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水回用为核心的有机无机污染重金属生产废水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55768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253129.1

    申请日:2018-0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水回用为核心的有机无机污染重金属生产废水处理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铜、镍废水经过序批式混合反应沉淀池化学沉淀后出水进入中间水箱;含铬废水经过破铬池和序批式混合反应沉淀池后出水进入中间水箱;有机废水和反渗透浓水经过微电解-Fenton反应池、斜板沉淀池、AO-MBR反应器后出水进入中间水箱;四股废水进入砂滤罐,之后出水部分外排,部分出水进入活性炭罐、树脂交换、超滤、反渗透进行深度处理,反渗透出水回用,再次进入微电解-Fenton反应池进行循环。本发明采用“微电解-Fenton-沉淀-AO-MBR”组合工艺对有机无机复合污染电镀工业园区污水进行处理,结合“活性炭罐-树脂交换-超滤-反渗透”,出水可满足电镀漂洗用水水质要求。

    一种以达标排放为核心的有机无机重金属生产废水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09042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254577.3

    申请日:2018-0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达标排放为核心的有机无机重金属生产废水处理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铜、镍废水经过序批式混合反应沉淀池化学沉淀后出水进入中间水箱;含铬废水依次经过破铬池和序批式混合反应沉淀池后出水进入中间水箱;有机废水依次经过微电解-芬顿反应池、斜板沉淀池后进入中间水箱;三股废水进入AO-MBR反应器,出水进入出水池然后达标排放。本发明使用微电解-Fenton联用对有机无机重金属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强化络合重金属的去除并提高废水可生化性,使用抗冲击能力强的AO-MBR工艺对有机无机复合污染物进行深度处理,此工艺可应对电镀工业园区有机无机重金属生产废水处理的技术需求,确保处理出水稳定达到排放标准。

    双重抗剪灌浆套筒及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1879323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10404549.6

    申请日:2023-04-1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重抗剪灌浆套筒和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双重抗剪灌浆套筒包括:连接件,包括连接板和至少两个内筒;多个外筒;内筒设有第一抗剪栓钉,外筒设有第二抗剪栓钉,内筒和外筒分别设有抗拔凸起结构。本申请提供的双重抗剪灌浆套筒,外筒和连接件可铸造批量生产,通过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承载力要求进行定型,从而可以产品化;大幅提高了制造效率,能很好地适用于快速制造。外筒和内筒设置的抗剪栓钉和抗拔凸起结构能够提高连接的锚固力。灌浆套筒在工厂与模块梁柱构件连接形成单个模块,既能连接钢结构中梁柱也能连接混凝土结构中的梁柱,具有通用性。然后在工地组装模块通过灌浆连接为相应的模块化混凝土或钢结构体系。

    恒水位膜生物反应系统及利用其去除污水污染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51143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216619.6

    申请日:2014-05-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恒水位膜生物反应系统及利用其去除污水污染物的方法,所述恒水位膜生物反应系统包括用于污水收集与提升的集水调节池、用于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恒水位膜生物反应器和用于储存处理后清水的清水回用池三部分。本发明的核心是提出保持膜生物反应器水位恒定的方法,解决传统膜生物反应器存在水位波动的问题,避免膜生物反应器的膜组件因为暴露在水面以上而出现的膜材料损伤。同时在好氧膜生物反应池设置了折板流的运行方式,可以保障硝化液回流和污泥回流缓解的顺利实施。相比于传统的膜生物反应装置,省略了防止膜组件暴露空气而设置的高低液位计及控制措施。其特点是运行管理简便、投资费用少,并可实现模块化生产。

    双重抗剪灌浆套筒及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

    公开(公告)号:CN220377657U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20871064.3

