申请日:2014-11-13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N1/14 , C02F3/34 , C12R1/67 , C02F10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R1/67 , C02F3/347 , C02F2101/20 , C12N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曲霉菌株及其应用,具体是在处理含重金属废水中的用途,并提供了培养上述黄曲霉菌株的菌丝球的方法以及使用该黄曲霉菌株处理含有Cu(II)和/或Zn(II)的水的方法,从而为重金属污染微生物修复提供一种很好的基因工程菌资源。这对该菌株在含Cu(II)、Zn(II)及其复合污染的工业废水处理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在微生物修复含Cu(II)和Zn(II)的废水和土壤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744459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710743.3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B01J20/20 , B01J20/28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38 , C02F10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水体中四环素的水稻秸秆改性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属于产品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的制备操作是:首先通过对水稻秸秆进行水洗、烘干和破碎,然后与氯化铁和尿素在水溶液中进行充分混合均匀,烘干后放入到管式马弗炉中进行热解,热解后对炭化产物进行水洗、烘干、球磨后得到水稻秸秆改性生物炭。制得的水稻秸秆改性cm生3/物g。炭当的水比体表中面四积环为素5浓12度-6初06 始m在2/g0‒,1孔0体0 积mg为/L0范.13围28内~0,.1水53稻7 秸秆改性生物炭对水体中四环素的去除率超过95%,且具有磁性易于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1657304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623709.2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黄曲霉TL-F3强化黑麦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其是将黄曲霉TL-F3联合黑麦草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本发明首次发现黄曲霉TL-F3对植物具有促生作用,黄曲霉TL-F3在Pb(II)、Zn(II)、Cu(II)和Cd(II)浓度分别为50、200、300和5mg/L仍具有良好的促生效果。接种黄曲霉TL-F3显著促进了黑麦草生长,提高了黑麦草对Pb(II)、Zn(II)、Cu(II)和Cd(II)的富集效率,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本发明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了新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1057057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1392577.0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07D471/04 , C09K11/06 , A61B5/00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2-(咪唑并[1,2-a]吡啶-2-基)苯基丙烯酸酯的荧光化合物,其可以特异性检测生物体内的半胱氨酸;可以选择性的与半胱氨酸作用,该荧光化合物制备过程简单,原料易得,成本低廉,并且具有较好的细胞膜通透性以及较低的细胞毒性,可进入活细胞中并与胞内半胱氨酸迅速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产生可肉眼分辨的强烈荧光;通过紫外吸收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分析得出该荧光化合物可以在各种干扰物下对半胱氨酸有着优越的选择性,对常见生物分子有着很强的抗干扰能力;本发明化合物结构稳定,可长期保存;不仅可对胞内半胱氨酸选择性识别,而且能在各种活细胞的生长环境下高灵敏度的定量检测半胱氨酸,并应用于活细胞及斑马鱼成像中。
-
公开(公告)号:CN106083929B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610522416.9
申请日:2016-07-0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07F9/6524 , A01N57/16 , A01P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杀线虫活性的四唑磷酸酯化合物。所述四唑磷酸酯化合物的化学式如通式Ⅰ所示:式Ⅰ中,R1为1‑6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苯基或苄基或卤代苯基或卤代苄基;R2为氢原子或乙酸酯基或苯基或苄基或卤代苯基或卤代苄基;式Ⅰ中,羟甲基的位置为1位或者2位。生物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此类四唑磷酸酯化合物在50mg/L浓度下,对水稻潜根线虫、小麦孢囊线虫和葡萄寄生线虫24小时的校正死亡率在65‑94%,具有很好的杀线虫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71004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976261.7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的一种基于智能化调控的人工湿地装置,通过单元分析操作实现对不同介质层的净化目标污染物及其效果进行分析,在处理污水时,将待处理污水中占比过多的污染物成分含量与介质层的主要净化目标进行对比,确认目标介质层,再将阻流卷铺设在目标介质层下侧,对其上侧污水进行局部阻水,使部分污水在目标介质层中横向流动,延长污水在其内部的停留时间,实现对目标污染物的充分净化,提高净化效果,同时,阻流卷的设置还为介质层提供了特殊的冲洗防堵方式,实现从上往下依次对单个介质层进行冲洗,并有效避免冲洗废水经过下侧介质层,进而降低了杂质再次堵塞的概率,保障本申请循环利用率以及净化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