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网规划拓扑分析辅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11611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908141.2

    申请日:2023-0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规划拓扑分析辅助装置,包括外护箱体以及升降板,外护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机构用于升降板的升降,所述拓扑分析辅助装置还包括多个对标单元,多个对标单元排版相连用于模拟拓扑结构,所述对标单元包括单元罩盖,单元罩盖的背面设置有外螺纹底盘,外螺纹底盘的背面设置有第一吸盘用于吸附在升降板的正面,单元罩盖的外围固定连接有多个卷线器,多个对标单元之间通过卷线器彼此相连,单元罩盖的正面设置有标识贴片用于区分多个对标单元。本发明本发明装置可以自由组成缩小版的电网拓扑图,更贴合现实中的电网拓扑结构,电网工作者现场的教学效果好。

    柔性电缆固定起吊装置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615373A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11003728.9

    申请日:2019-10-22

    Abstract: 本发明给出了一种柔性电缆固定起吊装置;包括夹持组件、绝缘杆和起吊组件;夹持组件的夹持座开有夹持槽,夹持螺杆与夹持座配合且伸入夹持板的转动腔内,夹持螺杆的转动凸台处于转动腔内,夹持螺杆下端伸出夹持座下侧;起吊组件的固定扣固定连接在起吊座上,固定扣包括扣体、开口销和扭簧,扣体下部开有供柔性电缆进入的开口,开口销铰接在扣体的开口处,扭簧一端抵靠在开口销上且另一端抵靠在扣体上,循环绳上端绕过起吊座;绝缘杆上端与夹持螺杆下端固定连接,起吊座固定连接在绝缘杆下端。夹持组件利用螺杆转动,将带电导线夹于夹持座与夹持板之间;起吊组件的循环绳与柔性电缆与固定,利用循环绳吊起至柔性电缆进入固定扣内,易进难出。

    穿刺线夹接续装置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336698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404719.X

    申请日:2018-04-28

    Abstract: 本发明给出了一种穿刺线夹接续装置;包括穿刺线夹本体和安装组件;穿刺线夹本体的上壳体开有第一穿刺线槽和第一接地槽,第一穿刺线槽设有若干上刀刃,引流线安装夹与上壳体固定,上壳体内部设有连通上刀刃与引流线安装夹的金属件,下壳体开有第二穿刺线槽和第二接地槽,第二穿刺线槽设有若干下刀刃,扭矩螺杆贯穿下壳体且与上壳体螺纹配合,接地环处于第二接地槽与第一接地槽内;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座、转轴和拨动块,拨动块开有拨动槽,拨动块处于安装座内,转轴与所有拨动块下部通过齿结构啮合传动。有益技术效果为:作业步骤简单、劳动强度小、作业耗时端,可以有效解决本穿刺线夹接续装置和导线间的防水问题,提高线路的安全运维水平。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重点控排行业碳排放监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86359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88126.9

    申请日:2024-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重点控排行业碳排放监测方法及系统,涉及重点控排行业碳排放监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模块:碳排放收集模块、碳排放数据处理模块和碳排放量对比分析模块;包括以下步骤:利用监测设备,采集水泥工厂的碳排放影响数据和电能消耗数据,并根据碳排放影响数据和电能消耗数据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碳排放数据分析模型,生成碳排放预测系数;将生成的碳排放预测系数与预先设定的碳排放量系数稳定性阈值进行比对分析,判断碳排放监测系统的稳定性情况,对存在隐患的碳排放量发出预警提示,并作出相应整改措施;助力重点控排行业向低碳、绿色转型,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电力行业碳排放数据监控预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8910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676113.9

    申请日:2023-12-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排放预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电力行业碳排放数据监控预警方法,该方法包括:历史碳排放分析判定以及碳排放监测预警,本发明通过分析电力区域的历史碳排放影响指数,对电力区域的碳排放历史数据进行判定,依次评估电力区域中燃料的消耗量、污染物的排放量以及燃料燃烧温度,能够识别主要的排放源以及高排放区域,便于后续进行优化减排工作,同时通过分析电力区域的碳排放监测数据,评估电力区域的监测碳排放影响指数进行碳排放预警提示,分别对电力区域中各发电站的发电总量、能源消耗量、投加脱硫剂以及投加脱氮剂进行分析,有助于电力行业往更清洁、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同时能够减少空气污染以及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