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639515A
公开(公告)日:2005-07-13
申请号:CN02829364.9
申请日:2002-07-24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0446 , B01D53/0438 , B01D53/261 , B01D2253/106 , B01D2253/25 , B01D2253/342 , B01D2257/80 , F24F3/1411 , F24F13/30 , F28D9/0062
Abstract: 一种除湿单元,由具备数个第1通风道(3)的吸附用元件(1)与具备数个第2通风道(4)的冷却用元件(2)交替叠层而成,在冷却用元件(2)的平面方向内侧设置开口部(24),使之呈框状,使冷却用空气(Ab)流过该开口部(24)。采用如此构成,由于开口部(24)的存在,使第2通风道(4)的长度变短,可降低冷却用空气(Ab)的压力损失,增加其流量。另外,在开口部(24)部分,冷却用空气(Ab)直接与吸附用元件(1)接触,提高了二者间的传热效率。冷却用空气(Ab)的流量增加再加上传热效率提高,促进了对吸附热的散热作用,使除湿单元长期具备高水平的除湿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2151497A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1110027675.1
申请日:2011-01-26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日本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亲水与疏水复合式水蒸汽透过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亲水与疏水复合式水蒸汽透过膜包括基底层、疏水层和亲水层;疏水层涂敷在基底层的第一面上,用于释放水蒸汽;亲水层涂敷在基底层的第二面,用于吸收水蒸汽;亲水层的整体进入到基底层中,亲水层的第一面与基底层的第二面聚合;亲水层的第二面与疏水层的内入部相接触的边界上,形成有通过疏水层表面部的孔,释放亲水层内液状水的界面。通过在基底层的一面上涂敷亲水层能够促进空气中水蒸汽的吸收。同时,通过在基底层的另一面上涂敷疏水层能够促进水蒸汽的蒸发,从而提高水蒸汽透过膜内部的水蒸汽的移动速度,并能够提良好的透湿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0557371C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680017380.3
申请日:2006-06-23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5D1/18 , B01D53/261 , B05D1/002 , F28D1/0477 , F28F1/32 , F28F2245/00 , Y10T29/4935
Abstract: 在吸附热交换器的制造装置(20)中,设置有对吸附剂分散在液状粘接剂中而形成的原料液进行储存的储存槽(35)、支撑热交换器主体(40)的支撑部件(30)及轴部件(21)。热交换器主体(40)绕沿鳍片(57)的排列方向延伸的轴部件(21)旋转。热交换器主体(40)在原料液中一旋转,原料液就流入到鳍片(57)的所有缝隙的整个区域,原料液附着在鳍片(57)的整个表面上。热交换器主体(40)在空气中一旋转,滞留在鳍片(57)的缝隙中的、多余的原料液就飞散去,原料液的膜形成在鳍片(57)的整个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1180511A
公开(公告)日:2008-05-14
申请号:CN200680017380.3
申请日:2006-06-23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5D1/18 , B01D53/261 , B05D1/002 , F28D1/0477 , F28F1/32 , F28F2245/00 , Y10T29/4935
Abstract: 在吸附热交换器的制造装置(20)中,设置有对吸附剂分散在液状粘接剂中而形成的原料液进行储存的储存槽(35)、支撑热交换器主体(40)的支撑部件(30)及轴部件(21)。热交换器主体(40)绕沿鳍片(57)的排列方向延伸的轴部件(21)旋转。热交换器主体(40)在原料液中一旋转,原料液就流入到鳍片(57)的所有缝隙的整个区域,原料液附着在鳍片(57)的整个表面上。热交换器主体(40)在空气中一旋转,滞留在鳍片(57)的缝隙中的、多余的原料液就飞散去,原料液的膜形成在鳍片(57)的整个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639516A
公开(公告)日:2005-07-13
申请号:CN02829366.5
申请日:2002-07-22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9/0062 , B01D53/0438 , B01D53/0446 , B01D53/261 , B01D2253/34 , B01D2253/342 , F24F3/1411 , F24F13/30 , F24F2003/1435 , F24F2003/144 , F28F3/025 , F28F13/003
Abstract: 具有载有吸附剂的第一通风道(3)的吸附用元件(1)与具有第二通风道(4)的冷却用元件(2)交互叠加构成的除湿单元中,吸附用元件(1)的第一通风道(3)与冷却用元件(2)的第二通风道(4)间隔一块板材(P)相邻设置。采用上述构造,对比例如以往两通风道(3、4)间隔两块板材相邻设置的构造,能够提高两通风道(3、4)间的传热性能,吸附热的吸收除去作用,从而使除湿单元长期维持高水准除湿能力。另外,由于第一通风道(3)与第二通风道(4)之间板材的间隔数减少,能够实现除湿单元高度方向的压缩化,且由于构件件数减少可实现低成本化。
-
公开(公告)号:CN1527923A
