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水隧洞检测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50763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0807036.0

    申请日:2021-07-1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输水隧洞检测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包括:载体系统,用于承载动力设备及探测设备;主控系统,用于操控机器人在隧洞内作业;能源系统,为水下机器人作业提供能源;推进与操纵系统,首尾各布置4台纵向推进器,实现机器人基础运动;通信系统,利用无线局域网实现数据上传与指令下载;导航与定位系统,利用首尾交叉分布的4个测距仪,实现机器人在隧洞横截面内的定位;任务系统,实现对周向洞壁观测录像,回收后进行数据处理;本发明所涉及的水下机器人具有长距离、多模运动模式、输水隧洞跟踪控制与规划、光学与声纳融合集成检测等能力,可完成输水隧洞裂缝、洞内异物等缺陷检测作业,保证隧洞检测区域的全覆盖。

    一种适用于水下机器人的快速融合避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18399B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711079828.0

    申请日:2017-1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水下机器人的快速融合避障方法,通过测距声呐的测距标准差与方差确定AUV的定位误差区域,根据定位误差区域获得声呐安装方向上的AUV的静态安全距离。根据不同方向上的实时速度分量与静态安全距离得到相应方向上的安全警戒距离阈值。将测距声呐测得的障碍物距离数据与该方向上的安全警戒距离进行判断,当障碍物距离大于安全警戒距离时,该方向上的声呐将以基础工作间隔进行轮询工作。当障碍物距离小于或等于安全警戒距离时,该方向上的声呐将按照动态声呐工作间隔方程的输出进行轮询工作。本发明提出的可使AUV在狭窄航道内快速准确的获得障碍物距离信息,对多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实现快速融合避障,为AUV的安全作业提供保障。

    一种双体探测水下机器人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95834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710094821.X

    申请日:2017-02-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J11/00 B63C11/52 B63G8/00 B63G8/16 B63G2008/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体探测水下机器人装置及控制方法,机器人主体是由中间翼形体和对称设置在中间翼形体两侧的两个流线型艇体组成双体结构,在中间翼形体的尾端设置有升降舵,中间翼形体内设置有核心控制舱和前后布置的两个垂向推进器舱,每个垂向推进器舱内设置有垂向推进器,每个流线型艇体尾部的侧面设置有稳定翼,每个流线型艇体尾部上均设置有翼型垂直翼,每个流线型艇体的尾端设置有主推推进器,两个流线型艇体内还设置有电池舱和探测设备舱,所述机器人主体上还设置有壁碰声呐。本发明根据相对流速,做出智能决策,切换不同的操纵方式,从而保持姿态稳定,实现定速续航,姿态保持,悬停监测等功能。

    一种双体探测水下机器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475196U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20158144.9

    申请日:2017-02-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体探测水下机器人装置,机器人主体是由中间翼形体和对称设置在中间翼形体两侧的两个流线型艇体组成双体结构,在中间翼形体的尾端设置有升降舵,中间翼形体内设置有核心控制舱和前后布置的两个垂向推进器舱,每个垂向推进器舱内设置有垂向推进器,每个流线型艇体尾部的侧面设置有稳定翼,每个流线型艇体尾部上均设置有翼型垂直翼,每个流线型艇体的尾端设置有主推推进器,两个流线型艇体内还设置有电池舱和探测设备舱,所述机器人主体上还设置有壁碰声呐。本实用新型根据相对流速,做出智能决策,切换不同的操纵方式,从而保持姿态稳定,实现定速续航,姿态保持,悬停监测等功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