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单元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39515A

    公开(公告)日:2005-07-13

    申请号:CN02829364.9

    申请日:2002-07-24

    Abstract: 一种除湿单元,由具备数个第1通风道(3)的吸附用元件(1)与具备数个第2通风道(4)的冷却用元件(2)交替叠层而成,在冷却用元件(2)的平面方向内侧设置开口部(24),使之呈框状,使冷却用空气(Ab)流过该开口部(24)。采用如此构成,由于开口部(24)的存在,使第2通风道(4)的长度变短,可降低冷却用空气(Ab)的压力损失,增加其流量。另外,在开口部(24)部分,冷却用空气(Ab)直接与吸附用元件(1)接触,提高了二者间的传热效率。冷却用空气(Ab)的流量增加再加上传热效率提高,促进了对吸附热的散热作用,使除湿单元长期具备高水平的除湿能力。

    一种亲水与疏水复合式水蒸汽透过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151497A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1110027675.1

    申请日:2011-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亲水与疏水复合式水蒸汽透过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亲水与疏水复合式水蒸汽透过膜包括基底层、疏水层和亲水层;疏水层涂敷在基底层的第一面上,用于释放水蒸汽;亲水层涂敷在基底层的第二面,用于吸收水蒸汽;亲水层的整体进入到基底层中,亲水层的第一面与基底层的第二面聚合;亲水层的第二面与疏水层的内入部相接触的边界上,形成有通过疏水层表面部的孔,释放亲水层内液状水的界面。通过在基底层的一面上涂敷亲水层能够促进空气中水蒸汽的吸收。同时,通过在基底层的另一面上涂敷疏水层能够促进水蒸汽的蒸发,从而提高水蒸汽透过膜内部的水蒸汽的移动速度,并能够提良好的透湿性能。

    空调装置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2799C

    公开(公告)日:2003-10-01

    申请号:CN99814522.X

    申请日:1999-12-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26 F24F5/0085 F24F2003/144 F25B9/004

    Abstract: 按顺序用管路连接压缩机(21)、热交换器(30)、水分除去器(22)及膨胀机(23),构成热源方面的系统。压缩机(21)吸入室外空气和换气用的排出空气并将其压缩。压缩空气用热交换器(30)与调和用空气进行热交换。此压缩空气用水分除去器(22)除去水蒸气。以后,压缩空气用膨胀机(23)膨胀,成为低温空气,被向室外排出。另一方面,通过入口管路(43)向热交换器(30)输送调和用空气。此调和用空气是混合换气用的供给空气与室内空气后之物。在热交换器(30)中,调和用空气与压缩空气热交换而被加热。还有在加湿部分(42)中,调和用空气被加湿,此后,向室内供给调和用空气,进行供暖。

    一种亲水与疏水复合式水蒸汽透过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151497B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110027675.1

    申请日:2011-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亲水与疏水复合式水蒸汽透过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亲水与疏水复合式水蒸汽透过膜包括基底层、疏水层和亲水层;疏水层涂敷在基底层的第一面上,用于释放水蒸汽;亲水层涂敷在基底层的第二面,用于吸收水蒸汽;亲水层的整体进入到基底层中,亲水层的第一面与基底层的第二面聚合;亲水层的第二面与疏水层的内入部相接触的边界上,形成有通过疏水层表面部的孔,释放亲水层内液状水的界面。通过在基底层的一面上涂敷亲水层能够促进空气中水蒸汽的吸收。同时,通过在基底层的另一面上涂敷疏水层能够促进水蒸汽的蒸发,从而提高水蒸汽透过膜内部的水蒸汽的移动速度,并能够提良好的透湿性能。

    除湿单元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37064C

    公开(公告)日:2007-09-12

    申请号:CN02829364.9

    申请日:2002-07-24

    Abstract: 一种除湿单元,由具备数个第1通风道(3)的吸附用元件(1)与具备数个第2通风道(4)的冷却用元件(2)交替叠层而成,冷却用元件(2)整体上呈框形,并在该框内侧设置开口部(24),使冷却用空气(Ab)流过该开口部(24)。采用如此构成,由于开口部(24)的存在,使第2通风道(4)的长度变短,可降低冷却用空气(Ab)的压力损失,增加其流量。另外,在开口部(24)部分,冷却用空气(Ab)直接与吸附用元件(1)接触,提高了二者间的传热效率。冷却用空气(Ab)的流量增加再加上传热效率提高,促进了对吸附热的散热作用,使除湿单元长期具备高水平的除湿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