公开(公告)日:2004-09-08
申请号:CN02814057.5
申请日:2002-07-18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0415 , B01D53/0438 , B01D53/0446 , B01D53/06 , B01D53/261 , B01D2253/108 , B01D2253/206 , B01D2253/25 , B01D2253/34 , B01D2257/80 , B01D2259/4009 , B01D2259/402 , F24F3/1411 , F24F3/147 , F24F6/00 , F24F2003/144 , F28D9/0062 , F28D9/0081
Abstract: 将平板构件(83)和波浪状平板构件(84)交替着摞起来而构成吸附部件(81,82)。平板构件(83)构成为L1/L2=2的规定的长方形状。在该吸附部件(81,82)中,拥有吸附剂的调湿侧通路(85)朝着位于平板构件(83)的长边一侧的侧面开着口;用以让冷却用空气流通的冷却侧通路(86)朝着位于平板构件(83)的短边一侧的侧面开着口。
-
公开(公告)号:CN1122799C
公开(公告)日:2003-10-01
申请号:CN99814522.X
申请日:1999-12-09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26 , F24F5/0085 , F24F2003/144 , F25B9/004
Abstract: 按顺序用管路连接压缩机(21)、热交换器(30)、水分除去器(22)及膨胀机(23),构成热源方面的系统。压缩机(21)吸入室外空气和换气用的排出空气并将其压缩。压缩空气用热交换器(30)与调和用空气进行热交换。此压缩空气用水分除去器(22)除去水蒸气。以后,压缩空气用膨胀机(23)膨胀,成为低温空气,被向室外排出。另一方面,通过入口管路(43)向热交换器(30)输送调和用空气。此调和用空气是混合换气用的供给空气与室内空气后之物。在热交换器(30)中,调和用空气与压缩空气热交换而被加热。还有在加湿部分(42)中,调和用空气被加湿,此后,向室内供给调和用空气,进行供暖。
-
公开(公告)号:CN102151497B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110027675.1
申请日:2011-01-26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日本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亲水与疏水复合式水蒸汽透过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亲水与疏水复合式水蒸汽透过膜包括基底层、疏水层和亲水层;疏水层涂敷在基底层的第一面上,用于释放水蒸汽;亲水层涂敷在基底层的第二面,用于吸收水蒸汽;亲水层的整体进入到基底层中,亲水层的第一面与基底层的第二面聚合;亲水层的第二面与疏水层的内入部相接触的边界上,形成有通过疏水层表面部的孔,释放亲水层内液状水的界面。通过在基底层的一面上涂敷亲水层能够促进空气中水蒸汽的吸收。同时,通过在基底层的另一面上涂敷疏水层能够促进水蒸汽的蒸发,从而提高水蒸汽透过膜内部的水蒸汽的移动速度,并能够提良好的透湿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0470148C
公开(公告)日:2009-03-18
申请号:CN02814059.1
申请日:2002-07-18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3/1423 , F24F3/1411 , F24F3/1429 , F24F12/006 , F24F2203/1012 , F24F2203/1016 , F24F2203/1036 , F24F2203/104 , F24F2203/1048 , F24F2203/1052 , F24F2203/1056 , F24F2203/1068 , F24F2203/1072 , F24F2203/1084 , Y02B30/563
Abstract: 空调装置中设有两个吸附部件(81,82)。该空调装置交替着进行边在第一吸附部件(81)中将空气除湿边再生第二吸附部件(82)的动作、和边在第二吸附部件(82)中将空气除湿边再生第一吸附部件(81)的动作。空调装置中还设置有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以再生热交换器(92)为冷凝器,以第一或者第二冷却热交换器(93,94)作蒸发器而进行冷冻循环。例如,在第一吸附部件(81)中夺取了吸附热的空气,又在再生热交换器(92)被进一步加热,然后才导入到第二吸附部件(82)中。第二吸附部件(82)由此而得到了再生。
-
公开(公告)号:CN100337064C
公开(公告)日:2007-09-12
申请号:CN02829364.9
申请日:2002-07-24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0446 , B01D53/0438 , B01D53/261 , B01D2253/106 , B01D2253/25 , B01D2253/342 , B01D2257/80 , F24F3/1411 , F24F13/30 , F28D9/0062
Abstract: 一种除湿单元,由具备数个第1通风道(3)的吸附用元件(1)与具备数个第2通风道(4)的冷却用元件(2)交替叠层而成,冷却用元件(2)整体上呈框形,并在该框内侧设置开口部(24),使冷却用空气(Ab)流过该开口部(24)。采用如此构成,由于开口部(24)的存在,使第2通风道(4)的长度变短,可降低冷却用空气(Ab)的压力损失,增加其流量。另外,在开口部(24)部分,冷却用空气(Ab)直接与吸附用元件(1)接触,提高了二者间的传热效率。冷却用空气(Ab)的流量增加再加上传热效率提高,促进了对吸附热的散热作用,使除湿单元长期具备高水平的除湿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