    申请日:2023-04-1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重抗剪灌浆套筒和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双重抗剪灌浆套筒包括:连接件,包括连接板和至少两个内筒;多个外筒;内筒设有第一抗剪栓钉,外筒设有第二抗剪栓钉,内筒和外筒分别设有抗拔凸起结构。本申请提供的双重抗剪灌浆套筒,外筒和连接件可铸造批量生产,通过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承载力要求进行定型,从而可以产品化;大幅提高了制造效率,能很好地适用于快速制造。外筒和内筒设置的抗剪栓钉和抗拔凸起结构能够提高连接的锚固力。灌浆套筒在工厂与模块梁柱构件连接形成单个模块,既能连接钢结构中梁柱也能连接混凝土结构中的梁柱,具有通用性。然后在工地组装模块通过灌浆连接为相应的模块化混凝土或钢结构体系。

    交错堆叠模块化结构体系
    1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183692U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20818848.4

    申请日:2024-04-18

    Abstract: 一种交错堆叠模块化结构体系主要由多个矩形模块单元交错堆叠形成多层矩形主体结构,矩形模块单元包括横梁、立柱和连接件,连接件包括连接板、连接在连接板的一C形插接块和一C形插接筒,C形插接块可插接于C形插接筒;立柱两端分别与连接件的连接板焊接,横梁两端分别与连接件的C形插接筒焊接,上下相邻两个矩形模块单元的连接件插接后形成注浆空间,通过注浆将两个矩形模块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为了更好的传递立柱的弯矩,将插接块设计为C形,通过C形插接筒,可使得两个连接件的插接结构与立柱的截面完全相对应,从而能达到受拉和受弯与被连接的立柱达到等强,进一步提高模块化结构的抗震性能,从而提高交错堆叠模块化结构的安全性。

    核心筒连接结构
    1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025247U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323406789.4

    申请日:2023-12-1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核心筒连接结构,运用于建筑领域,其包括核心筒、与核心筒连接的连接件及固定于连接件上的上模块及下模块。所述连接件包括锚固组件、承载板及连接杆组件。所述锚固组件锚固连接于所述核心筒上。所述承载板自所述锚固组件延伸,所述上模块及所述下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相对两侧。所述连接杆组件包括上连接杆及下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穿过所述上模块并与之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杆穿过所述下模块及所述承载板并与之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上朝向所述上模块及所述下模块分别凸伸有上锚固连接筋及下锚固连接筋,所述上锚固连接筋及下锚固连接筋分别伸入所述上模块及所述下模块内并与之固定连接。

    交错堆叠混凝土模块结构体系及其连接节点

    公开(公告)号:CN222649004U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21428349.0

    申请日:2024-06-2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交错堆叠混凝土模块结构体系及其连接节点,连接节点包括结构相同且能够相互插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包括连接板、间隔地固定于连接板一侧面上的插接块和插接筒,以及固定于插接筒相邻两侧壁的外壁面上的第一锚固型钢;插接块和插接筒的横截面呈均C形;第一连接件的插接块插接于第二连接件的插接筒后形成第一注浆空间,第二连接件的插接块插接于第一连接件的插接筒后形成第二注浆空间;第一连接件的插接筒和第二连接件的插接筒之间形成缓冲空间;第一锚固型钢用于与模块梁锚固。本申请提供的连接节点,采用C形的插接块和插接筒,能更好地传递模块柱的弯矩,提高抗震性能和安全性。

    一种模块化抗震减振立体化车库

    公开(公告)号:CN217872055U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20935716.0

    申请日:2022-04-2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模块化抗震减振立体化车库,包括:第一柱、第二柱以及第一耗能板其中,第一耗能板设置有第一缺口,以使得第一柱与第二柱产生相对位移时使第一耗能板由第一缺口所处的部位进行形变。本申请中的方案能够降低第一柱与第二柱的相对变形,最终提升立体车库整体的安全性能。并且,由于第一耗能板通过单边螺栓连接还能连接固定第一柱以及第二柱,从而降低了采用其他部件固定第一柱以及第二柱的装配难度。此外,模块组装为车库时,模块与模块间的水平连接采用梁通过销轴连接,在模块间形成空间以安装升降电梯,该连接方便现场施工组装,受力明确,便于设计分析,也便于模块化抗震减振立体化车库的快速组装与拆卸。

Patent Agency Ranking