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236383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581387.9
申请日:2015-09-1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波长可调的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采用一锅法(反应釜)合成,方法简单,绿色环保,使用的原料便宜,反应温度在140-200摄氏度,有很大的工业化生产前景。合成的碳量子点,其内核具有石墨化的晶格结构,外壳是一层无定形的碳并含有大量的亲水性官能团,在极性溶剂中都有很好的溶解度和稳定性;直径分布在1.5-4纳米之间;碳量子点的荧光红移由表面官能团的变化产生。作为一类新型的发光材料,生产成本低、生物毒性小、发光效率高、稳定性好,在光电器件和生物技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565611A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910052488.1
申请日:2009-06-0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nventor: 熊焕明
IPC: C09K11/55
Abstract: 本发明属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Mg2+离子掺杂的氧化锌发光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该纳米粒子的主要成分是ZnO,Mg2+离子均匀分布在ZnO的内部。控制ZnO纳米粒子中Mg的含量可以使纳米粒子从晶态逐渐转变为非晶态,从而实现ZnO纳米粒子在可见区的高效发光。同时,ZnO纳米粒子的发光波长也从黄光调变到蓝光。尤其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化学制备方法,超声合成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环境,把通常需要高温反应的纳米粒子掺杂过程在较低温度条件下以很快的速度完成,从而避免了高温环境对ZnO发光性能的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01220128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810033319.9
申请日:2008-01-31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8F292/00 , C08F2/44 , C08F2/00 , C08K9/04 , C07K1/14
Abstract: 本发明属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核壳型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微球内核为无机纳米粒子,外壳为PMMA,微球的直径为100~500纳米,无机纳米粒子与PMMA通过化学键、氢键或路易斯酸碱相互作用等方式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该材料在合成过程中不使用任何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相转移试剂或交联剂,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对蛋白质或多肽质谱信号的干扰。PMMA微球本身就有良好的富集功能,引入无机纳米核之后,能够大大削弱PMMA的信号,并且同时增强了目标分子的质谱信号强度及信噪比,这样采用“富集分离+质谱”的方法可以分析实际生物样品中极低浓度的蛋白质及多肽。
-
公开(公告)号:CN114566701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172780.2
申请日:2022-02-2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碳点造孔的高性能聚合物多孔膜凝胶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由多孔的聚合物膜吸收了电解液制成的凝胶电解质,同时具有电池隔膜的功能,由若干种疏水的聚合物与碳点复合后,经过浇铸、洗脱、冻干等操作形成的高性能多孔材料。碳点在造孔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经过洗脱还能回收利用。这种隔膜不仅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而且能够吸收数倍质量的电解液形成稳定的凝胶。把所得凝胶电解质与磷酸铁锂、金属锂片组装成锂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电池具有的高比容量,高倍率性能以及在不同倍率下拥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该电解质隔膜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540018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72796.3
申请日:2022-02-2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色荧光碳点的制备方法及基于该荧光碳点制备荧光蚕丝的方法,先让有机溶剂浸泡桑叶得到的提取液,进行溶剂热反应,蒸干溶剂后得到碳点粗产品;再用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物萃取碳点粗产品,得到脂溶性的红光碳点。本发明提出的红光碳点合成路线原料丰富、成本低廉,产品质量好、产率高;本发明提出的碳点喂蚕生产蚕丝的技术简单易行,家蚕存活率和结茧率接近100%,有大规模产业化的前景,是一条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路线。
-
公开(公告)号:CN113881428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085916.8
申请日:2021-09-1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nventor: 熊焕明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介孔分子筛为模板在空气中固相合成高质量荧光碳点的方法,以有机小分子作为单一碳源,介孔分子筛作为模板,通过浸渍法将碳源填充到分子筛的孔道中,直接在空气中加热反应若干小时,冷却后用水、乙醇或其他溶剂萃取洗脱,即可收集产物碳点。该合成方法简便快捷,无需溶剂与高压的反应条件,安全性高,适合大量制备尺寸形貌、组成结构、性质功能高度一致的碳点。分子筛内部具有路易斯酸催化位点,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高产率;同时分子筛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反应后经高温煅烧可以循环利用,大大降低制备成本。用于萃取碳点的乙醇或其他溶剂也能够通过蒸馏循环利用,减少废液的排放,符合绿色化学基本原则。
-
公开(公告)号:CN107157951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345127.0
申请日:2017-05-1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A61K9/51 , A61K47/02 , A61K47/32 , A61K31/203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医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组装的纳米氧化锌载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纳米氧化锌载药胶囊由氧化锌纳米晶内核、聚合物外壳、药物分子三个部分构成,具有高负载率、水溶性好、对溶液pH值高度敏感、能够完全分解释放药物的特点,针对肿瘤细胞弱酸性环境靶向释放药物,特别适合于疏水型抗癌药物的包覆、运载和释放。本发明制备的载药胶囊在水溶液pH值大于7时,结构长期保持稳定;在水溶液pH值小于6时,氧化锌完全分解同时导致整个胶囊分解释放药物,实现了在肿瘤细胞弱酸性环境下靶向给药的目标。虽然氧化锌和高分子本身几乎无毒,但是癌细胞毒性测试证明用该载药胶囊释放药物的毒性显著超过药物本身,甚至超过某些市场化的同类抗癌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5236383B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510581387.9
申请日:2015-09-1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波长可调的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采用一锅法(反应釜)合成,方法简单,绿色环保,使用的原料便宜,反应温度在140‑200摄氏度,有很大的工业化生产前景。合成的碳量子点,其内核具有石墨化的晶格结构,外壳是一层无定形的碳并含有大量的亲水性官能团,在极性溶剂中都有很好的溶解度和稳定性;直径分布在1.5‑4纳米之间;碳量子点的荧光红移由表面官能团的变化产生。作为一类新型的发光材料,生产成本低、生物毒性小、发光效率高、稳定性好,在光电器件和生物技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910901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114947.9
申请日:2017-03-01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一种掺杂型碳点与石墨烯的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将硫辛酸、乙二胺、植酸等作为杂元素前体溶于去离子水并混合均匀,在反应釜中水热反应得到掺杂型碳点;将碳点按加入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进行水热反应,之后洗涤并烘干得到掺杂型碳点与石墨烯的复合物。通过调节碳点中杂元素的类型以及碳点和石墨烯的比例,可得到对氧还原最佳的电催化效果。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所得材料的化学物理性质稳定,其中代表性的氮、硫双掺杂碳点‑石墨烯复合材料可实现对氧气还原的四电子转移过程,还原过电位明显小于单掺杂样品以及其他掺杂类型样品,可以应用于燃料电池中阴极上的氧还原反应的电催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732248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199662.7
申请日:2012-06-1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核壳型氧化锌-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氢氧化锂、甲基丙烯酸锌室温水解生成发光的ZnO纳米粒子,然后加入含双键的硅氧烷单体和偶氮二异丁腈,加热引发聚合,表面形成了有机硅单层,再加入其它硅氧烷和氨水,室温水解形成二氧化硅层,得到核壳型氧化锌-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其内核为单个氧化锌发光量子点,直径为2.7-4.6nm,外壳为二氧化硅薄层,安全无毒、量子效率高,在细胞中,持续紫外激发下能稳定发光,可用于制备生物细胞荧光标记物,特别用于制备宫颈癌细胞荧光标记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